原文庆 山西长治人,中国武术运动员,中国武术七段。1982 年,原文庆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获得了第一枚金牌。从此之后,连 续三届全运会、两届亚运会、两届世界锦标赛的武术冠军,都被他 一囊括。他获得的奖牌是山西省体育界有史以来获奖牌总数的 1/6,其中金牌78枚。在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他还 被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钦定”为8位护旗手之一,同年又被团中 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曾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被国 内外誉为“世界武术王子”。“心意把”——释德建 法名德建,法号合一,俗名丁宏本,生于黑龙江省克 山县农村。他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 第十九代禅武医传人。河南嵩山禅武医研究院院长,少林寺高僧。 他也是当今世界会少林绝学“心意把”的传人。他对少林禅学、武 医和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是少林禅武医的传承人。1982年,年 仅19岁的丁宏本着对少林武术的挚爱,不远千里来到少林,这一 离家就是整整16年。1998年春节,河南电视台国际部拍了一部 专题纪录片《年到少林寺——春节的故事》。电视台记者随德建回 到阔别16年的故乡给父母拜年。德建禅师说「少林寺是我的家, 黑龙江只算是‘娘家刚来少林时,德建是“带艺投师”。他在东北曾跟两个老师学 过武功。在河南,又先后随杨桂梅、陈景素(女)、全广兴、乔黑保、 张庆贺等前辈习练功夫。禅师说:“认识义父张庆贺恩师,是我习 武人生的大转折”。那是1988年,他随众人为德祥师立功德碑时, 与德禅早年所收的俗家弟子张庆贺相遇。关于这次看似偶然的相 识,记者为此又专程到巩义采访年逾古稀的张庆贺,老人说:“我已 经不动声色观察了他好长时间,绝非偶然。”张庆贺收他作义子,并 向他提出:“答应我遁入空门做少林弟子,我教你少林嫡传的禅武 医真功”。关于这个条件,德建禅师说:“习武这么多年,我是第一 次从义父那里听闻佛法。现在完全明白,一个习武的人如果不具 备高尚品德是多么可怕,而佛法教义可成就上乘德性。”原来,张庆 贺就是吴轮轮的第三代少林禅武医传人。少林传统医学沿袭老传 统——内传。少林医术主要讲求气化疗法、窍疗法、饮食养生法, 突出八个字:吐纳、导弓I、针灸、点穴,流传下来许多临床验证的秘 方。张庆贺9岁时,父亲病死,临终遗言要儿子学医济世。苦孩子谨遵父训I,讨吃要饭去寻访名师,终于找到少林寺下院金刚寺的住 持淳全禅师——他是少林医学传人。学成医术,淳全禅师告诉不 情愿学武的张庆贺,要使医术精湛,必须熟悉人体气脉经络的玄 奥。他把张庆贺推荐给吴山林先生学习武术,吴山林正是吴轮轮 的第二代传人,也是他的儿子。张庆贺对记者说:“我学武还是为 了增进医术。”张庆贺老人感叹:“投师难,投名师更难;收徒难,收 高徒难,找一个传人更是难上加难! ”他很欣慰找到了释德建,把自 己平生所学的少林传统功夫又还给了少林寺。1990年,丁宏本遵 义父殷殷嘱咐,拜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释素喜禅师为师父,披剃出 家。素喜禅师为其取法名:释德建。随后,他又受了比丘“三坛大 戒”,成为一名持戒严谨的禅僧。为了潜心深悟所学,德建自1992 年以来,经常到少林寺的下院三皇寨小住。那里海拔高达1 300 多米,附近还有4公里的无人区,它地处少室山南麓,距少林寺8 公里,是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处险景。在三皇寨一制高点绝壁 之侧,有个10米见方的山洞,德建命名为“龙阳洞”,这就是他常闭 关静修的地方。洞有内有佛龛、佛像、禅床、禅座等陈设。洞内墙 壁上悬挂着中医常用的人体脉络穴位图表。最引人注目的是佛龛 两侧的一副对联,上联是“万法皆空归性海”,下联为“一尘不染正 禅心工 而洞前的绝壁之畔,正是他习练武功的场所。“武当宗师”——游玄德 武当派第十四代掌门、武圣宫方丈、武当派武术的代 表人物、武当道教协会会长、韩国道协名誉会长、美国道家学会名 誉主席、欧洲武当功夫总会首席顾问、南武当道教养生院院长、武 当派功夫团团长。游玄德道长是武术界著名的武术家和道教界领 袖,在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在中国和世界上52个国家都 有学生和弟子。游玄德道长的书法自成体系,独得神韵,世界各地名人雅土多 专程求其墨宝收藏。他的字体被称为神仙体逍遥派,随心所欲,不 拘章法。他于湖北英山创办了南武当山道家协会,并于2007年4月 18日在武当行宫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武林大会。游玄德身材伟岸,两目有神,气色红润,潇洒飘逸,仙风道骨, 气宇轩昂,龙行虎步,轻灵稳健。他的谈吐幽默风趣,蕴含人生哲 理,使人回味无穷。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中国道教文化的博 大精深。1998年,他被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评为特级太极大师,与 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孙剑云等九人被评为“世界武坛九大武 术家: 被海内外新闻界誉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风云人物。“散手王”——王世英 河南省鄢陵县人,武术散打队优秀运动员。自幼酷 爱武术,10岁起师从陈同山习武,17岁入选河南省武术散手队。 共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2次、全运会冠军1次。1995年12月,在 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 武星”之一。18岁时在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上,夺得52公斤级冠军;同 年,在山东淄博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中,又获该级别的第一 名。次年,在“迅华杯”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中,再夺52公斤 级冠军。1992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散手四强比赛中,又荣登本 级别榜首。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在强手如林的角逐中,技压 群雄,勇夺武术散手比赛52公斤级第一名。1991年10月和1993 年11月,分别在北京、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一、第二届世界武 术锦标赛散手赛中夺冠。“擂台王者”——韩志诚 武术优秀运动员,辽宁省沈阳市人。13岁进入沈阳 市业余体校习练武术摔跤,备尝艰辛,一个规定动作每天要练几百 次。家庭的支持成为他一往直前的动力。1983〜1985年,分获沈 阳市、辽宁省摔跤、柔道比赛55公斤级冠军,初露锋芒。17岁被 吉林省武警总队特招入伍,为进一步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韩志 诚凭借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献身精神,较快地掌握了过硬的军 事本领,成为优秀的训练标兵。1988年,调入武警总部体工大队 武术散手队,走上散手正规训练之路,当年就在全国武警散手大赛 上,获得80公斤级第一名。随后,又在全国武术比赛上获散手75 公斤级冠军。1990〜1992年,在全国性武术散手比赛中都获得80 公斤级冠军。除获太极拳冠军外,王二平还是全国唯一在其他自选和传统 项目及个人全能上荣获“冠、亚军”的优秀运动员。他文武双修,勤 奋好学,独勉自强,在河南省体育运动专科学校大专毕业后,继续 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教练员本科班。涉猎广泛,先后研习了《易 经》、经络胸穴、导引养生、中医、书法、音乐、哲学、文学、外语等。 多年从事武术工作,在普及、推广、发展武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曾参加《太极剑竞赛套路》的审编、拍照及录像工作。他以其丰富 的经验及对武术的理解,在《中华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太极拳理 与处世之道》,将太极拳理与哲学相结合,从为人、处事、立身、成功 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还曾发表《太极拳与长拳自选项目》、《太极推 手和竞技训练》、《探求陈式太极拳的发劲方法》等专文。此外,《关 于武术选材》的论文荣获河南省体工队教练论文评比一等奖。王 二平曾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朝鲜、越南、新加坡、韩国、日本、美 国等国家,进行表演、比赛与教学。自1983年起,多次由国家体委 及河南省委、省政府、省体委、体工队记功授奖。1993年,由河南 省政府通令嘉奖。1994年,获“亚运贡献奖”。1995年,获国家体 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同年,在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 “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武星”之一。1991年,在香港举行的国际自由搏击比赛中,与英国拳王相 遇,对手体重占优势,但他不畏强手,运用灵活多变的摔法、快速有 力的腿法、凶狠稳准的拳法,打得对手狼狈不堪,为中国夺得第一 条金腰带,被誉为“东方狮王”。1992年,代表国家武术队参加第 三届亚洲武术散手锦标赛,又夺得80公斤级第一名。为迎接 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他降体重,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多 次因缺水晕倒在地。后一举获得1993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及第七 届全运会武术散手80公斤级冠军。作为一名警官,韩志诚不断刻苦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牢 固树立爱警习武、为武警事业奋斗的观念。1991〜1994年,分别 被武警总部和中央军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又被评为武 警学雷锋标兵,先后7次荣立二等功。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 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武星”之一。

浏览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