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良 广东新会人,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著名武打明星及导 演,父亲刘湛是黄飞鸿的徒孙。刘家良9岁开始随父亲学武,得其 真传。1950年随父进入电影界,开始是从临时演员及龙虎武师做 起,参与的第一部影片是《关东小侠》。刘家良演过数以百计的电 影,仅黄飞鸿系列就演了几十部,重要的有《黄飞鸿花地抢炮》、《黄 飞鸿怒吞十二狮》、《黄飞鸿龙舟夺锦》等片。2010年4月18日, 获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6月25日因 病去世。刘家良是香港从武术指导升任导演的第一人。刘家良倔强清 高,见不得只要好看不管套路的打斗,创立刘家班,成为香港最重 要的班底之一。他从影后所走的是李小龙之后正宗国术真实武打 路线,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华南文化与传统的根,出演过《七剑》、 《疯猴》、《十八般武艺》、《长辈》、《五郎八卦棍》、《醉猴(醉马骆)》、 《醉拳n》、《蝎子战士》、《少林三十六房》等影片刘家良是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传人,在讲求硬桥硬马的正 统功夫片电影人中,他是当仁不让的一代宗师。但是,在他的大部 分作品中,他却总是扮演反面角色。比如,在1976年他导演的功 夫片经典作品《陆阿采与黄飞鸿》中,刘家良便亲自扮演了一个武 功高强的大反派。刘家良把传统武术看得很重,他的电影也总是 着重反映传统武术实打实的魅力,因此对于徐克等人的新派武侠 片,刘家良始终抱有微词。1975年重投邵氏,执导首部作品《神打》,他凭此片一炮而红, 更奠定了他动作片导演的地位。自1975年起,刘家良在邵氏公司 正式当导演,开拍多部电影。其中,《少林三十六房》(男主角是他 义弟刘家辉,他的亲弟弟刘家荣也在片中出演配角)以描述少林僧 人练武的过程,当时在电影界及武术界影响极深。1980年开拍及 演出的《长辈》,女主角惠英红凭借此片在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中获得最佳女主角一奖。20世纪80〜90年代,刘家良执导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武打片, 如《南北少林》、《五郎八卦棍》、《醉拳D》等。其中的《醉拳U》,以 明快的节奏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达到了当时动作片的一个高 峰,其他武术指导纷纷仿效。他的一班武师同行合称“刘家班”,与 成龙的“成家班”,洪金宝的“洪家班”,堪称一时瑜亮。他与义弟刘 家辉是“刘家班”的顶梁柱。2010年4月10日下午,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会举行新闻发 布会,提前宣布刘家良获得了本届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火云邪神”——梁小龙 原名梁财生,祖籍广东。20世纪80年代在电视剧 《霍元甲》中演霍元甲的大徒弟陈真。后来,梁小龙退出香港娱乐 圈,于中国大陆从商数年。2004年,复出参演周星驰电影《功夫》 里的火云邪神一角。梁小龙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香港演艺圈和李小龙、成龙、 狄龙并称为香港演艺圈“四小龙”。祖籍广东的梁小龙生于香港一 个贫寒的家庭,15岁时进入武行,并开始做替身演员。从1973年 主演电影《生龙活虎》开始,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拍了《白鹤拳》、《迷 魂拳》等70多部电影,后来他进军电视界又连续拍了《射雕英雄 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霍元甲》、《陈真》、《四大名捕》等1 000多集电视剧,成为那个时代香港最负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 在电影《功夫》中,那个坐在马桶上、戴着老花眼镜看报纸的近乎掉 光了头发的人一出现,许多观众依然会叫出来——“陈真”。在内地最为轰动的《霍元甲》里面,可以看出有真功夫的并且 身手最好的就是梁小龙。饰演霍元甲的黄元申虽然也不错,但是 到底不是专业武师出身,不过倒是适合体现一代武术大师的儒雅 风范,看上去和更注重搏击以及跳跃踢打的梁小龙各有千秋。作 为一部电视剧,能够如此淋漓尽致地表现侧踢、连环踢、转身踢 ……各种腿法,怎么让人不怀念。而且那时候的功夫电视情节紧 凑,扣人心弦,剧情几乎无掺水,比现在制作精良的要动人多了。 很是遗憾,这样优秀的功夫演员居然莫名沉寂了多年。待到机会 来了,却已是英雄迟暮,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2003年在周星驰力邀下出演《功夫》中反派“火云邪神”一角, 虽然英武不再,但身手依然了得。“查拳传人”——庞林太 山西太原人,国家高级武术教练,国际级武术裁判, 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山西省武术协会主席、查拳主要传人之一。 10岁开始习武,从师于何振江、张锡太、布学宽等武术家,擅长查 拳、形意拳。1956年,入选山西省体工队“957年,参加山东省武 术摔跤运动会,获武术、摔跤两项冠军。自1958年始,长期从事武 术教学、科研工作,培养了张玲妹、栗小平、原文庆、王冬莲等20余 名全国冠军。曾五次担任中国武术代表团教练,出访日本、马来西 亚等国家和地区。1988年,应邀担任香港队武术教练,香港武联 授予其“体育英才”奖牌。有《查拳之风格特点》、《套路技术训练初 探》、《如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等众多论文发表于报刊。专著有 《飞虎拳》、《腿拳》、《长拳》等。1989年,参加了亚运会竞赛套路及全国训练教材的编纂工作。1990年,参加了《中国武术精华》一书 的编写。曾先后被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国际武术优秀教练 员”、“全国优秀体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 劳动模范。1990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被选为“山 西省优秀专家”。199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国 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评为中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 术教练工“飞鞭周”——周永福 鸳鸯门创派宗师、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术协会裁判 委员会委员、山东武协委员、齐鲁武术院顾问、山东大专院校武协 顾问、山东省武术培训学院副院长、青岛武术培训学院副院长。山 东潍坊人,自幼酷爱武术,1929年,16岁时入青岛国术馆学习武 术,先后跟随田鸿业学习形意、太极、八卦掌,跟随高凤岭、纪炎昌 学习少林拳,又跟随烟台梅花螳螂拳世家郝恒禄学习螳螂拳,打下 了扎实的武术基础。周永福每日刻苦练功,不断努力,学习成绩名 列前茅,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尤其对形意拳、螳螂拳、太极、八卦以 及六合八法拳有高深的造诣。周永福成名较早,多次参加武术比赛,成绩优异。因地趟鞭技 艺出类拔萃,被人们成为“飞鞭周”。从青岛国术馆毕业后,他开始 从事武术教育活动,曾担任青岛国术馆132练习所所长兼教员, 1935年在威海田村等小学任国术教员,1936年在潍坊设场授徒, 1941年在青岛太极拳社任教。1952年,周永福参加青岛市武术运动会,获得对练冠军、九节 鞭亚军、单练拳术第三名。1593年,代表山东参加华东运动会、全 国民族形式运动会,均获最高奖项,并有机会求教于全国著名武术 家王子平。1958年,山东省组建武术队,周永福被调至省体工队任武术 教练员。作为首任教练,在传授队员武技上,他倾注了全部心血。 王常凯、牛怀禄、于海、王启增、徐桂林,他带出的许多选手在全国 的比赛中名列榜首。1982年,国家体委授予周永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三级 奖章。1984年,山东体委授予他振兴山东体育荣誉奖章。1985 年,国家体委又授予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荣誉奖章。1988年,获得 体育界贡献奖。同时,由于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所以他也随之 受到世界武术界的注目,先后有数十个国家对他的事迹予以报道。 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武术教练”。“太极王子”——王二平 武英级运动员,河南省武术队教练,河南省平顶山市 人。7岁开始习武,8岁进入平顶山市业余体校武术队训练,无论 严寒酷暑,雨雪风霜,从未懈怠。其间多次获得省武术比赛冠军。 13岁入选河南省武术队,先后师从田新德、乔镖、陈正雷等。自 1983年起,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太极拳、太极剑、单刀、双 刀、通臂拳、棍术、对练、个人全能、集体项目等冠军及前三名。 1988年,在中日太极拳、剑交流比赛中获太极剑冠军。1989〜 1995年,4次蝉联中日太极拳、剑交流比赛的太极剑和陈式太极拳 冠军。1991年和1992年,在中国郑州举行的国际少林武术节比 赛中蝉联太极拳、刀术与棍术冠军,勇夺“武状元”。1992年,在第 三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中获得太极拳冠军。1993年,在第七届全运 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太极拳、剑系列全能冠军;同年,在第一届国际 太极拳、剑比赛中获太极剑冠军。1994年,在第十二届亚运会武 术比赛中获太极拳冠军。1995年,在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获 太极拳冠军。王二平在多年磨砺中,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轻灵潇 洒、自然流畅、沉着雄浑、圆转自如、刚柔相济、劲断意连,如行云流 水,形神合一。除获太极拳冠军外,王二平还是全国唯一在其他自选和传统 项目及个人全能上荣获“冠、亚军”的优秀运动员。他文武双修,勤 奋好学,独勉自强,在河南省体育运动专科学校大专毕业后,继续 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教练员本科班。涉猎广泛,先后研习了《易 经》、经络胸穴、导引养生、中医、书法、音乐、哲学、文学、外语等。

浏览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