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怀禄 高级武术教练,山东省博山县人。1951年,师从袁 永洲习查拳、长拳。1954年起,在博山美术琉璃厂学习美术雕刻。 1959年,入山东省武术队,师从周永福、赵端章。1963年,参加全 国武术比赛,获男子全能第五名,枪术冠军,长拳、刀术第四名。 1964年,全国19单位武术锦标赛获全能、枪术、拳术、棍术四项冠 军,规定拳术最高分,刀术亚军,传统拳术“醉拳”一等奖。1971年起,先后任山东武术队教练、教练组长,培养出崔志 强、杜传杨、于霞、杨小华、赵翠荣、段章丽、周丽娟等优秀运动员。 他治学态度严谨,不墨守成规,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 新。1974年,根据醉拳和地功拳的跌、扑、摔、翻的演练特点,巧妙 地揉进长拳动作,进行串编,开创有别于醉拳、地功拳风格的地趟 拳,成为新拳种——地趟拳的创始人。地趟拳演练风格新颖,势如 猛虎,迅似狡兔,难度极大,已成为武术传统竞赛项目。1974〜 1994年,多次作为中国武术代表团教练兼运动员出访墨西哥、美 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土耳其、突尼斯、摩洛哥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在援外任教期间,培养了一批外籍武林高手,其中加拿大人简 伊・宝宝获1994年美国国际武术邀请赛棍术冠军、对练“空手夺 枪”亚军、自选拳术第三名。牛怀禄除教学训练外,还利用业余时 间通过电台、报纸等讲授中国武术发展史及拳术与器械的演练方 法,深受中外朋友欢迎。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蒙特利尔多元文化 部部长兼移民局局长等,先后向他赠送锦旗8面,以表彰其教练成 绩并盛情邀请他留加拿大工作,他婉言谢绝,完成援外任务后回到 济南,为弘扬中国武术、增进国际友谊做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 《子龙枪・青雁拳》。1984年,牛怀禄获“振兴山东体育荣誉奖 章”。1988年,获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颁发的“武术贡献奖”。 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 被评为“十大武术教练”之一。现任山东省武术院业务部主任、省 武协副秘书长。“武坛双萍”——张玉萍、王萍张玉萍 武英级女运动员,山东省东明市人。9岁开始习武, 11岁初试身手,拳术和器械均列同辈之冠,被选入山东省荷泽地 区重点业余体校训练。1978年,在山东省武术比赛中获自选拳冠 军和棍术第三名。1990年,入选山东省武术队,先后师从刘宝印、 孔凡春、王守义及徐桂林等。张玉萍训练十分刻苦,有“拼命三郎” 之称,加之其天资颖慧,成绩提高很快。1983〜1987年,获得第五、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及全国武术比 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6次、亚军1次,棍术、刀术、拳术冠军共9 次,另获传统拳、软器械冠军多次。在1984年西安、1986年天津 两次国际武术邀请赛上,均获女子个人全能冠军。截至1989年, 共获各类武术比赛冠军37次。张玉萍擅长拳、螳螂拳、刀术、枪 术、棍术与软器械等。张玉萍武功以动作迅猛、脆快,风格泼辣、干净,气势连贯、恢 宏并富有节奏感著称。虽为女子,却颇有阳刚之气。所演练的螳 螂拳,形象逼真,手法多变,攻防意识强,富有地道的山东螳螂拳风 格。1984〜1986年,连续3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三级荣 誉奖章。1986年,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84年,在山东省运动技术学校大专班学习期间,获省授予的高 等院校“尖子学生”称号。1988年,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深造。 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研究部工作,1994年起任该部 副主任。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比 赛、表演或讲学。为武术走出国门、服务世界人民做出了贡献。 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 被评为“十大武星”之一。王萍 武英级女运动员,四川省泸州市人。11岁在泸州市业 余体校武术班习武,12岁调入四川省体校武术班学习。1980年, 入四川省武术队。1984年以后,在全国武术比赛和全运会中,先 后夺得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2枚和一等奖1次。1986年,获 “武英级运动员”称号。1987年和1988年两年,在全国武术比赛 中,为四川省获得女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萍曾入选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法国等国家和地区。1987 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运动员同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三级荣 誉奖章,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记大功一次。1988年,当选为全国第 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作为中国武术代表队成员参加 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武术比赛,获女子长拳冠军。1993 年,在第七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又获女子长拳冠军。1995年,在 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国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被评为“十大 武星”之一。“大成拳王〃——张礼义张礼义大成拳第三代掌门弟子,湖南省武冈市人。他出生 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先后学习过形意、八卦、太极、南拳、长拳、 峨眉拳、截拳道和武术散手。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大成拳专家 王金铭学习大成拳,后拜当代拳王王选杰为师,全面系统学习大成 拳。王选杰去世后,随国际武术大师朱鹤亭进一步研究内功和点 穴法,经过近40年的精研苦练,继承和发扬了大成拳学。其功夫 纯正深厚,是当代著名的武术理论家和武术实战家。张礼义自大 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武术理论研究和武术教学工作,现任中国大成 拳研究会主席、国际大成拳特训总部总裁、《大成拳研究》杂志主编 等职。曾担任过《枪口下的搏杀》、《王梦斋传奇》等连续剧的武打 设计,主演、导演过《大成拳》、《大成舞》等教学录像带。先后出版 过《大成拳功法述要》、《中国散手》、《截拳道》、《大成拳》、《大成拳 精选》、《大成拳精要》、《大成拳技击汇综》、《王芳斋选集》、《大成拳 练功问答》、《大成拳人名录》等武术专著。在《中国体育报》、《体坛 周报》、《武林》、《搏击》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133篇,20次获奖; 多次获南拳、剑术、八卦掌比赛金牌奖;2次获全国75公斤级散打 冠军;先后出访过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澳大利亚、 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技艺交流中击败过日本空手 道五段左伯言明,泰拳冠军乃杰・禁林,美国自由搏击高手克罗・ 巴比,澳大利亚战术队特警教官马拉史克。张礼义以深厚的功夫 赢得了国际功夫界的青睐,重现了当年王芳斋老先生的风采。他 先后11次被评为全国、省、市教育、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和武术科研 先进工作者,2次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评为群体工作标兵,其 名载入《湖南武术名人录》和《中国武术家辞典》。《东方日报》(香 港)、《中国体育报》、《湖南日报》、《新民报》(泰国)、《邵阳日报》等 报纸杂志和香港电视台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引誉国际武坛。“功夫天王”——杜振高武术界赫赫有名而又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人物。他 与武术明星李连杰出自同一师门,身怀搏击绝技,叱咤武坛20年, 5次获全国75公斤级武术散打冠军,5次获得全国军警格斗大赛 冠军。他还创造了仅仅以2分6秒就把对手击下擂台的全国纪 录。他曾是我国最年轻的武术七段、国际武术裁判。他先后担任中国武警特警学院搏击教官、教研室主任,从事特 警搏击教学18年,培养特战人才3 000多人,编写教材25部。他 带领他的学员们300多次成功地为国家领导人和139个外国使团 表演,4次应邀出国执教。在他的从武生涯中,共荣立二等功1 次,三等功4次。你也许不熟悉杜振高,但一定知道中国特警。也 许你对杜振高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知道活跃在打击黑恶势力一 线的中国武警特警队员,熟悉国内外闻名的中国女子特警队,这些 武警特警,很多都是杜振高的学生。杜振高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其父杜仲勋是我国武术界的搏 击教授。杜振高从小受到的熏陶,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武术教官。 1982年,中国第一支反恐部队在北京诞生时,已是北京市散打、摔 跤5连冠得主和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助理教练的杜振高,毅然放 弃进专业武术队深造的机会,以优异的成绩选拔进了特警部队当 上了特警队员。到1985年,杜振高以过人的武术技能担任中国首 支特警部队的武术教官。20年弹指一挥间,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特警人才在杜振高 的培养下脱颖而出,一种种独特创新的搏击技法在杜振高的手中 创立,一块块金牌挂在了杜振高的胸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 队、海军陆战队,罗马尼亚宪兵队、山地旅,日本国家武术散打队的 训练场上,都留下了他传授搏击技术的身影。从杜振高门下毕业的特战人才,90%成长为武警各部队的作 战指挥骨干,担当起培养和指挥特警冲锋陷阵的重任,他们中有的 到中央、国家和军委机关担任警卫工作,有的到大型航空公司当上 了“空中卫士”,有的转业到地方公安系统。他的这些学生中,有公 安二级英模阎建光,有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之一的张荣刚等 300多名反恐和处置突发事件一线的功臣,也有关波、陈江波这样 的全国散打冠军和军警格斗冠军。著名书画家范曾看到杜振高集搏击、散打、摔跤为一体的精湛 表演后,欣然为杜振高题字「‘神勇”。日本武术散打首席代表木本泰司(其祖父为我国清朝时驻华 大使),曾三次率武术散打队员前来中国向杜振高学艺。在和杜振 高接触一段时间后,这位外国人眼中的高手夸杜振高说:“他才是 中国武术界的功夫天王!”
浏览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