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又称措攻,是传统武术摔技中的主体技术,是指攻守中在手法、身法、步法的 巧妙配合下将对手的重心致于自己的指、膀、肩、腰、臀、胯、髓、腿的支撑点上将对 手经过支撑点而倒地的一种摔攻技法。它是利用躯干前屈、旋拧、转动使对手栽倒 或倒地的一种摔跌技术,是人体措负能力在武术攻守中的展现,是人体支撑攻击的 主要表现形式。就其基本特性,归纳起来有攻守特性、生理特性、运动特性、康复特 性、保健特性等五个方面。

.措的攻击特性

措,本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远距离移动重物的本领。

武术摔技中的措攻是极为凶险、彪悍、大气且可操、可控,可大、可小,可练、可 演、可格、可对的,是柔和攻守的理想选择。其征服、震慑、制服力度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武家认为:“措摔者,可操可控,可大可小,可练可演,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可打 可格,可对可扛,乃较量之首择,内斗之首要,和对之首选。”

一般来讲,措的攻击力度操控都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可以重复演示、演练、演 绎,还可轻柔的攻击对手,也可自然地应对对手,更可非常凶猛的伤损对手。这对会 者来讲是可以做到合理拿捏的,但对不会者来讲,伤损也就在所难免了。不仅是在 摔技攻守中难免伤损,就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逃脱伤损的现实。

在武术摔技攻守中措攻与其他摔技技法的攻击的最大区别就是:武术摔技之 措,必须在措摔一瞬间足踏地面,并利用膝关节迅速地由屈到伸和身体支点对对手 重心的支撑以及躯干的猛然前屈旋转而使对手迅捷倒地;而其他的摔技攻击则没有 措攻这样一气呵成、快捷利索、大气磅礴且有着比较有把握的尺度、分寸、火候拿捏。


  • .措的破坏特性


在武术摔技攻守中措的破坏是全面而彻底的。在武术攻守中无论对手有什么

 

 

想法、本领、优势,但一旦进入措跌环节,其一切都将被破坏,结果将只有一个,那就 是被我有分寸的摔倒在地,并迅捷作出恰到好处的处置。中国武家认为:“万格者, 但入措招,万法皆失,万念皆毁,万功皆虚,万技皆空,唯跌化之功为尚,唯倒化之功 为优,唯巧化之功为高。”

  • .措的运动特征


措是人体负重活动、移动、运动的基本形式。其主要运动特征即将对手指在自 己背上、搭在自己的肩膀上、架在自己肢节的支点上而开展形形色色的措摔运动。 在古代、近代、现当代的生产劳动、体育运动、攻守斗争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往今来,炎黄子孙始终把这种措的能力,应用在武术摔技的对抗之中,早已 成了炎黄子孙开展修德、振兵、治气的重要技术,并在武术的攻守、娱乐、保健运动 中得以完善,且在人类身体锻炼、身体建设、身体打造等体育运动中,起着积极的推 动作用中国武家认为:“措摔者,可比,可划,可演,可练,移动之支撑,活动之顺达, 运动之得劲。”也就是说,措跌招制练习是中国武家移动、活动、运动的一种基本能 力转化,是极具一张一弛、动静有度、劳逸结合。

  • .措的生理特性


武术攻守中的措是建立在两足支撑、两腿布控、五指操控、措部支撑、躯干前 屈、中轴旋屈、运动系统全面配合之基础上的。其劲力能量度态的运化也是最复杂、 最客观、最现实的。这将必然引起精气神血津液的沸腾,必将引起人体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脏腑等极为全面的正气上升,是人体的生理代谢得以正常提升、体质得 以增强、身心得以建设。所谓正气上升即人体在积极、向上、纯洁意念的支配下必将 导致人体正气的上升,与晦气相阴阳,并与晦气、和气共同构成人体心理调控的道 气辨证。

在现实指技对抗中,两足支撑是要承受一定不稳定因素作用的。两腿布控是要 承受一定重力的。五指操控是要承受一定运化的。措部支撑是要承受一定重量的。 躯干前屈是要承受气血冲击的。躯干旋屈是要承受一定扭力的。青少年时期人体正 处于高速生长时期,和性的措跌招制练习,不仅对人体的骨骼生长具有极为显著的 促进作用,而且对人体未来综合活动、移动、运动能力的提高更具有鲜明的功效。所 以从生理角度来讲,武术攻守中的措法、措技、措攻学练,是极具身心打造、健壮培 植、阳光建设地位的。

  • .措的康复特性


武术摔技中的措,主要是由人的脊梁来完成的,脊梁是人体精气神血运化的轴 心,是构成人体形象特征的主体,是衡量一个人老化与否的重要标志。经常进行措 功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人体的任督二脉以及所有措部经络得以活泼、通 畅、建设,使所有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活力得以强化、稳固、提升.还能引领人体

 

精气神血液的代谢更加合理、完善、周全,更可带动人体脏腑得以更加健康的运行, 继而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体的伤损、病症、亚健康状况得以实质性的健康改良, 而达到康复、保健、防病、治病、健康等武家功法修炼的最基本的运动锻炼目的。

  • .措的保健特性


措的保健作用是任何其他运动动作所无法比拟的。在中国武学中,保健涵盖着 武术运动绝对不可或缺的三层内容,一即健身,二即导弓I,三即养生。其中措摔对人 体养生、健身、导引等的保健功效是最为显而易见的。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人只要经常进行措功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所有人 体的骨骼、关节、肌肉得血而充润有力,更能引领人体精气血对人体进行合理的建 设,还可带动人体的脏腑进行积极合理的健康改良,继而使人体的内环境活泼、开 朗、健康,使人体内外组织、器官、系统的强度加强、力度提高、耐度提升,进而延缓 武术修炼者的衰老进程,以达到腰不老、腿不僵、心不死、意不衰、精不枯、气不竭的 人体保健目的。

措法

措法即武术摔技措攻的方法,是武家开展背攻所必需的具体门路、程序、步骤. 其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措东西的能力,来源于中国古人搏打厮杀中的措东西能力 的应用,形成于炎黄子孙在修德、振兵、治气中的摔技提升,发展于中华儿女对武术 摔技措法地执着探秘,升华于中国武学家对武术摔技措法不断的科学研究。这不仅 仅是人类攻守探秘的真谛,也是人类娱乐、保健、长寿的秘籍,更是人类科学研究的 实质。

(一)措法的性质

在中国武术摔技里,措法为君,是指武术运动中上肢把持、操控、运化对手并在 步法、身法的密切配合下,打入敌人内部,用背肩膀、腰、臀、胯、髓、腿、头支撑对手 重心而迅疾摔倒对手的措攻方法,是人与人徒手格斗的一种极为上手的攻守形式。

传统武术摔技运动中的措法是千奇百怪、错综复杂、极为繁多的。归纳起来,标 准措法有四十五种。其中,用于攻守的措法二十七种,用于练习的措法九种,用于运 化的措法九种。按运动特征可分为背措、肩措、膀措、腰措、臀措、胯措、髓措、腿措、 头措等九类,按运动方位分上措、中措、下措、侧措、斜措等五类,按运动性质分攻 措、锻措、练措、活措、训措等五类。

所谓背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背部支撑所进行的措跌攻击方法, 有正措、左措、右措之分。肩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肩部支撑所进行的 措跌攻击方法,有正措、旋措之分,有左措、右措之别。膀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 中由人体膀部支撑所进行的措跌攻击方法,有旋措、投措、挠措之分。腰措即在武术 摔技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腰部支撑所进行的措跌攻击方法,有过措、旋措、转措之分。 臀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臀部支撑所进行的措跌攻击方法,有过头措、 过左措、过右措之分。胯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胯部支撑所进行的措跌 攻击方法,有执措、提措、挂措之分。虢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由人体髓部支撑 所进行的措跌攻击方法,有斜措、旋措、侧措之分。腿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由 人体腿部支撑所进行的措跌攻击方法,有过腿措、提腿措、跷腿措之分。头措即在武 术摔技攻守运动中由人体头部支撑所进行的措跌攻击方法,有头前措、头后措之 分,有头正措、头撇措、头捺措之别。

所谓上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利用人体平乳线(中和势站立以左乳头为 基点的水平胸围线)以上前后部位支撑所开展的措跌攻击。中措即在攻守运动中利 用人体脐腰线与平乳线之间前后部位支撑所开展的措跌攻击。下措即在武术摔技 攻守运动中利用人体脐腰线(中和势站立以肚脐眼为基点的水平腰围线)以下前后 部位支撑所开展的措跌攻击。侧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利用人体某一侧面支 撑所开展的措跌攻击。斜措即在武术摔技攻守运动中利用人体前后撇捺支撑使对 手倒地侧的措跌攻击,其中撇即右肩外缘与左胯外缘的连续,捺即左肩外缘与右胯 外缘的连续。

所谓攻指即以攻击为核心所开展的措法进攻。锻措即以锻炼身体为核心的措 法运动。练措即以把握、记忆、回忆、熟练、训练、精炼、锤炼为核心的措法练习。活措 即以措法为核心的保健、康复、延年、益寿、长寿练习。训措即以熟练、训练、精炼、锤 炼、自动化、无为、自然为核心的措法训练。

浏览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