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俗称蹦子,是指武术运动中上肢把持对手、下肢中轴配合并以背、膀、肩、腰、 臀、胯、髓、头、肚、腿为支撑将对手摔倒在地的徒手技术攻击。它由揣措类、倒措类、 搞措类、过措类、投措类、挠措类之分,有背措类、腰措类、臀措类、膀措类、肩措类、 胯措类、酸措类、头措类、肚措类、腿措类之别。其中,揣措类由背措类构成,倒措类 由腰措类构成,捣措类由臀措类构成,过措类由头措类、肚措类构成,投措类由髓措 类、腿措类、胯措类构成,挠措类由膀措类、肩措类构成。所谓背措类又称正措类,是 指由躯干上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腰措类又称执措类,是指由躯干中部支撑所 完成的措类攻击。臀措类又称顶措类,是指由躯干下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膀 措类又称钓措类,是指由臂膀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肩措类又称过措类,是指 由肩膀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胯措类又称支措类,是指由臀胯部支撑所完成的 措类攻击。髓措类又称挂措类,是指由髓关节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头措类又 称过措类,是指由头顶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肚措类又称拔措类,是指由躯干 前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腿措类又称挡措类,是指由大腿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 攻击。
武术摔技中的指在摔法配伍中为君,肩负着主导、转移和鼎立、支撑以及口摔 对手的作用,具有较强制服对手的效果,是教训、震慑、惩罚对手的最佳选择,是 武术攻守最为有效且典雅大方、不伤和气、胜败分明、让人诚服、让对手无可奈何 的柔和攻击。但无论如何的措摔性处理、制裁、收拾对手,都是非常讲究尺度、分 寸、火候的。
总的来讲,作为武术摔技运动中的措,从攻守过程来讲,由对峙、着手、把持、打 人、放倒、制裁等构成,是极具教训、震慑、惩罚功效的。从具体方法来讲,由背挺、膀 别、肩扛、腰撑、臀崛、虢支、胯顶、头支、肚撑、腿架等构成的,是极具处理、制裁、收 拾等功用的。其攻击性主要体现在对手的失控性倒地上,是令一般对手所防不胜防 的。如果对手没有进行过摔技练习和倒功训练,那是极易受伤、受损、受制的。只有 拥有摔技训练的人,才能在摔技攻守中安全着落、跌地、跌倒和自然的摔与被摔、跤 与被跤、跌与被跌。
(二)指的攻守
措的攻守简称措攻,措攻拥有极为鲜明的五重性,一即人与人的较劲、较能、较 量,是人类斗劲、能斗、斗量、斗智、斗勇、斗志的集大成;二即人与人的比赛、对抗、 治气,是人类娱乐比赛、友谊对抗、日常治气的集大成;三即人与人的搏打厮杀、攻 杀战守、浴血拼杀,是人类生存攻守、立足斗争、安定治理的集大成;四即人与人的 锻炼、强体、康复、保健、治疗、修炼,是人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康复调理、保健调 和、治疗调节、修炼调配的集大成;五即人与人理想性的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返 老、还童,是人类延年探讨、益寿探寻、长生建设、不老实践、返老寻觅、还童尝试的 集大成。就其主体来讲,措的攻守五重性,都是建立在人与人较劲、较能、较量基础 上而逐渐上台阶、上层次、上档次直至一次次升华的。
1.措攻的主体形式
措攻的主体由大措、俅措、斜措、顶措、旋措等构成,是武术摔技最为主要的攻 守运动形式。攻击的支撑有背贴、膀贴、肩贴、腰贴、臀贴、胯贴、髓贴、头贴、肚贴、腿 贴之分。措的攻击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支撑点紧贴在对手的倒地支撑上,而实施自己 对对手的措摔攻击,实现自己摔技措招的基本价值。其中,大措即揣,俗称倒口袋是 指肩背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体前屈使对手正向栽倒的措跌。俅措即挂,俗称 拦腰措、抗得儿措,是指腰胯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向腰侧旋屈使对手侧向栽 倒在地的措跌。斜指即叉,俗称过脊措、过梁措,是指脊梁左右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 势快速体侧旋屈使对手过肩侧向栽倒的措跌。顶措即揭,俗称过臀措、过胯措、过腿 措,是指臀部或胯部或腿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体前屈使对手栽倒在地的措 跌。旋措即甩,俗称旋转措、螺旋措,是指中轴上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旋转将对手 旋腾而起投出倒地的措跌。
严格地讲,措攻的主体形式,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从阴的方面来讲,那就是对 手的倒地、着地、伏地。一般来讲,指攻使对手倒地的位置有足中、足前、足后、足左、
足右、足角之分,使对手倒地的状态有头着、措着、侧着、腿着、足着之别。其不同的 攻击支撑、倒地位置、倒地状态,均有着不同的结果,其致倒速度、倒地处理、着落技 巧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所谓足角即标准站位中的巽位、坤位、乾位、艮位。
浏览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