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步抻掌一、动作接上式左腿后撤一步,上体左转90度。两臂先分别前 后平伸,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而后屈臂收掌至胸前。两掌变 拳,交叉于胸前,左拳在内,右拳在外,目视前方上体继续左转90度,两脚随之变形为丁字步。左脚在前, 脚尖向右;右脚在后,脚尖向前、与此同时,交叉于胸前的两拳由 里向外翻转,当转至左拳在外时,以腕带动肘和臂,使两臂各向前、 后用力撑推°此时,右臂在前,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左臂在后,掌 心向后,指尖向下;两臂与肩同高。两肩和头部随腕臂撑推亦向 左、向后扭转,目视后方上体右转180度,两脚随上体后转以后仍成丁字步,右脚 尖向右,左脚尖向前。与此同时,收两臂握拳,交叉于胸前。上肢 其余动作同上述“2”中的有关部分。二、要领本式应在腕、指关节的转动和两掌的撑推上下功夫。撑掌 时,需用内劲,且力不可中断。气沉丹田,并随力由两肋发出,经肩、肘和腕等关节贯至学 心和十指。两掌有热流感。第十一式扑步搂推一、动作接上式。左脚向左擦地横移成大开步,身体向右倾斜成坡 形。左腿伸直,右腿弯曲,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双拳同时上举,左 拳举至左太阳穴,顺左胸和左肋下插。右拳则经右中府穴向右胸 和右肋下插。两拳过肋后,同时变掌,掌心向上。两掌沿左腿两侧 向前伸插;躯干随之挺直。两掌伸过膝关节后,逐渐并拢,继续向 前用力插去。此时,左腿前弓,左脚掌稍向里扣;右腿挺直。躯干 随之前俯,使横结肠压在左膝关节和左腿上。用力屈肘挥臂上抬,两掌心扑面,上体微后仰。随后,两臂 成弧形,十指相对,掌心向下,转腰甩肩,向右下压。同时,右腿挺 直,使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两手在足三里穴位的高度,先向左再向右,循弧线搂推。 当推至右腿外侧时,两手翻掌,掌心斜向后方,大拇指并排。两掌 沿右腿外侧、右肋和右胸往上捋。捋至头部时,两掌翻掌变拳。接 着,按上述动作“1”和“2”的相反方向重复一次。二、要领躯干前俯时,应尽力使横结肠顶压在膝关节和大腿上,以便抬身直起时又可使之放松,如此一压一松,可活动横结肠。2.左右变换方向下压和横推时,应注意用力甩肩转腰,第十二式盘步推掌一、动作1.接上式。左脚向右后方跨出一步,两腿交叉,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左转360度。两腿尽力下蹲,两足脚跟着地,两膝相距约3 厘米;上身挺直。同左臂弯肘成弧形,与肩同高,掌心向外;右 臂屈肘上抬,右掌成击,置于左臂曲池穴下方,指尖上距左臂约 3厘米。两掌带动双臂和双肩同时向后用力推撑,腰亦尽力后扭两掌变拳,收至肋下;两脚原地右转360度。变换方向重 复上述动作一-次。两手握拳,收至肋下,左脚收回原位成预备式。二、要领此式主要活动肩、腕、跪、膝及踝、趾等关节。身体大旋转 和扭腰向后撑推时,脚趾应用力抓地力在腰,气在双肩。双臂和双肩有酸胀感。第十三式盘步冲拳一、动作接上式。左腿向右后方跨一步,两腿交叉,上体随之稍稍 左倾。两拳抱胸,左拳放在胸前鸠尾穴上方;右拳带动肘、臂,自胸 前由左而右向外侧边扭转边上举。过头顶后,虎口向外。右掌用力向上冲顶,作薛礼射雁状二、要领冲拳时,上身挺直,右(左)拳向上用力扭转、冲顶,力不可 间断。左拳抵住鸠尾穴上方,同时右拳向外上方用力拧顶。气在胸部,前胸有胀感。第十四式伸臂抻腿一、动作接上式。双拳变掌,掌心向上。弯腰收左腿,两肩同时内 合,作含胸状。两肩用力推臂向前平伸,左腿亦用力向后平抻,脚 面绷直。右腿挺直,站稳不动。手臂、躯干和腿、脚成一平线,目视 前方上体直立,两手握拳收至助下。左脚同时下落,但不着地; 待右脚掌带动全身向右后转180度时,左脚才借身体后转之力甩 向前扣。左脚踏地,成预备式。换右腿,按上述动作重复一次。二、要领在手、脚两端。前伸、后抻时,手脚同时不断用力,不一伸一缩。全身重心在臀部。气沉丹田。脚尖和指尖均有热流感。第十五式伸臂蹬脚一、动作接上式。左腿用力向前伸出,脚面绷直。双拳同时上举, 至胸前时变为双掌,手心向前。两掌沿胸和头两侧用力向头后斜 上方插去。此时,右腿挺直,手、脚和躯干成一直线,并向后呈20 度倾斜。手和脚同时分别向斜后上方和斜前F方用力抻伸,成里 天侯式上体直立,双掌内翻握拳收至肋下,拳心向上,虎口朝外。 左脚同时下落,但不着地,及至右脚掌带动全身向右后转180度 时,才借身体后转之力甩向前扣。左脚落地,仍为预备式“1”。.换右腿按本式动作“1”重复一次。收掌为拳,置于肋下,右脚同时落地。向左转身90度,成 预备式。二、要领用力点在手和脚。上下抻伸时,应不断用力,不可一抻一松, 或第十六式力顶千斤一、动作接上式以拳变掌,掌心向上,由体侧上举至头后。两掌 手指交叉,扣在枕骨上;两拇指向下,压在风池穴上。两足脚跟用力上提,脚尖用力蹬地。双手紧扣,从脑后用力上托;过头顶后,两臂伸直,掌心向 上。双足脚跟用力下跺,脚掌落地。全身向上、下相反方向用力 抻、托,故称力顶千斤式两手手指始终交叉,两臂向上伸直后,两手仍下落,扣住枕 骨。如此按上述动作重复4至8次°二、要领紧按风池穴;上托时,拇指用力擦此穴,上托、下跺时,同时 用力。气沉丹田°劳官、涌泉穴有热流感。第十七式童子拜佛一、动作接上式。两手自头顶向身体两侧下落,至两臂与肩同高 时,两掌变为立掌,掌心向外,手指向上两臂不动,两掌倒腕,使指尖朝前。两臂伸直,用力向前环 抱,中指相对,掌心向前。两掌由里向外翻转,至掌心略倾斜相对 时,用力下压,使手指尽量向下两手掌心相合,并随时、臂弯曲向胸部翻转,使中指对准胸 部的华盖穴。双足脚跟同时抬起两掌由胸前向外翻转,至指尖朝前,两臂再用力前伸。双 足脚跟随之落地。两手掌心分开,两腕靠紧,两臂伸直,掌心向前,指尖分指 两侧。两手扭腕,指尖随之由两侧向里作180度转动,使两手指尖 相对。拉臂展胸,使两臂平伸两侧,高与肩同,两掌心向夕卜,指尖 向前,如挑担转腕为立掌,掌心朝外,指尖向上。而后,两臂平举,掌心 向下,同时向两侧用力抻引4次扭腕成立掌,倒腕,两臂向前环抱,中指相对,掌心向前。 最后,两掌向外翻转,收臂握拳,置于肋下成预备式。二、要领此式应在手腕转动和引臂外抻上下功夫。转腕时应用力, 尽量使掌与小臂成90度角。引臂外抻时,应用内劲连续不断向外 用力抻,不可一抻一缩。气沉丹田。引臂外抻时,小腹外鼓,使气下沉。此时,不仅 胸部感到轻松、舒适,两臂亦有热流感“第十八式冲拳插掌一、动作接上式。左拳右移,将其外侧的小天心压在左腹部的天枢 穴上,以拳带动前臂用力向外旋拧。同时,举右拳,先将其小天心对准人中穴,虎口向前;然后 掌向外旋,边旋边向上冲顶,直至手臂在头右侧完全伸直。此时,右拳虎口朝前,小天心向后,目视前方右拳变掌。上体前弯,右掌随之斜向左方循大弧线划去。 划至左方时,右掌再经左小腿外侧的足三里穴,向后用力抻插。目 视后方抬头向前看,右肩上抬,腿稍弯曲。手随腰的转动,从左向 前向右直划至体后中线后再往前送,在前送过程中,掌心先向前, 而后向上。腰部借此送力,同时作一扭动。腰、腿随腰的扭转逐渐 伸直,收臂握拳为预备式变换方向,按上述动作重复一次。二、要领力在腰部。动作“1”、“2”、“3”中:左拳小天心压在左腹部 的天枢穴上。上体向前弯曲时,右掌应尽力向后抻插,以便左大腿 紧压左拳,进而迫使左拳紧顶小肠部位。及至臂随腰转、晃肩扭腰 这一连续动作时,小肠即可被迫得到充分活动。本式关键即在于此。

浏览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