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独立顶备式身体直立,两脚并拢,悬顶直颈,下颗内收,松肩垂肘,松腕 垂f,胸腹放松,平视前方。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右腿向右横跨半步.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屈肘握拳, 我干肋下第一式马步揉球一、动作,接预备式。两膝前屈,引体下蹲成马步,两膝与足尖成垂 线,上体挺直不动。在下蹲的同时,双拳变掌,掌心向上,由两肋下 用〃向前平伸而出。双臂伸直,臂与肩同高,翻掌心向下两手掌心向后,作划水状缓缓经身体两侧划至离臀部约20厘米并略高于臀之处。翻掌心向上,两臂伸直,从身体两侧缓缓用力上托,如举& 物。两手过头,成力托横闸式保持体姿势不动(马步),腰挺直,抬头平视前方。右手 翻掌,屈肘内旋至额前,与眉同济 同时,左臂划一半弧屈肘至脐 位。两手掌心上下相对相口抱球状以腰推肩,肩推肘,肘推腕,酹部亦随腰移动。两手在胸.腹前交替变换位置,左右上下划动,两掌心亦向上向下相互交替, 如揉球状。上体向右摆动时,右臂在上,掌心向下,左臂在下,掌心 向上;双臂随上体向右摆至右侧,随即缓缓互换位置,变为左臂在 上,掌心向下,右臂在下,掌心向上。而后,上体再向左摆动,并按 上述动作变换手势。如此重复4至8次、要领此式力在两肩和手。出手、翻掌、后划、上托等动作应缓慢 有力。气要下沉,气与力相接,不可间断。揉球时,以肩带动臂、胸、俄、膝,动作要柔和。两手劳宫穴 始终相对。手心有热流感,久练手掌和手指均有针刺似的麻胀感。第二式丁步撑掌一、动作接上势。左脚不动;右脚尖向内扣转90度,上体随之向左 转,双脚成丁字形。右腿挺直,左腿前弓。此时,左掌在胸前齐胯 处,掌心向上;右掌在胸前,与肩平齐,掌心向下°接着,两掌掌心 相对,缓缓相搓而过,动作越慢越好。而后,左手带动整个手臂用 力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右手则带动整个手臂用力向后 推出,掌心向后,指尖向下。两臂拉平,与肩同高。上体挺直,双目 平视左手前方。两掌同时用内劲向前、后撑推4次以腰带动肩和髓,使上体缓缓向右转动180度。随之,左 脚向内扣转90度,右脚尖向外转动90度,两脚仍成丁字形。同 时,两臂一边用力继续抻推,一边以肩带动肘和腕关节,用力围绕 身体旋转扭动,变成右掌向前,指尖朝上,左掌向后,指尖向下,两 臂拉平,与肩同高,双目平视右手前方。此时,两掌用内劲同时向 前、后抻推4次二、要领练此式应在撑推、拧腕、转动肩关节和腰部等动作上下功夫。撑推时,要用内劲,而且应不断用力,不可一推一松。气下 沉,并随力由两肋外侧发出,经两臂至手,使手掌和指尖均有热、 胀、麻感。上体向右转动180度,转至90度时即应合肩,使气往下 沉。第三式马步搓掌一、动作.接上式。上体左转90度,两脚尖向前。两脚与肩同宽,目 平视前方。上体下蹲成骑马蹲裆式,大腿与小腿、小腿与脚面均基 本成直角,两膝不过脚尖。同日寸,两臂外旋,向胸前合拢,掌心相 对,指尖向前.右手翻掌,变掌心向下,与膻中穴同高;左手收至肋下,与 水分穴相平。左掌用力向前插出,右掌则使劲向后搂,两掌相距约 20厘米。当两掌上下相搓而过时,两劳宫穴应相对。.左臂伸直,翻掌向下,同时,右手收至右肋下,变掌心向上。 如此两手往返相搓八次二、要.此式力从肩发,两肩前后扭动,带动臂和腰,用力前插后 搂,使肩、肘和腕关节都得到活动。.搓掌时,腰挺直,气沉丹田。用力时,气从丹田发出,经两 肋、两肩至两臂。初练者有虫爬感,久练则有热胀感。第四式恨地无环一、动作接上式。两腿相并伸直,双手掌收至肋下。两手掌心相对 向上.往头前两侧划弧。至两臂成圆弧形时,翻掌向下,平头部时开 妁用力下压至胸前。两手随下压动作逐渐变掌心向外,手指向下 双手沿两肋用力向下插,过靛后沿双腿继续下插至脚面。 随双手下插,引上体下蹲成坐式,两膝不超过脚尖。腰挺直,目平 在前方两手翻掌,手心向下。两掌由腕关节带动,在脚面向外侧 划一圆弧。两手曲指成虚提物状,沿双腿外侧用力上提;随之直体 起立以肩带肘,以肘带腕,继续上提至胸前。变虚拳为掌,两掌 心先相对,而后向外翻转,沿两肋用力下插。如此重复4至8次。接上动作。双手收至肋下,握拳成预备式。二、要领1.两手在胸前由掌心相对变为掌心向外时,肩部自然分开。 下蹲时,松腰鼓小腹,气往下沉。双手下插时,力和气从掌心发出, 掌心应有热胀感。2,起立时,两手用力上提,两脚使劲蹬地。意念地上有环,提 环而起,可将大地拔起。此时气由丹田发出,随上体的直立而上 提。练此式时,心脏有上托的感觉。第五式推山插掌一、动作1.接上预备式。左腿外移,两脚与肩同宽,两腿微屈。2,两拳变掌。左肘抬起,前臂向内旋转,使掌心向外,臂与肩 平。右手翻掌,手心向上,与鸠尾穴同高。两掌同时向身体左侧推 插。推插时,以肩带动肘、腕、腰、俄随之向左移动。3.左臂外旋,掌心向上;右臂内旋,掌心向外。两掌同时向右 侧推插左右变换方向,重复4至8次。二、要领气沉丹田。气随力沿上肢外侧发出,直达手掌外侧的小天星。 练此式时,外掌有发胀的感觉。第六式左右云手一、动.接上式。两臂向右上方自然伸直,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掌 心相对。两臂由右向左前上方作弧形摆动,腰部随之同时转动。 当双手摆至头部印堂穴时,头后仰,目视双手。两臂继续先向左前 方、后向左后方作弧形摆动。当摆经胸部鸠尾穴时,两臂用力向左 后方摆去。此时,左臂在上,右臂在下,掌心上下相对。两肩亦随 腰用力向左后方扭转。扭腰时,躯干挺直,两脚不动。.左右变换方向,重复4至8次。二、要领.转腰时,两肩用力向后扭转。两手同时用力向前抻,并尽' 力取齐。劳宫穴相对,上下相距约20厘米此式力在两肩,气在上焦。气随力由上焦走肩、肘、和腕。 两掌有热、胀感。第七式转腰后插一、动作基本同上式“左右云手”,所不同的有以下两点.两臂摆经头部上星穴后,两掌逐渐并排,十指同一方向,两 拇指稍稍靠拢。当两臂摆至右前上方时,掌指先下,随后划弧线向 ‘左下后方斜插,高度略平于大腿外侧的风市穴。与此同时,腰亦向 前向左,作较大幅度的弯曲、旋转两掌心翻转向下,腰同时挺直,向左后扭转;两掌用力向后 抻插。两臂伸直,两手尽力比齐。腰干挺直,目视后方,两脚不动 。如上左右变换方向,重复4至8次。二、要领腰挺直向后扭转时,右(左)肩亦应随之用力向后摆动,使 上身正对后方。此式气在中焦。气随力行至指尖,手指有热、胀感。第八式转腰下插一、动作基本同上式“转腰后插”,不同之处有:手臂和腰部的摆旋幅度较上式为大。2 .两手摆经头部时,应与百会穴相对。两手由头部摆至右脚外侧时,应转向左面摆经双足脚面的左右解溪穴,而后再经左脚外 侧的昆仑穴,向后用力斜插下去。此时,弯腰低头,右太阳穴对准 左腿的阑尾穴如此左右变换方向,重复4—8次。二、要领此式气在下焦。小腿外侧,尤其是足三里穴有酸、麻、胀感。第九式丁步插掌一、动作接上式C两髀掌心相对,从右下方向左上方,而后再向右 卜.方作大弧形旋摆,经面部摆至胸前;腰干随之伸直。左手翻掌, 两掌收至肋下,掌心向上。左脚掌向左旋转90度,右脚跨前一步,与左脚成丁字形。 右腿微弓,左腿挺直。在右脚跨前一步的同H寸,左掌在腋下由里向外划一小圆 弧。接着,右手划一大圆弧,经身体右侧向前直插,拇指向下,掌心 向右。左手划一小圆弧后,经身体左侧变为立推掌并推向右前方, 使左虎口卡在右臂曲池穴上,掌心向前两臂向外旋转,使掌心向上;两手收至肋下。右腿后撤一步,身体随即由右侧后转,右脚亦随之后转,脚尖向前。左腿随身 体后转以后,向前跨一步,脚尖向左。左:右脚成丁字形。左腿微 弓,右腿挺直;同时上肢动作与“3”相反

浏览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