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鸣九 字鹤翔,辽宁省沈阳市人,近代东北地区翻子、戳脚 武术的开拓者。少时酷爱武术,从徐兆熊习翻子拳与戳脚拳,系统 继承了徐师武功,擅长武趟子。还从耿应龙习枪法。艺成后云游 关内外,广泛吸收各拳派拳械技法和理论,与程东阁、马凤图、米连 科都有换艺关系。分别精习诸名家螳螂拳、劈挂拳、八极拳艺及青 萍剑术。光绪年间,应奉天府尹之邀,出任府内武术教师。1912年后, 在东北大学及其附属高中和三义中学任武术教师。名弟子有夏鹤 一、于伯谦、于仲伦、姜涛、安士发等。郝鸣九所授之术,经于伯谦 等推广与发扬,已形成当今东北戳脚和翻子文、武趟子两种拳法的 独特风格。因其德高望重,武功超绝,在传播和发扬武术方面做出 了卓越贡献,深受关内外武林人士敬慕。与精于戳脚、翻子文趟子 及枪术的胡奉三和精于戳脚、翻子武趟子及短兵的杨俊峰并列为 “奉天三老”。“陈氏太极理论集大成者”——陈鑫字品三,河南省温县人,陈式太极拳理论家。幼习文, 清末岁贡生。随父仲练武,每练一式,必究明理法,寻其精微,且有 其独到之处,遂文武皆通。一生清贫,靠蒙馆与授拳谋生。晚年发 奋著书,阐释陈式太极拳理法与祖辈传拳经验。1908〜1919年, 服膺拳经,综合各类拳谱,根基于《周易》,撰成《陈氏太极拳图说》, 凡4卷。卷首有太极图、伏羲八卦图、太极拳内圆精图说、太极拳 缠丝精图说、太极拳缠丝精论、太极拳缠丝法诗4首、太极拳经谱 等。卷1〜3详述太极拳势法,均有图解。逐势详述太极拳的着 法、运劲与周身规矩,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贯穿于缠丝劲 的核心作用,而以内劲为统驭。此乃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陈家 太极拳的全面总结,成为后世研究太极拳的典籍之一。还著有《陈 氏家乘》五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另 有形意拳《三三六拳谱》。“龙形搜骨”——刘奇兰 字奇翡,河北深县人,清末著名武术家,李洛能八大 弟子之一,精十二形的龙形,绝技为“龙形搜骨”。为河北派形意拳 最主要的传承者之一。刘奇兰家中为书香门第,颇通书墨,兼擅武术。其为人宽宏, 有长者之风,家中经常有人前来拜访,讨论拳术,常在交谈之后即 大为拜服,要求成为他的弟子。刘奇兰一系,重视五行拳,但与山西派不同,很少练习十二形, 随个人天赋,至多只取其中1〜2形来练习。重视身法与腿法,故 其门下多以身法快捷而闻名。刘奇兰乐于指导后进,如孙禄堂等人,皆曾上门问学,接受他 的指导。其弟子李存义,创天津中华武士会,将形意拳推广到全 国,使得刘奇兰这一系的形意拳成为最盛行的拳种之一。刘奇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技击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他无门户之见,破守秘之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 由此可见刘之博大胸怀与教育思想之开明。他广泛联系各派、切 磋交流技艺,集思广益,不断对拳技拳理进行总结,重视武技训练, 善于因材施教,因而刘之所传弟子成功者甚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李存义、张占魁、耿继善、周明泰、田静杰、刘晓兰、刘凤春、刘德宽 及其子刘文华等人。“眼镜程”——程廷华河北省深县程家村人,自幼喜好摔跤且跤艺精湛。 后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因程廷华为人正直,练功刻苦,悟性高, 深受董师喜爱,得董师真传,为董师得意弟子之一。艺成后在北京 崇文门外设场收徒。学者甚多,既有当时的武术大家,如孙禄堂、 李文彪、冯俊义等,也有慕名而来的平民百姓,同时也代董师传艺, 从学者有神枪刘德宽、单刀李存义等数名当时江湖成名人物。可 见程师武功之高深,技艺之精绝。程廷华为发扬光大八卦掌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八卦掌的重要传人。因所学掌法与众不 同,后人称程廷华所习为八卦游身连环掌,现称之程式掌法。得程 师真传者有程有龙、程有信、程有功、程有生、李文彪、冯俊义、孙禄 堂等人。“抗倭武僧”——月空和尚月空和尚是泉州少林寺第一代方丈,后来泉州少 林寺成了民间的抗倭中心。1553年,31名少林寺武僧在月空和尚的带领下,肩扛重任,奔 赴淞江抗倭前线,其时正处嘉靖中叶。1553年的春天,南京中军都督万表派人给嵩山少林寺下了 一道表檄,让少林寺选派武僧前去抗倭。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 坦然法师,他听说了倭寇的暴行,十分震惊,决定派武功高强的 大弟子月空和尚为首,带领月忠、自然、慧正、智囊等人在内的 31名武僧前去抗倭。这31位武僧都是由月空和尚一个一个仔 细挑选出来的,为了确保他们确实能够“技压群僧”,月空沿用了 少林寺“打出山门才出寺”的老规矩。选定之后,寺里给他们每 人配备了一匹马和一根7尺长、15公斤重的铁棍,有的还配有 刀、枪、剑等武器。淞江一带有个白沙湾,少林僧兵抵达前线的第一战就在这里 进行。现在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保存的《南汇县志》资料中介绍:这 年农历7月,倭寇再次进据川沙,撤民居为营。参将卢健率外地调 来的兵士前往攻打,结果中倭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倭寇得势 后,决定又一次侵扰南汇境地,此时适值少林寺僧兵前来增援,战 倭寇于白沙湾。少林增兵人数不多,却个个勇猛善战,竟奋不顾身 地直捣敌营,毁倭寇停泊在岸边的舰船3艘,斩敌百余人,敌营 大乱。这场战斗被上海人称为“白沙湾之战”,在记载中,官军因为上 次的失败畏缩不前,未能及时给予支援,结果少林僧兵最后身陷敌 阵,部分僧人力战而死,但这一仗却打出了少林僧兵的威风,他们 个个骁勇善战,勇往直前,令倭寇闻风丧胆。月空和尚等人受到了中军都督府的表彰,随后领兵前往泉州,与当地军民一起同心协力 进攻七星岛,一举粉碎了倭寇的老巢,打死了头目黑田。自此,沿 海一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安无事。“僧帅”——小山和尚小山和尚 相传,少林寺有部《征战立功簿》,专门记录少林僧 人为国立功的事迹。这本书在1928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毁,据少林 寺大师们回忆,书中除了月空和尚御倭寇的故事,还载有明代小山 和尚三次挂帅平倭的故事。现在少林寺山门两边有夹杆石,还有 一对石狮子,据说这都是嘉靖皇帝为嘉奖小山和尚而赐给少林 寺的。小山和尚13岁时最先在开元寺出家,后来,他跟着师傅应白 禅师在少林寺学禅11年,熟颂佛经,精通佛学,并且练了一手高超 的剑术。嘉靖皇帝听说他德高望重、禅武皆精,就御封他为少林寺 第二十四代方丈大和尚。月空和尚抗倭之后20年,东南沿海再次遭到倭寇骚扰,浙江 总督胡宗宪和抗倭名将戚继光迅速带领兵马,前往杭州一带平乱。 据说,胡宗宪本来就打算学南京中军都督万表,征派少林武僧出 战,但他在武当山偶遇一位高人/顷谈数句之后,高人告诉他少林 武僧乃是出家之人,不可随意指派,不如让他们自去抗敌。胡宗宪 觉得有理,奏明皇帝之后,就把招兵选将平倭的皇榜贴在了嵩山 脚下。小山禅师看到了这张皇帖,毫不犹豫就把它揭了下来,把少林 寺僧众都集合起来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寺武僧当挺身赴边 杀敌!”众僧群情激愤,都愿意为国效力。小山禅师亲自挑选出30 位武艺超群的武僧赶到京城,向嘉靖皇帝请命。嘉靖皇帝封他为 领兵元帅,带上封印,率领官军与僧兵前去平倭。小山和尚在战场 上十分英勇,并且十分聪明,据说一次一个倭寇见他目视远方坐而 不动,就挥舞双刀扑过来,谁知在刀就要落在小山身上时,他猝然 跃起,从倭寇头顶跃过,并用铁棍击碎了倭寇的脑袋。少林僧兵与 官军备受鼓舞,将倭寇杀的大败。班师回朝的时候,皇帝十分想让 小山禅师留在京城,小山却说:“国难杀敌,平时为僧。”遂带领僧人 回到了少林寺。两年后,倭寇再次进犯,屯兵于今上海市附近的下沙镇。小山 禅师又受朝廷敕封,会同蔡可泉等120多名官军飞速赶到,严阵以 待。这批倭寇听说小山禅师又来了,不战自退,小山只好返回。倭 寇等了十几天,探明小山禅师已回少林寺,就又出来作乱。小山禅 师十分气愤,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股狡猾的倭寇消灭掉。他领 着武僧和官兵们认真地查看沿海地形,最后以四面包围之计全歼 了这批倭寇。
浏览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