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东 祖籍山西,明永乐年伴随人口大迁徙辗转而定居在 武清城里。李氏得益晋商的盛兴,谙熟中草药材生意,时有“草药 李家”之称。明隆庆年兴建武清砖城后,李家生意愈加红火。万历 年后,李氏立家号“济生堂”,在武清城开办药材、药铺、瓷货和粮行 等,其“济生粮行”进驻山东和通州立分号。李家渐成一方富甲,择 城内东后街兴宅(即李瑞东故居),置土地北囊通州永乐店一带,名 贯京南,通商达官,曾挂御封“双千顷”牌。“济生堂”为李家享誉三 百余年盛传堂(商)号。李氏三代为官。晚清至民初,李瑞东之父 李小莲尚供职武清县暑,人称“杂客李”。李瑞东5岁随塾师诵经,7岁从师“大刀孙”开蒙武学。李瑞 东12岁被县城关帝庙道长举荐城东三里东马房关帝庙韩道长习 少林。同治年间,河北饶阳武侠李老遂来东马房传戳脚翻子,韩道 长再荐李瑞东向李老遂学戳脚。对李瑞东一生影响最大者当是王兰亭。王认为李瑞东幼师文 武,性命双修,读经诵史,禅佛参道,恭师笃武,博学广识,定将成为 “弘扬吾门之垂范者”。王相继携李瑞东向岳青山(岳飞后裔)、董 海川和嵩山少林寺海川高僧等或举荐从师,或缔结为友,得以广纳名家武学精髓于一身,最后拜在甘淡然门下。在众多武术名家的 点拨、教诲下,李瑞东逐渐成长为一代武术大师。“神拳李”——李洛能李洛能 著名武术家,近代形意拳宗师,生于河北省深县,名 飞羽,字能然,当年世称“老能先生”。其武艺高强,又有“神拳李” 之威名,著有《形意拳谱》。李洛能先祖为退役武将,家传战场拳法。洛能聪颖好学,闻名 师即求教益,曾练习通背拳、太祖拳等,所以中年即具有深厚的武 术造诣,在未学习心意拳之前已经功力卓越。为了探求武术真谛, 遍游全国寻访高师。李洛能先生是中国武术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经商山 西太谷期间,慕祁县戴氏心意拳之名,遂往拜学于戴龙邦先生,精 心练习,十年大成。艺成后开始悟化传授此术,并潜心于心意拳术 之研究。回乡广传门徒,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吸收道家的养生观 点和哲学思想,结合平生武术实践,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将“心意” 改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开始,形成了养生与技击并行不悖的中 华武术名拳。在当时,李先生被称为“神拳李能然”。在咸丰、同治 年间,与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立,为心意拳、八 卦拳、太极拳武术之领袖,威震武林。他一改过去的保守思想,广 为传艺,重视文人与上层人士的作用,并加强对外广泛交流研究, 各方人士争相求艺。因此,形意拳名家竟出,名传四方。“车二师傅”——车永宏字毅斋,排行老二,人称车二师傅,是山西省太谷县 桃园堡村人,后移居太谷贾家堡村。车永宏一生除务农外,以保镖 护院为主,并传授形意拳。声望卓著,远近知名,曾获得“清华翎车 永宏五品军功”之称。车先生不仅拳艺精湛,功深力厚,而且武德 高尚。虽身怀绝技,但从不伤人之身。平时,他沉静寡言,待人谦 和,慷慨仗义,视富贵如浮云,专爱恤贫济孤,颇受人尊重。车永宏 长得虎背熊腰、体格魁梧、气力过人。清咸丰年间,形意拳宗师李 能然在太谷城南一绅士孟勃如家保镖护院。车永宏闻李洛能精形 意拳术,经友人介绍,拜在门下。车永宏在得名师指教后,深得形 意拳之精意,二十年如一日,晨昏苦练,终成名家。在形意拳的造 诣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臻神话之境。每次与人相较,无不 随心所欲,手到功成,为李洛能最得意的门徒之一。1914年逝世, 终年81岁。“杨氏双杰”——杨班侯名锤,字班侯,杨露禅的次子。自幼随父习太极拳 术,终日孜孜苦练,不间寒暑。但是露禅课督严厉,不使少息,经常 受体罚,几乎想逃跑。后跟武禹襄习太极拳,又得王宗岳《太极拳 论》,艺更精进。河北永年县志记载:杨班侯相貌清瘦,富有臂力, 幼承严父真传,学武悟性极高,腾挪跳跃,像猿猴一样,尤其擅长太 极大杆技术,掌握了太极拳的奥秘。他继承了乃父衣钵,武功卓 绝。清咸丰六年(1856年),19岁的杨钮只身来到北京,先跟其父 杨露禅在端王府教拳,后在北京新桥香饵胡同设场授徒,因不被时 人所识,又没重视其攻防作用,一度被冷漠。后经杨露蝉来京亲临 指导,杨式太极拳始传于北京,渐及全国。班侯性情刚躁,好打不 平,善用散手,数折强梁,年尚未满20,已经名满京华。尤其是拳 击雄县刘武师和北京西四牌楼比武教技两件轶事,使人们津津乐 道。后到清政府旗营任教官,得戴蓝翎武德骑尉一职。杨班侯突 然从武坛上隐退,就又给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杨健侯 名鉴,字健侯,号镜湖,是杨露禅之三子。杨式太极 拳第二代宗师。杨健侯的拳术刚柔并济,出神入化,刀、剑、杆各种 器械无不精通。且善发弹,有弹无虚发之美称。露禅逝世后,他接 替父职在京授拳。他宽厚仁慈、秉性温和,从不恃拳傲扬,有极高 的武德。《永年太极拳志》说他“性情温和,德高望重”。他将杨露 禅大架修订为中架,不猛不硬JI庾遂圆和,老幼强弱均可练习,传播 较广。健侯的传人有三子少侯、兆元、澄甫及许禹生等人。“瘦尹”——尹福 字德安,号寿鹏,今冀州市漳淮乡漳淮村人,清末武术 家,人称“瘦尹”,曾为光绪拳师。尹福年少时去北京以卖油条、烧 饼为生,因极爱武术,从小就学习“弹腿”、“罗汉拳”等,练就了良好 的武术功底。八卦掌大师董海川来到北京后,其八卦掌绝技威震京都。尹 福慕名拜在董海川门下,开始学习八卦掌。经过数年的苦练,尹福 武功出众,成为董海川的得意弟子。因其身材较瘦,面貌清秀似文 弱书生,故人称“瘦尹”。尹福吸取董海川拳艺的精华,又采各拳门 所长,创立了以冷掌技击见长的尹派八卦掌,名震京师。尹福后来 在皇宫教太监练习八卦掌,光绪皇帝曾召见尹福,见其身手非凡, 便跟他学习八卦掌。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光绪帝由尹福 等人保驾去长安避难。回京后,光绪帝赏他金银珠宝并让他在宫 中任职。1908年,光绪帝驾崩,尹福卸职还乡,第二年辞世。神拳宋老迈”——宋迈伦 名彦超,字迈伦,清朝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人称“神拳 宋老迈”,今冀州市漳淮乡赵家庄村人。其父宋奇策曾任清朝大学 ±o迈伦自幼聪慧,凡有所习,无不过人,然性情豪迈,立志远大, 有投笔从戎之志。他酷爱武术,自9岁开始练习武术,学过多门拳 法,技艺渐精,20岁便中了武秀才。为了提高武技,他四处求教, 广拜名师,30岁时在峨眉山巧遇三皇炮捶拳大师乔龄真人,并拜乔龄真人为师,学习三皇炮捶拳和赵家大奇枪。迈伦跟随乔翁习 武数年,深得乔翁赏识,师徒二人情同父子,乔翁将三皇炮捶之妙、 赵家大枪之绝及平生所学尽传于迈伦。乔翁去世后,迈伦闭门谢 客,三年苦练,深研拳理,集各家精华,终于创出了三皇炮捶拳独特 的技法”夫子三拱手”,此法出手二三招即见胜负,甚为奇特,并使 三皇炮捶成为练拳、练气、技击三位一体,气劲合一,刚柔相济的优 秀拳种,俗称“宋派三皇炮捶”。宋迈伦又在赵家大奇枪法的基础 上,吸取杨业、罗成、戚继光三家名枪的精华,创出“子龙三十六点 大枪”之枪法(此枪法流传至今,是很珍贵的大枪套路)。此时,宋 迈伦武功已相当高深,成为名声远扬的武林大师。鸦片战争以后, 宋迈伦看到民族受辱,以满腔爱国之心“荷戈投效、遍走南北”。 1845年,36岁的迈伦胸怀壮志进京投皇家神机营以图报国,神机 营内武林高手云集,有著名武术教练两千余人,在比武时宋迈伦以 其超群武技常常只有一二回合就将对手击败,被赐封为五品顶戴 花翎,人称“神拳宋老迈”。后因目睹清政府软弱腐败,迈伦灰志功 名,毅然离去,游幕京畿,传徒授艺。迈伦非常注重对弟子的爱国 教育,忠心报国的话语“不绝于口”。后来迈伦在北京创办会友镖 局,并经营数年。1893年,宋迈伦故于家乡赵家庄,时年84岁。 众弟子为其立“宋迈伦神道碑”一尊。
浏览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