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必成 文武双全,武状元,文进士。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祖籍福建省福安县赛岐镇苏阳村人。16岁那年迁至昆山洪浦(今 千灯镇),成为那里的大族。宋朝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戊戌科 武状元。成为当地历史上的第二位状元,也是在中国科举史上创 造了奇迹的昆山人。他少游国学,头一年中了个武举解元,嫌不过 瘾,第二年又中了武状元,大魁天下。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夜以 继日,刻苦读书,11年后又考中了文科进士,实为罕见熙元年(1237年),朝中7位正直之土看到南宋朝廷日见衰 颓,忧心如焚,他们在刘必成的倡议下,不畏权贵,上书朝廷,抨击 时弊,要求变革现实,富国强兵。也就是在这一年,刘必成夺得武 举解试的魁首,并在第二年(1238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武举殿 试的第一名。1249年,刘必成参加朝廷组织的锁厅试(即有官职者参加的 考试),他又考中文科进土。在这次考试后,刘必成因才华出众,被 理宗皇帝两次召见,每一次他都慷慨激昂地陈述恢复大计,议论中 更是旁征博弓I,援古证今,不仅使在场人员为之心动,也受到理宗 的褒奖。廷对后的第二天,理宗皇帝宣谕宰执说:“刘必成所言极 好,可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此后不久,刘必 成的不少建议被朝廷采纳。然而,刘必成的政治主张并不能给病 入膏肓的南宋小朝廷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刘必成曾任职清、将两地,官终湖南副使。晚年引退后,自号 “爱闲翁”,寄情山水园林,喜吟诗作词,有三卷诗稿流行于世。“蒙古四杰”——博尔忽、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博尔忽 又作学罗忽勒、博罗浑、钵鲁欢、学罗浑、博鲁温等, 蒙古国大将,许兀慎氏。蒙古名将、成吉思汗“四骏”开国元勋之 一。在战场所拾,由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抚养,为“四养子”之一。 从战场上救出濒死的窝阔台而建功。死于与多马得族之战中,以 神武著称。原附属主儿乞部,南宋庆元三年(U97年)主儿乞败亡 后,被月伦收作养子,充当“那可儿”(伴当),随从铁木真(成吉思 汗)统一蒙古各部,并与汪古儿等同典御膳。南宋庆元五年(H99 年),受命与博尔术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战败乃蛮部曲薛吾军。嘉 泰三年(1203年),在合兰真沙陀中,与克烈部对垒,只身营救汗子 窝阔台(太宗)于危难中。次年,以蔑儿乞首领带儿兀孙降后复叛。 与沈白领右翼军追至薛凉格河(今色楞格河),讨平叛军。开禧二 年(1206年)蒙古国建立时,因功封千户长,并配合博尔术同掌右 翼军队。与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 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 次犯罪不罚的特权。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征讨秃马惕部 时,中伏兵死于军中。及秃马惕部平,以该部民百户赐其妻,以示 抚恤,后追封淇阳王。当他知道赵汝愚等与自己不谋而 合时十分高兴,立即去请韩佣胄劝说皇太后。皇太后终于下旨,但 嘉王赵扩怕担不孝罪名,犹豫再三,在徐谊与赵汝愚的百般劝说下 方勉强同意,而事到临头时又退避不就,无奈之际,韩倔胄与蔡必 胜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硬是为赵扩穿上龙袍,连扶带抱坐上 龙椅,接受百官跪拜,是为宁宗。宁宗登位后,韩倔胄恃功自傲,专权跋扈,而蔡必胜却受人忌 妒,被韩贬谪池州(今属安徽)。在池州,他平反了一起冤案,抓住 真凶,百姓拍手称快,对他心悦诚服。后来他知楚州(今江苏淮 安),又收容了一伙恶少,并整顿风纪,除掉一名不听指挥、聚众图 谋不轨的军士,解决了几任知州难以解决的宿患。后来蔡必胜又 调任庐州(今属安徽)知州。庐州在宋金对峙时是个军事要镇,他 到任后积极备战,不但修葺城池,疏浚河流,招募兵士,编练水军, 还修复了巢湖孤姥山的城堡、粮仓,囤积粮草,以备急用。在庐州 时,他还修复马亮、包拯之墓,并因墓作祠。对为国战死的赵立、魏 胜等功臣,他拨出公田,为其建至庙,让人们四时祭祀。数年后,蔡必胜以侍奉老母为由,请求闲职,宁宗便诏令他为 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提举崇道观。嘉泰三年(1203年),宁宗 想重新委以重任,让他出知扬州(今江苏扬州),谁料诏令未下,他 已病逝家中,享年64岁。开禧元年(1205年),蔡必胜移葬于浙江 瑞安县灵峰寺后山,宋代名臣叶适为其撰写墓志铭。木华黎又作木合里、摩和贲等,蒙古国骁将、开国功臣,与博 尔术最受器重,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以沉毅多 智、雄勇善战著称,三十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辅佐成吉思 汗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被称誉为“四杰”之一。成吉思汗曾对 木华黎说:“国内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 有臂也”(《元史・木华黎传》)。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与博尔 术被成吉思汗分别命为左、右万户。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随从征金,大败金兵于野狐岭(今张 家口市西北)、汾河堡(今河北怀安县东)等地,尽歼金军精锐,进逼 中都(今北京),后攻占益都、滨、棣诸城,至霸州,招降史秉直、史天 倪、史天泽父子及肖勃迭等。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从成吉思 汗围攻中都,迫金帝献女请和。后受命统军攻辽东、辽西。次年, 平东京(今辽阳),陷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继取锦州等城。成 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封太师、国王,统领汪古、弘吉剌、亦乞列 思、兀鲁兀、忙兀等蒙古军及契丹、幺L、汉诸军,受命全权经略中原,总太行以南军政事宜,连年进攻河北、山东、山西各地。改变以往 蒙古军春去秋来,只重抄掠的做法,开始占据城池,并下令“禁无剽 掠,所获老稚,悉遣还田里”。是年,陷益州、大名府、益都、密州渚 城。次年,克太原、平阳及忻、代、泽、潞、汾、霍等州。成吉思汗十 四年(1219年),破片、岚、吉、隰、绛诸州。次年,收降真定武仙、东 平严实,取河北诸地。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破东平,取葭、 绥德、坊诸州。次年,又攻拔同州、蒲城,攻长安、风翔不下。成吉 思汗十八年(1223年),班师归途中,病逝于山西闻喜县。英宗至 治元年(1321年),追谥忠武鲁国王。博尔术 又作学斡儿出、博郭尔济,阿儿剌氏,与成吉思汗同 宗,均系海都后裔,纳忽伯颜子。蒙古名将、成吉思汗“四俊”开国 元勋之首,原名字儿楚。最早加入蒙古军,为蒙古的发展做出巨大 贡献。参加统一蒙古诸部战争,志意沉雄,善战知兵,多立战功。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任命他为千户长、右翼万户长,并对 博尔术、木华黎说:“国内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与汝犹车之有 辕,身之有臂”,二人位在诸将之上。博尔术13岁时,曾协助铁木真夺回被盗取的牧马,两人分兵 奇袭夹击。盗贼抛下牧马,双方战于大赤兀里,两军相接,铁木真 下令做出殊死战斗,一步不能退后。博尔术将马绳系于腰上,在原 地寸步不离。铁木真相当赞赏他的胆色,以此契机结成好友,并加 入铁木真麾下。此后以那可儿(伴当)身份追随铁木真,两人“共履 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弗从: 当时诸部纷争,每次博尔 术负责夜间警戒时,铁木真必定可以安心入眠。每次会面,谈及政 事,以至通宵达旦,君臣间极有默契。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后,与者 勒蔑同被封为众官之长,参与运筹。随从统一蒙古诸部,无役不 从,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庆元五年(1199年),受命与木华黎 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战败乃蛮部曲薛吾军。嘉泰二年(1202年), 随从铁木真战察罕塔塔儿等四部于答阑捏木儿格思。翌年,战克 烈部于合兰真沙陀,均有战功。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国建立 时,因功封右翼万户长兼千户长,统辖汗庭以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 地区,深受器重,群臣无出其右者,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 之有臂”,并命汗子察合台从之受教诲。与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 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 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成吉思汗二十 一年(1226年),随从征西夏,不久病逝。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 因功赐其后裔广平路17 300余户为分地。大德五年(1301年),追 封广平王。赤老温 又称齐拉衮,蒙古国大将,逊都思氏,锁儿罕失刺之 子,以雄勇善战著称,蒙古“四骏”之一。父亲为锁儿罕失剌,兄弟 沉白,妹妹为合答安皇后。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击之 际掩护其脱险,获得信任。子孙为元朝四大名族之一,极尽权势。原附属于泰赤乌部。铁木真早年遭泰赤乌部塔儿忽台执禁, 得其营救幸免于难。后归附铁木真,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的战 争。曾与博尔术等一起,配合克烈部,击败乃蛮部曲薛吾军。以作 战勇敢,铁木真赐号“把阿秃儿”(勇士)。宋开禧二年(1206年)蒙 古国建立时,与父同掌一千户,代父领军,统领薛凉格河(色楞格 河)地区。与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 语,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并 世袭“答刺罕”之号,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浏览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