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历经数千年发展和演进,集攻防技击、娱乐观赏、修身养性、教育和竞技比赛 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其内容之丰富、理论之精深是毋庸置疑的。武术运动发展到今天,它的 内容和形式有很大发展变化,由于人们对武术认识的角度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有 按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的,也有按运动形式进行分类的。这些分类方法不仅有利于展示现代 武术的基本内容,区分武术技术特征的不同,而且揭示武术运动的某些规律和所属技术间的 相互关系。现代武术与传统武术间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是现代武术的活水源头,现代武 术吸取传统武术的技法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异。随着武 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现代武术的竞技价值和健身价值显得更为突出,也需要对其进行多元化 分类。
(一)按照功能分类
武术根据其体育属性和功能,可分为竞技武术、群体武术、实用武术、学校武术。
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的运动潜力,展示出精湛的技艺,争取优异 成绩、获得成功为目的。不仅具有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所共有的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化、 超负荷、突出竞技性的特点,而且自身特点鲜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运动强度大、时 间短、速度快、节奏分明,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在1分30秒左右;其次是动作难度大、变化 多、技术复杂;追求难美、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高度统一,充分展示了武术的表现力,形 神兼备的典型特征和竞技美。而专业性和竞争性是竞技武术最为显著的特点。竞技武术大致包括竞赛制度、运动队训练体制和技术体系三大部分,以竞技武术为形式 的国际性武术比赛有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洲际性武术比赛。竞技武术在国内是以全运会为最 高层次,以全国武术锦标赛和个人冠军赛为龙头,以武术套路、散打为竞技主要内容的结构 模式。武术套路竞技内容在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其他拳术和 其他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等。其他拳术按类别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形意拳、八卦、 八极;第二类:通背、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拳、象形拳等;第四类:查、华、炮、红、 少林拳等、其他器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单器械、第二类为双器械、第三类为软器械。对 练项目可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项目则是按规则进行徒手、器械 或徒手加器械的集体演练习;散打竞技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11个级别而进行的实战比赛, 以决胜负。散打经过30多年的总结、改进和发展,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已成为一项以踢、 打、摔为技术内容,以双方格斗为形式的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竞技体育项n。在技术发展 方向上,武术套路是以突出竞技特点、提高技术水平和鼓励发展创新为基本内容思想,使技 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散打技术发展是强化体能、技法全面、突出个性、快狠 巧准。竞技武术发展的最高FI标是进入奥运会。
竞技武术具有以下特征:
⑴竞技武术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并必须执行武术竞赛规则和规程,以提高技术水平和鼓 励创新为指导思想。
⑵ 竞技武术以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超 人的体力和技艺性。
⑶竞技武术与其他竞技体育一样,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武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人体运动。一般来讲,只要进行正常的人体活动,就可以增进 健康、达到修身长寿之日的。武术是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体 基本,群体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的,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有助于现代群 众习武消除畏难心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它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 娱乐性,群体性武术健身,达到延年益寿、修身养性为目的。健身武术涵盖的内容广泛。“源 流有序,脉络清晰,风格各异,自成体系”的拳种至少有一百多种,还有流传「民间的不同风 格的套路以及各种功法等。健身武术的内容也包括针对武术普及和全民健身计划制定的“段位 制''和“健身养生”锻炼方法。健身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武术广泛普及, 推进了武术的社会化。
以个体间格斗为特征的武术早于军事产生,内在动力是保障个人利益和维护安全的需要。 虽然,古代凭借士兵武艺技能的作战手段被现代化的先进武器所替代,然而,在公安、武警、 特警、保安等准军事的特种职业中,对徒手搏杀技能的要求仍然极为重视。实用武术是以部 队和公安武警为对象的实用武术。它的特点是简单实用,讲求一招制胜和力法、技击方法等 攻防技能。特警部队、防爆警、公安等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有四科,即射击、奔跑、游泳和擒 拿格斗,其中擒拿格斗技术将散打规则中禁止部位作为重点攻击点,鼓励狠招,以实用武术 为主。武术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需求,在当今社会,武术仍然在公安、特警、治安等公职部门 和民间发挥其自身作用。防卫功能是武术存在的基础,是武术的主要功能所在。
实用武术具有以下特征:
⑴ 实用武术武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的武学修为,在技艺上终生口味,品行上注重修养, 蓄养浩然正气。
⑵实用武术讲求功力、拳理,动作朴实无华,注重''练''与“打”的高度统一,注重技击实 战。
⑶ 实用武术 武术注重“养生”,拳谚日"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讲求内外兼修,可 以终生研习不止
学校武术主要体现了武术的教育功能。是系统传授或介绍武术基木功和技能的学校。如: 普通大、中、小和一些武术学校以规定的武术教学内容,以及军事院校、公安学校以擒拿、传统武术文化与健身格斗、搏击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学校武术的主要特点:
有组织、有计划、有大纲,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对象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从中不仅 掌握一些武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质(武德)。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 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单 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 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⑴单练
它指单人演练的套路,包括徒手的拳术和器械。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 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八极 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戳脚、地躺拳、象形拳等,简介如下:
长拳
长拳,泛指以“退举遥击,进退疾速”为特点的拳术。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 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上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 法和屈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动作。长拳技术以 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为八要素。长拳套路主要包括适应普及 的初级套路、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拥、捋、挤、按、采、捌、肘、靠、进、 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各式太极拳均要求:第一,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 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平稳,深匀自然。第二,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 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第三,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 随,周身形成一个整体。第四,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 重心保持稳定。第五,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目前, 太极拳有诸多流派,如我们所熟知的北派太极拳,如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也 有南派太极拳,如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赵堡太极拳等,同时为推动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 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先后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及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太 极拳亦有相应的太极剑、太极刀和太极推手等内容。
南拳
南拳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各地诸拳种的统称。长江以南的地区拳种繁多,内容丰富,自成 体系,各具特色。南拳多以上肢攻守,不轻易出腿,出腿高不过膝,故有“南拳北腿”之说。 目前•,南拳以广东、广西和福建南拳最为典型,如广东的洪、刘、蔡、李、莫等家,福建有 咏春、五祖等派。虽然各地南拳风格迥异,但仍有共同的特点,一般特点是:拳势刚烈、步 法稳固,多桥法,擅标手,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
形意拳
形意拳也叫心意拳、六合拳、六合心意拳等。形意拳是象形取意,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 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龟、鸡、鹦、燕、蛇、殆、 鹰、熊十二形)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动作要求:头上顶、颈立直、肩放松、肘下坠等, 强调“出手如钢锤,落手如钓竿”,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 实明快。形意拳还有相应的器械和对接练习等等。
浏览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