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流传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广大农村的梅花拳(古称梅花 桩,由于在100根桩阵上锻炼而得名)是一个源远流长、古朴而神秘 的学派,它是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乱中公开传授并兴盛起来的。早在 1988年之前,我国历史学家就从文献和历史传说中发现梅花拳在清 末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是发动者和主力。这种观点立即引起了国内外 史学界的注意,但真正能深入了解梅花拳奥秘,却是1988年年底以 后。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与梅花拳第子燕子杰教授等人合作,对河 北、山东、河南义和团反帝斗争激烈或农民起义活跃的地区多次深入 调查之后,大量事实证明义和拳就是梅花拳。这个拳派的弟子和许多 著名拳师都是历代封定王朝的造反者或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个拳 派能在历史上发挥加此重大的作用并不是偶然的。梅花拳有文场、式 场之分,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他们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周易之理 为一体,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世代相传,修身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 功。文场老师领导学派的整个活动,负责教育门内弟子;武场主要进 行式功锻炼,其支术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一切都与 当前流行的表术套路完全不同。它不仅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还有 极强的技击实战能力。他们练式的目的是练形练气,由外及内,再由 内而外,达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最后上升到文功。我们调查中就亲 眼所见,各地许多梅花拳师不仅武艺高强且精通文理,善用阴阳八 卦,能行医治病,他们虽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体健神旺、思路 敏捷,能审时度势,且有一定的人体特异功能。梅花拳姬织严密,信仰坚定,内部团结,有许多优秀的传统。如: 不准称王称骗,仗势欺人;不准打拳卖艺,卖弄炫耀自己。虽然尊敬祖 师,但提.偈平等互敬,能者为师,经常交流文理拳艺互通有无。由于以 上种种原因,在广大农民反对历代封唐王朝斗争中,梅花拳自然就成 了起义军的核心工具和主要力量。上述社会历史调查的成果已被人 称为“近代史研究中的突破”,引起了国内史学界、哲学界、医学界、式 术界许多人的密切关注,其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已写成专著,在1990 10月召开的“义和团运动国际学术会议”上披露。《梅拳秘谱》是继梅拳第五代祖师杨炳(清康熙1712年的武探花)所写的《习次序》(1742年)之后的又一梅花拳或功方面的重要文 献,它的主导思想与精神是和《习武序》一文一脉相承的。由《秘语》看出,梅花拳武功一开始就要炼神、炼气、炼形,要求形 气合一、神气合一,内外兼练。梅花桩的拳法、器械中都要注意用阳变 化、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梅花桩的步法是其武功的精华。无论其拳法 器械皆有八方变化,对人进行易理八卦思维的训练。《秘谱》中所讲的 内丹,实即梅花拳之文功。关于梅花拳文功与武功之关系,《秘谱》说: 仙炼之则为内丹,或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 盖动龄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可见式功为文功之基 砒。武功锻炼的目的是“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内外合一坚硬如 铁,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入圣上乘可登,若云制敌犹其小焉者 也。”因此武功粮炼主要还是修身养心,先因根本。《秘谱》精辟论述了 梅花桩的健身与技击、和与战的关系。《秘谱》说:“积精以化气,积气 以化神,结于丹鼎,会于黄庭,灵妙不测,刚勇莫敌,为内丹之至宝,气 力之根本也。”又说:“气无形属阳而化于神,血有质属削而化于精,神 虚故灵明不测变化无穷,精实故充塞凝聚坚硬莫敌,神必藉精,精必 附神,精神合一,气力乃成。” ,在梅花拳门内由式功锻炼基础上所提炼出来的文理,被称为是 培养“大将”之才的学问。梅花拳弟子们常说:“拳打脚踢小杷戏,唯有 文理通天地。”《秘谱》认为:“天地之道不外阴阳,帕阳转结出自天 然。''人秉F月阳之气以生乃一小天地,拳势之一 F月一阳转结承递无不 合阴阳造化之理,故能生生不穷,无有止息。梅花拳拳法“本阴汨之理、太极之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 不及,随曲就伸,一气贯串,刚柔相济,步就身摸,气随意发,蓄劲如开 弓,发劲似射箭,知竟知窄,随高就底,停之如山岳,按之有阴阳,无穷 如天地,充实如太仓,动之似江河,行之似波浪,浩渺如江海,圆耀如 三光。梅花桩之八方行步疾箭蹿跳,拗步斜身,横走竖撞,左右翻转, 前后扫踵,灵活多变,包罗万象,正如《秘谱》所说:“走如风・站如钉, 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则长,退之则促,随东就西,声左则右,知己知彼.则百战百胜J以上所述拳法如此,阵法、兵法亦是如此。如此锻 炼怎能不启迪人之深思,开发人之智慧?《梅拳秘谱》虽系民间手抄本拳书,却是本才华横溢的佳作,不但 其文字精美,可顺口成章,且寓意深远意味无穷,足见作者不但武功 高超,也精通梅花桩文理。否则,不可能有此过人的才智和坦荡的胸 怀。《梅拳秘谱》虽以气论为主导思想,但在其主要篇章中,如《浑元 论》、《聚气论》、《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等及其他篇章的某些论点中, 其理论的深度早已超出了以太极学说为基础的气论水平,成了今天 指导练功者使拳法进入神化之境的理论墨础。在《梅拳秘谱》的《收肉变色论》一文中说:“收肉原本作咽肉,近 a间之同乡.皆云芸先生吸气则耍刻大瘦,故日咽肉也。”可以知此秘 语是清乾窿年间,与当时著名式术家装乃周同乡之人所作。据近代历 史学索考证,清朝窿年间梅花桩已传至第五至八代,其弟子及影响已 遍布河北、山东、河南一带的广大农村。因此集乃周之妾家拳也是梅 花班立场中之一支,因其没有文场共存,而渐不知梅拳之事。梅花拳 在清代一直是被封建统治者镇压的,因此该派拳术也一直是在民间 秘密流传的,这也是梯拳的理论一直不能与世人见面的重要原因。《梅花拳科谱》是梅花桩丈功的重要文献,我们正在学习它、研究 它,望梅花拳弟子们对前辈师爷们留下的这一宝贵财富尽力珍惜、爱 护。

练拳须知

夫人生之最幸福者体格精神之健康也,而金玉权势之不与焉。何 以言之,人生身之不健康,其苦痛而不可胜言者也,虽有权势富贵,亦 不能胜用矣。由斯观之,身体健康实人之最重者也。然而,人体之强 壮非坠生之后即可永久保持其强也,若保持其强必有他方使之致也。 但能使其强身者,良方众矣。今文明进步科学发达,西洋交通之便利, 其种类之繁多不可胜计矣。虽然如是之多,而其对于人之功效,盖有 偏于一方者,有益于四肢者或不健于脑,有益心气者或不健于四肢。 非其无益六人.是其每种有益而不能遍于周身也。夫其有益能遍于全 体发展,健壮体格活泼精神,惟学拳是为其良方矣。故云拳术者,吾中 华之国粹也。溯拳虽甚益,其益在身矣,论其害亦不可胜算也。因功及害致有 吐血殒命.体态奇形百出者,或互相嫉忌,杀身亡命,此皆当然之理 也。其害既及人如是,而人之独称为吾国之粹者,其故何也?此无他, 知与不知也。故古人云:知用善用者逢凶化吉,不知而滥用者遇吉成 殃,善哉是言也。故练拳须知实吾人不可丝毫忽略之言也。拳也扑种类不一,细微精妙,深远博奥,望之而无津涯,究之而无 底蕴,而我之所知者为何也,曰知师礼艺者是也。人之练拳也,既知拳 真练之则可知明师又何为哉。夫练拳之人,尤茫茫之大海中之孤舟乘 者.虽尽力摇橹,奈朦于云雾一望无际而不辨彼岸;虽力竭喘死,而亦 不能抵岸,是故必有善船术者以导之,虽麟微力转瞬间亦可至也。习 拳者亦然也,如不知明师,虽尽力以练之,因无明师之善诱,其成功亦 难希能冀也,宜知明师者此其一也。人当练拳之初,因不知拳之性态, 是故练者只知出力而不知所当,然一节稍误则身心因之而受巨创。又 练拳之著则在姿势,如姿势不顺,即使尽心力练之,而拳力亦难以因 之而增长乎,故必须有明师而善效之,始能入劲矣,此宜知明师者其 二也。而拳术所贵者,在其对于吾人之益甚大,而其最重者乃其武德 也。有拳艺极高者因而恃艺凌人,而人莫能御之,是故国人受其害,偶 遇强敌,则因之而身败名裂,此不知武德之故也。武德之能知者,则必 依明师时时善诱之.以正轨行之正路之,由明师而知其真谛,如活命 救灾见义勇为,此必由明师之可知能实施之于外者也,此宜知明师者 之三也。今有三点宜知明帅之理,歹夫愚妇无所疑也。艺之精也,固 在人之用功,然必知其第法及与人体各部之生理后•始能得进步之捷 径。

 

浏览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