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合什有四种姿式
.坚实合掌 .虚空合掌 .莲花合掌 .金刚合掌(详见《九脉修身》)
动态合什有五种方法
三生万物掌.弹指十宣掌.任督阴阳掌.金字塔掌.太极连 环掌
二、“默运五行心 血平”
阴阳五行获得平衡,是人类心身健康的重要条件,中国《黄帝内经》认为 五脏六腑都由阴阳五行的神明主持,五行相生则心平气和、健康快乐,本功法 通过自我按摩促进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的良性循环。
三、"三才亨通养浩然" —
儒家的修心养性智慧与佛门密宗声密结合的平衡身、心、意、灵,解除 焦虑、恐惧获得健康、快乐的便捷术法。通过站桩和“嗡、啊、畔”宇宙三 部音的训练达到三才圆融,健康快乐和智慧。
四、“美中畅达九脉连"
通过身体的八脉按摩和呼吸导气,沟通天地人三才气脉获得宁静安泰。
五、“看开放下自得乐”
通过佛家的智慧和东方人体文化“惠泽大众、造福人类”的根本宗旨结 合编成的十二字口诀:“看开、放下、自得、惠泽、慈慧、喜乐。”进行耳 轮与耳垂的自我按摩,既能宁静心神、疏导经脉,又能获得“四大皆空”的
六、"我佛众生共一体"
禅宗的“禅”是一种人生体验和主观境界,我佛众生共一体的体验之最 高境界就是瞬间永恒的超然境界。超然时刻的获得并不一定依靠禅坐,许多 科学家、诗人、艺术家或普普通通的人,当他们让爱心和信念充满心间,而 又摆脱尘世的功利、欲念之际,瞬间感受到人生之处处可爱与“不可言说的 快乐,美与重要性”时,都可能有这种瞬间永恒的超脱时刻。作为一种修身 术法,以左手握左脚跟,右手抓住左脚大趾,轻轻捏转,带动脚腕活动,腿 脚为“万物众生”,被捏脚趾为“我”,而托起众生万物之手则喻“佛”。人 在器世界只能在小于一个脚趾般的小环境生死荣辱。如此反复动作左右捏趾 36次,再托脚回环活动膝胯大关节。然后换手、脚重复一次,可称“我佛众 生共一体”的象征。20世纪棋圣吴清源说:“我有过许多痛苦的时刻。每当 那时,我就会背颂白乐天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 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中的精神》)
在北京大山子艺术中心举行的艺术与自然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我教授的 “看开放下自得乐”已经传播海外,现在要将规范化选入“天钧六合步云桩” 中,下边再详细介绍。
2005年10月在北京香山脚下举行的“九脉修身国学养生班”不少学员
赞扬“九脉修身”是国学养生的大成智慧学。
天钧六合步云桩是一套简单易行的国学修身妙法。60年前,我在青岛 拜孙膑拳名师孙文宾老师习武,孙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练拳不练 功,到老一场空。”那时他教我们除压腿、下腰、耗顶之外,就是站桩。当 时主要是站马步桩和浑元桩。
桩功是各门派都倡导的基本功,也是武学的最高境界。是中华元文化在 武术中的最佳载体。
一、《拳道中枢》的国学内涵 一力
20世纪的武学大师王英斋先生通过自己40年习拳体悟把站桩研究至深, 成为他创立的意拳——大成拳的基本内容。王英斋创立的大成拳负载着丰厚 的国学内涵,他的《拳道中枢》总纲中把国学原典《内经》、《中庸》的精华, 以站桩体悟,这一点至今没有引起重视。《拳道中枢》总纲只有160字。兹 录如下:
一、 拳本服膺,推名大成,平易近人,理趣横生。
二、 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三、 力任自然,通体轻灵,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四、 形松意紧,发挥潜能,持环得枢,机变无形。
五、 提繁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宁神,肌内若一。
六、 动似山飞,静如海溢,神犹豹隐,气若腾蚊。
七、 松紧变质,陶冶性情,虚灵守默,应感无穷。
王茅斋先生的总纲开篇和结尾都紧扣国 学要义:“拳本服膺” 一语点出武术修身之根 本,“服膺”者,谨记在心、衷心信服之义,语 出《中庸》九章孔子对颜回的赞语:“回之为 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 失之矣。”王茅斋先生在《拳道中枢》总纲最 后一节更明确指出:“信义仁勇,悉在其中,拳 拳服膺,是谓之拳。”再次引用《中庸》之语。 再三阐释其武学思想源自中华国学的特点,在 《拳道中枢》第五段直接引用《内经》“上古天 真论”,对于这段话千百年来常常被人视为神 话,不求实解,正是王英斋先生用大成拳站桩的功夫做出的史无先例的实 解。《黄帝内经》是国学通典,南怀瑾先生等智者早就指出它不单纯是医学 经典,而是修身治国的通典。但对它的许多深刻的东方人体文化学的精义,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
独立孑神,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提挈天地”并不是把天举起,把地提起来,而是形容锻炼达到最高水 平者的伟大气概和昂首云天的想象,亦是一种桩功的意念活动。“把握阴阳” 则是指站桩时掌握阴阳虚实的规律。“呼吸精气”就是“吐故纳新”在空气 清新的环境练功。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是古代真人修炼身心的一种方法,是站桩的最 早记载。大成拳学家这种体悟认识,无疑是深刻的。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武术家为强种强国砥砺身心,探源索隐, 对武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道器双馨的中华元文化的指导下,内家拳法形 意、太极、八卦都在20世纪初叶,出现了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出身于形意 拳门的王茅斋,在其溯源探本、身体力行中,创造了意拳——太成拳法。这 种以“站椿求物”为主、完全扬弃了传统武术套路运动的拳法,表面上看好
像与艺术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大成拳却是真正找到武舞同源、双璧共辉的根 本。王茅斋先生经常表演“健舞”,从上世纪20年代,直到他临终前一年, 1962年在保定召开的河北气功学术会上,他表演了两支武舞“健舞”和“勒 马听风舞”可为一证。
.....
王苔斋先生在《拳道中枢》总纲第 九章中所说:“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 著己身、永无是处。”他把“物”具体分 为“身内与身外”,而根本就是中华国学 各家皆重的“道”。天钧六合步云桩正是 在王茅斋先生的拳道中枢的指导下,融 汇太极拳、八卦掌的精粹编创的。
二、天钧六合步云桩的特点
天钧六合步云桩,以庄子的天钧学说为指导,以道家的“步云行”为法 式,以国学的“大中至正、轻柔圆融、八脉环通”为修炼目的。把太极拳的 十三势要义和奇经八脉、人体多层的三节六合交织在一起,能以最短的时 间、最简单的体式,让学者体悟独立守神、昂首云天、与星辰共舞的感觉, 同时具有健身健美、激发智能的价值。
各派桩功,不管是单式静立的浑元桩,或是带有操式的组合桩,如马金 龙师兄的《太极五星捶》组合桩,都是原地站立不动。天钧六合步云桩虽然 也采取原地不移的站式,但有步云凌空的意念行走。通过火退、水进的步云 想象能够缓解初学桩功者的疲累,从身动意会上体悟庄子的天钧学说,“圣 人和是非而休于天钧”的至乐。真正明白头顶太极、脚踏五行、怀抱八卦之 理,它的这种独特的修炼方法形成四个鲜明特点:
.便于宁神入静,以一念代万念,上下体穴位相照能更快地与道冥合, 九脉通畅。
通过轻微蠕动和劳宫与涌泉相合,锻炼人体四肢的八个要穴:后溪、 列缺、内关、外关、照海、申脉、公孙、足临泣,这是过去的桩功少有的, 这八大穴都是八脉通会之穴。能促进整体的身心健康,血脉通畅。
真正使人身的体三节、臂三节、形三节、腿三节、内劲三节和内三合 与外三合交会的大小六合,在步云桩身体神会。
通过行功中以国学的根本意蕴:大中至正、轻柔圆融、虚静诚敬、身 心意灵的口诀默颂记数,真正体悟到大爱仁伦、三才中泰、至善明德、正心 修身的东方人学的精魂,既健身修心,又养生长寿,达到荀子所谓“得众动 天,养意延年”的境界。
由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天钧六合步云桩”是东方人体文化和典籍文 化妙合的典型。经坚持以《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的原则编创,简单易学但又深究无限,令人畅想。
三、天钧六奔步云桩的基本操式
该桩功共四段,用四句七言韵语概括:
守中抱一元四性,
大中至正亨泉宫,
轻柔圆融利风水,
剑指握固贞天通。
守中抱一元四性
“守中抱一”在国学修身中包含深刻内涵,从哲学上、美学上、养生学 上各有独自的解释。作为养生桩有两层含意:形体上要中正安舒,内省
是精神上的体道悟真、天人合一。老子所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五章》)。庄子所谓:“缘督(中)以为经。”《中庸》云:“中也者,天 下之大本也。”
浏览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