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月29日,李小龙因专注电影事业不能分身教振藩国术,也不想 委托伊鲁山度用李小龙的名义去教振藩国术,决定关闭洛杉矶的武馆。1971年,李小龙在香港答记者问时,说到他的三间武馆都已关闭,并且 不希望他的弟子们利用他的名声公开设馆谋利。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逝世 后,弟子们都表态遵照师傅意愿不公开设馆谋利。后来只有伊鲁山度公开设 馆,经二十多年的宣传,难免大家以为他就是李小龙唯一的截拳道嫡传弟子。 » 而实际上在振藩国术馆除黄锦铭和伊鲁山度外,其他门人都没有截拳道证书,说明此馆不教截拳道。伊鲁山度助教在前期很少去李小龙家,后期更无条件 去,因而并未参与截拳道创立的全过程,他的“截拳道概念”只能说是“概 念”而已。70 两人比较最为客观的两人比较,要数《黑带》杂志创办人MITO UYEHARA (米 ;;图•乌耶哈拉,日本姓名为水户上原),他是李小龙逝世后根据李小龙遗留下的 1966年原稿编辑出版《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中译本《李小龙技击法》)的书商,李小龙和他同是作者。他在另一本书上提到李小龙不愿 在武馆教截拳道的原因,并且说李小龙闭馆后伊鲁山度回到加州的老家教学生去了,留在洛杉矶的黄锦铭、凯勃•杰逊和他自己三个人,每星期三晚上都到 李小龙家中厨房及后院练习。他仍认为虽然伊鲁山度是武馆助教,但李小龙是 将黄锦铭视为嫡传弟子直到李去世。水户上原还提到黄锦铭是李小龙最后几年 的忠实伙伴,除了李到外地工作之外,逢星期三晚上黄必到李家,还有周末也 至!1。当李小龙需要格斗对手陪练时必选黄。李小龙有个习惯,谁到他家都有记 录。从李小龙日记上的记录看,自1967—1973年的7年中,黄与李在一起总 .共不少于122次。伊鲁山度与黄锦铭不同。他喜欢学习各种武艺,认识李小龙之前曾在俱乐 部当体育指导,又有空手道的多年经验。李小龙很忙,需要助教而选中了他。 后来决定闭馆,原因之一是怕他的助教和学生会把他教授的技术发展成为另外 一种形式或门派。水户上原还提到李小龙死后,伊鲁山度和黄锦铭都誓言永远不公开设馆教 截拳道,伊鲁山度着重于菲律宾武艺的发展,而黄则与朋友在家中练习,遵守 誓言。伊鲁山度认为李小龙所教的截拳道是概念而非技术体系,只要有了概念就 可以形成很多技术,于是把菲律宾、印尼及其他武艺混入截拳道当中,这就大 大违反了李小龙简化武术的原意。经过二十多年,伊鲁山度提出的“马菲尼道”(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 度尼西亚之道)引起李小龙有些弟子的不满。而伊鲁山度的著名弟子PAUL VANAK (保罗•胡奈克)更说截拳道实际上包括了最少26种不同武艺的精粹, 其中菲律宾武艺是重要的内容(指李小龙从未提到的菲律宾拳击PENAN- TUKAN 等)。伊鲁山度的另一门人介绍截拳道概念时说:“截拳道概念是制定所有招式 之间的协调与联系的共同构思。截拳道概念是伊鲁山度师傅的发展,填补了原 始截拳道(振藩国术)的空白。截拳道概念按照格斗间距分类为:(一)踢击 与打击间距(振藩踢拳、泰国拳、法国Savate、西洋拳击、菲律宾拳击); (二)黍离手间距(振藩黍高手、菲律宾Kali-Silat);(三)拿摔间距(振藩拿摔、 巴西柔术、日本Shootwrestling );(四)兵器(菲律宾Kali )。"我的观点1996年1月10日,由李香凝提议、有李莲达和李小龙十三位弟子及门人 参加、由振藩国术和截拳道门人共同组成的名为“振藩截拳道”的组织在西雅图成立。其目的之一就是要纯洁和统一李小龙的武术思想。在这个组织的“核 心”成员中有木村武之、伊鲁山度和黄锦铭等。后来伊鲁山度退出该组织,其 原因表面上据称是在排名上有意见,实质上是观点不同。伊鲁山度的徒弟保罗•胡奈克写了一封信给振藩截拳道核心,除了支持师 傅的“概念说”夕卜,还认为截拳道是李小龙和伊鲁山度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 武艺,并且指责“核心”追随60年代的形式而不懂得李小龙说过的“截拳道 只是一个名称罢了”,因此变化是必须的。他断然把“核心”成员视为对立面。 在他所附的照片上有伊鲁山度与弟子们互相敬礼的场面,但其中四人(包括伊 鲁山度的大弟子)被胡奈克画上圆圈,因为他们加入了 “振藩截拳道”。由此 可见分歧已严重到何等地步——远不止是“概念说”与“原始说”之争了!我是在1996年底同黄锦铭联系上的。我选择他的“原始截拳道”(他本 人并不称此为“原始截拳道”,而是大家为了区别于“概念说”给起的名称, 他现在称此为“振藩截拳道”)作为我的著作《东方格斗术大观》(在天津出 版改名为《东方格斗文化》)的内容。1997年2月24日黄锦铭给我写信,同 意在该书中采用他有关书的内容,并希望通过此书让中国读者了解截拳道 。1996年底,我在西雅图首会木村武之,他告诉我他没有学过 截拳道,他学的“振藩国术”就是^春拳,李小龙曾答应他归^春拳之宗。我 说黄淳楔是当届^春体育会主席,一定可以帮他办好此事。可惜黄淳楔突然于 1997年1月28日去世,后来请^春体育会陆地董事为木村还了夙愿。而1998 年木村去北京代表李小龙在中国武协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中领取奖项,也由我与 中国武协有关方面联系协调。从木村所学的“振藩国术”分析,伊鲁山度关于“原始截拳道”就是 “振藩国术”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而人们所说的黄锦铭“原始截拳道”(.今称 振藩截拳道),则是黄所指的李小龙独创之截拳道基本格斗体系,并有哲理、 理论等内涵。我有幸在黄锦铭来香港两次授拳的机会,初学了截拳道简单直 接的基本技术;对比了李小龙以往的书稿,结合个人体会,把截拳道的入门诀窍和基本格斗体系的动态结构及李小龙的哲学思想主线等等,作为我与陆地合 著的另一本书《李小龙技击术》的破解李小龙技击术之奥秘的内容。为了力求 正确,我已将该书稿请黄锦铭先生审定同意,作为2000龙年李小龙诞辰60周 年的献礼。梁敏滔(2000年)李龙父亲出生地解谜记大家熟悉李小龙的出生地是美国三藩市,但是他的父亲李海泉的出生地却 有南海(佛山)和顺德之说,因此我在2002年3月趁着可以陪同中央电视台 新影视制作中心制作部的马维民和杜守印主任以及秦瑞明编导等摄制队,在顺 德和佛山两地摄录有关李小龙事迹的机会,得到了顺德市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 管理人李本根先生仍未公开的资料,并且也得到了佛山市文化局邓光民科长和 佛山市博物馆(祖庙)梁国澄馆长、朱培建主任、黄卫红副主任的大力协助, 提供了李海泉在佛山的资料,因而有可能从不同角度去比较,试图破解李海泉 出生地的谜底。据说李海泉之妹李合银生前曾回忆,她的母亲骆耕氏提及父亲李震彪是在 28岁之后离开顺德去佛山谋生,寿终70岁,因此我尝试对李海泉的出生地进 行初步探讨。由于李震彪的生卒年月不详,根据李海泉是1902年出世的事实,首先假 设李海泉在父亲28岁之前出世,推算下来李震彪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或50 年代去世。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1938年日军已占领广州,李海泉及家人亦 已避难香港,而大他两岁的兄长李满甜和母亲骆耕氏也先后在1941年逝世。 较为可信的是李震彪在30年代或之前已去世。假如仍按上述28岁后离开、70 岁去世的话,倒是李海泉在南海(佛山)出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李海泉出世后5-6岁就与兄长同在佛山笑尘寰茶楼当学徒,说明家境确 实清苦,当时最可能是李震彪住在南海(佛山)的期间,因为根据李本根先生 的资料,李震彪去佛山时已将居屋让给了亲戚一家居住三代之久,如果李震彪 再回旧居,两家人偈处一房一厅,还要生儿育女,似无可能。所传李震彪回乡 终老和李海泉在旧居出世之说,实在疑点多多。

浏览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