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洋元一气的宇宙模型

《梅拳秘谱•浑元论》说:浑元一气吾道成, 道成莫外我真形。 真形内藏真精神, 真精内藏气擎停。 欲将形形求真形, 须将真形合形形。真形合来有真诀, 合到真形彻底灵。该文指出“浑元一气”是梅花桩武功的最高境界,“道成”即练成 了文武大道,文武大道练成之后就能获得“真形”,“真形”内有“真精 神”,而“真精神”的核心是“气擎停”。这里所说的“气擎停”,是人体在 浑元一气状态时的内在机制,这时百脉流畅,内气自然地聚散和运行 而无阻无碍,体内各部位已达高度的统一、谐和,各个过程也一气贯 串,这就是梅花桩武功达神化阶段后所表现出的内外合一、精气神一 体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真形”。梅花桩武功锻炼的目的就是追求 “真形”。上文中把武术运动中的各种拳势和动作都称为“形形”,而 “形形”只是武功的表象,练功的目的就是通过武术运动中的一势一 法的拳势和动作去追求武功的“真形”。要想练出“真形”,必须要靠 “真诀”。所谓“真诀即文武大法中以武治心的要诀。当得到“真 形”之后才能“彻底灵”,“彻底灵”即武术运动中之无拘无束、无阻无 碍、自然流畅的那种表象,这是练功者自身已获得彻底解放之形态, 也是武功已达神化阶段的表象。佛经认为人的肉身不过是四大(地、 水、火、风)因缘假合之物,人的心是“天尘缘影”之心,皆属虚幻,这也 相当于上文所说的“形形”,它们也都是些虚幻暂存之物。佛经认为唯 有“真如自性”、“涅槃妙心”才是本体“实相”,佛家修炼要证得“本来 面目”。上述梅花桩武功的“真形”,也就是练功者的“本来面目”。《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以看出易经之作者是通过观察 天地万物和自身,而领悟到宇宙的真理和规律。初学梅花桩武功者, 应当好好看看自然界中鸟兽的活动,如鸟儿在天空飞翔,它的两个翅 膀动作那么协调,它在俯冲攫食时又是那么灵巧、准确。又如鱼儿在 水中游泳,它的每个鳍的拨动与尾鳍的摆动那么谐和、一致,行动自 如。鸟兽虫鱼的一切活动都是出于本能和天性,不是通过学习和训练 得来的,当然不受思维和意念支配。它们的活动就如大自然中的风雨 雷电、行云流水一般,都是天地万物的“自然之态武功练习者们就 是要学习这种“自然之态”,使自己的拳术动作也如行云流水一般,自 然流畅,舒展大方。要达到上述目标只靠熟练是不行的,熟练只能“形 似”,但不能“神肖”。我们要不求形似,但求神肖。怎样才能求得神肖, 必须在梅花桩武功训练中注意练神练气,培养内丹。内丹养成,内外 合一,精气神一体,武术运动中的“自然之态”也就会出现。人在婴儿时期,呼吸是用腹部,周身气血流畅,内气进入丹田.这 时他除吃喝以外,无忧无虑,也没有什么意念和显意识的思维活动, 他的哭笑、手足的运动等都只是本能或天性的反应。如果细心观察就 会发现,婴儿的四肢最灵活,活动也最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念和 显意识的思维活动加强,他的呼吸逐渐变成胸肺的呼吸,这不利于气 入丹田.他的肌肉关节也渐趋僵硬,这也不利于气血的流畅,而且任 何动作和肢体的活动•也不如儿时那样灵活舒展。例如,如果一群不 满10岁的少儿在那里跳皮筋、做游戏、蹦蹦跳跳,我们会感到活泼可 爱,他们的动作也优美灵巧。如果是一群成年人在那里做同样的活 动,看起来傻头傻脑,他们的动作也是拙笨可笑的。武术运动所追求的“自然之态”或“真形”,也正如人类在婴儿时 那样气血畅流,内气团聚中宫(丹田),手脚灵活舒展。因而,练功的过 程,也是一个返本还原的过程,要回复到人类婴儿时期的状态,回复 到大自然的本来面目。人类成年后用胸肺呼吸的习惯使内气常浮于 上,成年人的肌肉关节僵硬,头脑反应呆滞,手脚动作也不灵活如意, 这都是后天生活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这时表现出的各种姿势和动 作,也就是前面所说武功锻炼中的“形形”,都是些虚幻暂存之物,只 有“真形”或“自然之态”才是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是长生久存的。练 功中达到“真形”或“浑元一气”境界时,对心性的要求是“空寂无碍”、 “无思无为”。佛教禅宗对心性空寂的论述是:“本来无一物”,又说:“心量广 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 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这种浑沌状态,也 正是文武大法中所要求的“里外无形无相,性与虚空相同”。达到这种 境界的修持方法,在本书第一章第六节,文武大道的修持方法中已有 介绍。正如梅花桩面壁心法所说的那样,只要“去不追来不想不生一 念,恐不视惧不惊不开一言”,认为一切皆空,止念、定神、调息,再做 到“心忘形性忘心真灵不散”就能练成。人的心性、思想的这种浑沌状 态,实际上是抑制了大脑的显意识活动,而使潜意识活跃的情况,只 有在这种条件下,灵感才容易被激发。所谓武术运动中的“真形”或 “自然之态”,都是在大脑潜意识活跃时,灵感思维支配的结果。自然界中鸟兽虫鱼的一切活动,都是出自本能、天性的无意识活动,人类的婴儿也是这样。他们的头脑或者因为没有发育,或者因为发育还未成熟,都是处在一种原始的浑沌状态。这种原始的浑沌状态,是一个宇宙形成之初的模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给出了一个宇宙万物 形成的模型,他说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 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 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 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 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 一其性。五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 而变化无穷焉。”如图2-1即表示这个宇宙形 成的模型。又如文武大法中也讲:“无极者,无形 也,无名也,无量无边,至虚至灵。极静不动之理 天也,此理虽神妙似浑然,实条理之分明。至无,能生至有,至虚,能御至实,为宇宙内万有之本源,视之无形,而能形形,听之无声而能声声,超乎九天之上,贯乎大地之下……”这都是说的宇宙形成之初的浑沌状 态,由上述宇宙形成的模型,也描述了人脑演化的过程。脑科学研究 说明:脑是宇宙发展的最高产物,脑的演化历程也是宇宙演化历程的 缩影,人类思想史和科学发展史与宇宙发展史相平行。上述的太极学 说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之一,也是脑的基本规律。近代脑科学研究发 现,感觉产生的神经活动过程.和“太极”理论有着惊人的平行性,脑 的感知过程似乎也循着“无极f太极两仪f四象f八卦f万物”的理论轨迹。值得注意的是,梅花桩武功所追求的“真形”和“自然之态”,也是 人的大脑处于浑沌状态时出现的。但是,这种浑沌状态与人在婴儿时 由于脑组织发育不成熟而处于的浑沌状态是不同的。练功所达到的 浑沌状态,是通过纯净意识、冥想、返观内照等途径优化大脑的功能 状态,使神念控制整个生理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大脑的潜能。脑科学研究指出,整个世界是受各种自然法则的支配,而人类拥 有统领全部自然法则的能力。也就是说控制着宇宙的自然法则,支配 着人脑,而人类具有以自身表现整个宇宙的能力,即在我们的意识中 记录着宇宙间发生的一切事件,作为宇宙的反映,脑内贮存着整个宇 宙的信息。脑科学研究表明,脑的发生、演化,脑细胞的活动和脑的整 体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太极学说的支配。因此,宇宙(物质层次)、 脑(物质与精神层次)、太极(精神层次)3者在不同层次上构成了 一 幅和谐的全息图象,所以脑即宇宙,脑即太极。综上所述,本节开始所引用的《梅拳秘谱•浑元论》一文,虽然是 说的人体的浑元一气模型和机制,其实也是一个宇宙的浑元一气模 型和机制。人脑即宇宙,脑内贮存着整个宇宙的信息。因而,大脑潜 能的开发,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研究宇宙的重要途径。梅花桩武功所 追求的浑元一气状态,也是宇宙万物在某一层次、某一瞬间回复到的 浑沌状态。人们在练功时,为了达到浑元一气的境界.而要求的种种 心态(如本书第一章第六节,“文武大道的修持方法”中所提到的各种 练功时的要求),已不仅是练功者心理和精神上的一些现象,它也反 映了宇宙的某些规律、时空的物质存在、运动的某些特征,只是由于 人们受世俗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还不能认识它罢了。因此,我们必须承 认梅花桩武功所追求的浑元一气,这个文武大道修持的目标,也是一 个完美谐和的宇宙模型,这样我们才能“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达到提高悟性, 开发智慧的目的。

浏览1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