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中国武术器械,短剑或狭长的短刀。其首形状类匕,匕 为古代膳食器,即勺。因一类短剑,形态上像匕,因而得名。据传 尧、舜时已有匕首。匕首短小锋利,携带方便,是近距离搏斗的有 效武器。其用法主要有击、刺、挑、剪、带等,演练时有单匕首和 双匕首两种形式。

双匕首属少林华拳中精巧兵器之一,它包括刺、扎、刨、挑、 划等十几种用法,并通过身法的穿、腾、跃、跳和步法的进、退、 闪、展来表示。双匕首也是携带方便、防身御敌的好武器。

匕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事物纪原》载:“则匕首 之制,尧舜以为其物矣。”据考,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以石 制作的匕首。那时人们用石器与野兽搏斗获取食物,维持生存 繁衍。匕首的演变也经历了石器一铜器一铁器的演变过程。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 手匕首刺王僚。”司马贞《史记索隐》载:“刘氏曰:‘匕首, 短剑也。’”《盐铁论》中以为长尺八寸。《通俗文》云:“其 头类匕,故曰匕首。短刃可袖者。”匕首是短兵器的一种,由于 制作简单,可以说摔破石头就可以制作,所以只要有人类的地方 就一定有这种东西。匕首携带方便,容易隐藏,即便在火炮发达 的时候,仍然是人无法离手的原始武器,其形态也是千差万别, 一般说来它的长度是介于小刀与短剑之间,但实际上很难明确区 分。由于长度短,实战中只能近身使用,但在危急时刻有时也可 以作为投掷攻击武器。

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石匕首,使用坚硬的石头打制 或磨制而成,通常可成为“切削器”。到了殷商时期,随着青铜器 的大量出现,就有了青铜和铁制的匕首,并且还出现了玉制的匕 首。至周代,匕首的造型更趋精美,其材质以铜为多。后来又有钢 铁匕首。有的匕首为了增加杀伤功能,在匕首尖端部用毒药淬 之,刺中即可致死。《史记》中记载的曹沫执匕首劫持齐桓公和 《战国策•燕策三》中记载的“图穷匕首见”的故事,都说明了匕

首的独特优势。

匕首的形制也深受少数民族地区器皿形状特色的影响,新疆顿 山县苏八什古墓曾出土两件春秋至西汉时期的铜匕首,此器分为手 和柄两部分,身中间无脊,末端尖锐,两边有刃的扁平形铜片,其 格部有格和首,柄首作燕尾状。晋代的匕首就有所创新,其剑首为 环形,状似纱帽,剑格向下分,剑颈宽平,柄长接近刃长,与先秦 的造型迥然不同,风格独特。

秦始皇兼并六国,积怨甚深,每游必重甲护身,“于是太子 预求天下之利匕首”,这是《战国策》所载著名的荆轲刺秦王故 事中的一句。“图穷匕见”更是妇孺皆知的传奇。唐代佩戴匕首 之风盛行,经久不衰。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此 也推崇至极,有诗为证:“少年学剑术,匕首插吴鸿,匕来百夫 勇,挟此生雄风。”又如“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可见时人 十分钟爱匕首,不仅用之以防不测,而且作为一种文人武士喜爱 的装饰品来使用。宋代以后,匕首作为一种武术短器械广泛流传 于世,以至今日。

在匕首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不乏珍品琳琅满目。《史记•刺客 列传•荆轲》载:“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器匕首,得赵人徐夫人 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人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滞缕,人无不立死 者,乃装为道荆卿。”徐夫人是千古名械之一,锐不可挡。三国时 魏太子曹五所造百辟匕首两枚就异常锋利,不同凡响。考其渊源,

据《艺文类聚》卷第六十《军械部•匕首》引曹石《典论》:“魏 太子造百辟匕首: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曜似朝曰, 名曰扬文。”唐代有一把被誉为“神术宝”的匕首,非常富有传奇 色彩,据〈倒侠传》载:“唐将聂风之女,为尼,偷去石穴中五 年,于药一粒,兼令执宝剑一口,长一二丈许,锋利吹毛可断。一 年后刺独、搡、虎、豹、鹰元不中,剑之身斯减五寸,授以羊角匕 首,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中,人莫能见。以首人爱返命, 则以药化之如水。”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匕首历史传说,其中虞帝匕 首亦是千古难求的稀世珍品。

浏览3,8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