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黄淳棵于1997年1月份逝世之后,同年通过梁敏滔介绍,我 认识了黄锦铭师父。1998年我正式提出要求黄师父收我为徒,因为徒弟与 学生是不同的,黄师父同意了。1999年2月,我第一次参加了黄师父在纽 约主持的振藩截拳道修习班,并且当面正式拜师,于是我就成为他在中国地 区新收的第一个徒弟。同年9月我邀请黄师父来港,主持第一次修习班。在 此期间他另收3个徒弟,其中有高拔华师弟。1999年12月黄师父再次来港 主持修习班。黄师父1997年第一次寄给我振藩截拳道会年刊和李小龙三个不同时期的 教学课程。从1997—1999年,我同黄师父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到了 2000年 11月李小龙60岁冥寿时,美国振藩截拳道会要在拉斯维加斯举办大型活动, 因此我提前飞往洛杉矶,先在黄师父家中接受振藩截拳道训练。然后再到拉斯 维加斯,接受11位李小龙亲传弟子的振藩截拳道训练。修习结束,在仪式中 我取到黄师父颁给我有签字的三级证书。此后,黄师父每一年都来港主持修习班,前后超过10次。我与香港振藩截拳道总会振藩截拳道组织(另称李小龙教育基金)是由李小龙遗孀李莲达女士、女 儿李香凝小姐及13名李小龙的弟子在美国于1996年1月10日成立的非牟利 组织,宗旨是致力于保存李小龙之珍贵资料,推动李小龙之武学,促进教练、 修习者及会员之间的团结。1997年6月,我获李小龙遗孀李莲达女士的邀请,加入美国振藩截拳道 组织,成为该组织第一位香港地区成员。同年8月,在李莲达女士倡议和振藩 截拳道核心授权下,我开始筹办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Jun Fan Jeet Kune Do HK Chapter (今称香港振藩截拳道总会)。同年11月份,正值李小龙先生57 岁冥寿前夕及香港回归中国4个月之际,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正式成立,我为创会会长。1997年成立的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直属于美国的总会,曾改称香港振藩 截拳道会,现经李小龙家族同意,改称香港振藩截拳道总会。它致力于中、 港两地传播及发扬李小龙之哲学、武术及电影艺术。至2005年10月止,已 开办了十一届黄锦铭师父截拳道修习班和一届李恺师父截拳道修 习班。1998年,分会第一次接待李香凝女士。她来港是宣传她的新电影。2000 年11月李小龙60岁冥寿,我在香港玩具反斗城举办宣传李小龙的大型展 览。同香港电影资料馆合作举办李小龙电影节。从John Little处取到失踪已久 的李小龙《死亡游戏之旅》。我与李小龙纪念廊1999年初,临时市政局叶国谦议员提出要建李小龙纪念廊,但遭个别议 员反对,因而初被否决。李莲达闻讯后同我联系,希望能重新考虑。我同副会长梁敏滔商量后,由 他代表分会向临市局递交请愿信,促请重新考虑设立纪念廊计划。为此,分会成立李小龙大联盟,通过传播媒介及各种渠道,呼吁各方支持 此计划。我曾公开向媒体说:“不明白政府在大力鼓吹振兴旅游业,筹建迪士 尼乐园的同时,为何不可以接纳一位风靡万千海内外华人的武打巨星,为其设 馆纪念呢?我十分慨叹,李小龙的魅力还不如一只米奇老鼠。最后,临市局议员接受广大市民的意见,以绝大多数赞成票数通过此议 案。我与香港振藩国术馆黄师父1999年来香港两次,共收4名弟子,我们定期练习。2000年头, 每逢星期六到我家中练习,留下来坚持练习的有我和高拔华。2000年11月,黄师父认为条件已成熟,在李小龙60岁冥寿时,正式授 权我在香港成立振藩国术馆,此场馆地方由我借出我所知的几个问题黄师父告诉我,他教的振藩截拳道,以前曾有人用原始截拳道的名称。他 对英文和中文翻译的原始截拳道名称都有意见,他认为“原始”的称呼未齐 全,应称为“原本”。他认为真正的武术在于人“原本”就有,因此可称他教 的是“原本截拳道”,而不是“原始截拳道”。至于所谓“截拳道概念”,与原本截拳道行的是相反路线,无法协调。其 原因为何因为一种看法认为截拳道概念要接触各种Martial Arts (武艺),去 寻找武艺的真意,相信这是李小龙的原意;另一种看法认为截拳道未完成,只 是指出方向,他们自己才是完成者;再一种看法认为李小龙已在70年代去世, 21世纪未必可用,要不断更新。原本截拳道要摆脱一切传统武艺的束缚,免受任何一种武艺的限制,因此 反对再向传统武艺方向走,就是认为武艺在于人“原本”就有。所有人的构造 都是两手两脚,因为构造一样,一定有某些方法是天生的,例如跑步等,这是 发明不到的。因此应放低来看,人最原本搏斗的方法就是几种拳脚方法,它建 基于前脚直踢、前手直拳,其他踢打由此变出。李小龙形容最后只得一拳一 脚。原本截拳道认为,无论有多少种方法,希望追求的只是一种完美的方法, 因此追求的越来越简单,走向的是一个简单之路。截拳道概念行的是相反路 线,就是走向越来越复杂之路,同原本截拳道南辕北辙。李小龙已完成截拳道体系,他做得到的,我们应当也做得到。其实李小龙 也教给一定数目的弟子,问题是弟子如何领会。原本截拳道同李小龙分不开, 自己加上别的就不行。李小龙也用武器,在电影《龙虎争斗》里,他赤手空拳 入地牢,但不是自己带去,而是随手抓到就是武器。武器不可能随身,限制一 定用哪种就不是武器,因此截拳道并不鼓吹任何特定形式的武器。在旧本《死亡游戏之旅》的剧本对白中,用鱼杆对魔杖来教训伊鲁山度, 两支杖太硬,没有鱼杆灵活,功夫应像拿杆,否则不可成为截拳道。但这并不 是小看魔杖,而是它并不是截拳道。我认为截拳道是李小龙1965年在港半年期间诞生的,此详细过程已在书 内阐明,不再复述。有一重要发现,就是2005年李恺在香港主持振藩截拳道修习班时,提出 李小龙的截拳道标志是倒转的。我认为李小龙没有搞错,这是有意反传统。传 统的鱼形顺时针方向是由小到大,他的是由大到小。李小龙出拳好比射箭,越 远越无力。一般人理解先有桩马再转腰传到肩肘手,打出去力最大,到目标有 距离,因而力最小,这是小大小。截拳道先出手,然后上步再转腰击中对方, 产生的效果是先大而小再转大。章梁敏滔论截拳道概说李小龙逝世已32周年,坊间介绍李小龙截拳道的书籍大都来自他的七厚 册手稿(只有一册完全写满),后人只做编辑整理,没有完整解释或全面评语。李小龙的春授业师兄黄淳楔师傅生前说过:“很多崇拜他的人都希望将 他变成一个绝无瑕疵的神。”如果将他的手稿也视作绝无瑕疵的“圣经”,就会 笼罩着令人炫目的神秘光环而令人高深莫测了。关于什么是截拳道李小龙在1971年9月,曾在《黑带》杂志发表名为 11 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见附录“从传统武术中解放自 己”)的文章,引起西方武坛的注视。1972年6月他在香港拍完《精武门》之 后,发表的中文“我与截拳道” 一文中有进一步论述,后来才译成英文“Me And Jeet Kune Do”,但难以完整反映中文原意,因此要了解李小龙其后的截 拳道观点,舍中文本莫属(见附录二“我与截拳道”)。鉴于上述情况,在21世纪今日的香港,或许可以尝试探讨一下李小龙截 拳道的精髓和奥秘,因为香港具有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反传统独特环境,有 中英文资料互证,而且又是叶问^春和李小龙截拳道反传统的发源地。截拳道是“反传统”我们要正确理解李小龙在“从传统武术中解放你自己”和“我与截拳道” 文章中“反传统”的真正含义,可举下例:有位专门研究陕西皇陵的考古专家,应邀给大学生演讲皇陵历史时,提 到皇陵传统墓葬的不同特色,例如商朝是奴隶制度社会,传统用人奴殉葬, 秦朝是封建制度社会,进步的表现为人俑陪葬,因此他称后者是“反传统”。 实际上,始皇陵是以帝国作陪葬(整个政权机构的人物陪葬),虽然表达的内 容具有划时代的大变革,但是今日我们仍认为它们只是代表不同时期的传统 皇陵。截拳道具有传统武术的基因,包括哲学、理论、技术等,因此李小龙公开 肯定它是武术。但因融入了西方的优秀技术,于是就成为一个没有门派之分的 武术,一个反对传统武术流入形式化的武术,一个从传统武术中解放出来的武 术,因而也可以称它为“反传统”的武术。
浏览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