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文化局干校 中,却使我有机会学医和接触杂技、戏曲界人士,劳动余暇我向他们学习, 开始对中国杂技的源流与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可谓因祸得福。
新时期开始,1980年元月1日,我在《人民日 报》上连载发表《伍豪之剑》,这篇以周恩来1929年 派中共特科战士张英到青岛铲除叛徒王复元的故事, 是我创作中共创始人《王尽美传》的副产品。《伍豪 之剑》中我专门写了一章“螳螂拳考证”,利用了张 英与当时在青岛任邮政局长的日本武术爱好者金指 金一郎,盘拳论道,宣传了武术的文化特征。1980 年在《社会科学战线》季刊上发表《试论中国杂技 艺术的源流》,探索了杂技与武术起源的同与异和 “跑马买解、打拳卖艺”的共同的江湖特征。随后又 在《中国体育报》开辟专栏“艺坛论剑”,在《今晚 报》(天津)开辟“舞思武想录”。正是有了这些学 术准备,在1984年未来学会的年会上才提出东方人 体文化学的基本论题:“人体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母 体和先声,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归宿;东方人体文 化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如果把这个论点比做一只鼎,那么鼎的三足就 是“武术”、“舞蹈”和东方人学的中心“修身”文 化。1985年我发表了《戏曲舞蹈与中华武术》(《舞 蹈艺术》丛刊)1987年我在全国武术学术会上以《中 华民族独特的人体文化》论文获奖;1988年又在中 国国际武术节的学术报告会上以《中国武术与中国 文化》获奖。1989年在成都武术学术会上发表了《中 国武术文化修为层次论》,1990年在敦煌全国武术文 化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武术与民俗文化》;1990年 10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庆学术报告会上,发表了
《中华舞蹈在东方人体文化中的地位》。这个报告引起舞蹈界和武术界的注 目,促成了同年11月7日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举办的《武术与文化艺术座 谈会》的召开。这是一次空前的、跨学科的座谈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 中国武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常 务副院长李希凡、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徐才、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吴晓邦、副主席盛婕和杂 技、曲艺、舞蹈、电影、戏剧、文学等各界专 家学者50多人参加。大家就武术与文学、戏剧、 曲艺、杂技、舞蹈、民俗的血缘和互渗关系做 了深入探讨,并一致称许我在武术文化艺术研 究方面追求的目标:建立整合交叉的东方人体 文化研究体系。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我应邀 完成《中国武术文化与艺术》一书。该书出版 之后,我即进行《东方人体文化》一书的系统撰 写,终于在1993年完成共分五卷的62万字的《东 方人体文化》,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96出版, 书中正式提出人类文明的三期说和两系论。
所谓三期说,就是我认为人类文明分生殖文化、物质文化、生命文化三个时期。所谓两 系论,就是人类的文化分为人体文化和典籍文 化两大体系。生殖文化时期,包括人类自意识 的产生和工具制造开始到信仰体系的创立的漫 长的原始时代。这个时期以氏族的维系、壮大 为一切信仰、劳作的中心,因此我称为生殖文 化时代,由图腾崇拜、天神崇拜到祖先崇拜,以 及各种艺术品的创造,中心都是为了繁衍后代,壮大氏族。健康和延续生命是生殖文化时代的主旋律。这是世界各氏族 都经历的必由之路,但只有中华民族把这种天、地、生、人一体的宇宙观、 自然观保留到文明时期,并在各种人体文化中发扬光大。经过西周的国家和 东周的民间诸子百家的整理,形成了中华元文化的中心“国学”。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从愚昧到文明的“生殖文化”时代之后,进入了 一个以创造和争夺物质财富、改 造和破坏自然为人类生活舒适服 务的“物质文化”时代。延续至 今的物质文化时代,产生了自然 科学与社会科学,产生了造型艺 术与表演艺术,产生了形形色色 的学科……社会的分工越来越 细,这是人类的一种进步,同时 也是人类的一种退化,负载过古 老的天文、宗教、哲学、艺术以 及种种神功异能的人体文化,被肢解成舞蹈、杂技、武术、气功、瑜伽以及 种种体育技能,有的还分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不同的文化艺术门类。 如中国武术与舞蹈,本是同肢连理的兄妹,现在却分别属于体育与表演艺 术。而体育和表演,实际上都涵盖不了这两种最古老的、自卫本能的升华和 爱与娱神、自娱的宣泄产生的人体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它们在中华元文化与西 周国学中的地位。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学科,可谓百科万事千学,随着人类在宏观和微观的 开拓,新的学科还会产生,但只要你扪心自问,回望前尘,前瞻未来,您就 会感到最重要、最根本的学问是关于人自己身、心、意、灵的学问,这才是 至关重要的大学问,东方人体文化正是研究身、心、意、灵的大学问之一。
1993年由我与六位同仁的申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中心,以沟通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舞 蹈、杂技、武术、气功、戏曲、曲艺等艺术领域的整合实践研究和生命文化 的研究、以开发东方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增强炎黄子孙的自尊自信、惠泽 大众,造福人类为宗旨。研究中心下设五个委员会:
1 .东方人体文化比较研究委员会
浏览1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