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阶段:学艺追求真知 .为了方便做出比较,我亦尝试将家师之武术生涯分成三个阶段,但这三个 阶段是交错的,并没有很清晰的分界线。第一个阶段是从1954年开始,大约 一年半时间,主要是学艺追求真知。家师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小念头、寻桥与 藕手,代表着^春之核心理论。在家师看来,这段时期他所学习的春拳,应〒个 称为“传统^春拳”,因这是叶问宗师所直接传授的。但先师公的有些门人却 267 认为先师公在佛山时代所传授的才算是传统派^春拳(Traditional Wing Chun),而先师公在香港以后所传授的乃是更新派春拳,英文名称被称为 Modified Wing Chun,两种Wc春在外形上存在着分别。如果这是真的,先师公 ; 亦应是一位武术改革者,特别是从很多师叔伯口中知道先师公是一位很开明的 人,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后,仍与先师公保持来往,另一方面与家师之交往就更不在话下了。第二个阶段:讲手印证拳理家师少年气盛,刚学^春拳不久就已同人较量了。尤其在四个月后,当 他初步学了^春基本课程,为了印证所学之拳理,于是四出向人挑战。当时 之形式是双方找一公证人,约会在一处少人出没的地方,在没有条件限制的 情况下,以打到一方倒在地下或一方主动提出认输为止。由于他一身是胆, 闯荡江湖,先后到过多间武馆与人切磋武艺,可以说是震动了整个香港武 林,故被当时的报界冠以“讲手王”之称号,“讲手”其实就是比武。现在 关于“讲手王”这个称号,并没有正式英文译名,甚至有人直译为King of Talking Hand,简直不知所云,所以希望藉此机会更正其正式译名为King of Challenge Match,这与李小龙之King of Kung Fu (功夫之王),可以说是相 映成趣。至于每次讲手后,家师都会思考其用招之得失,不明之处,即向先师公 叶问请教,如发现其手法有任何不足之处,在得到先师公允许下,即对其拳 法及木人桩法做出应有之改动。其实一直以来,我心中都存在着一个疑问, 因我很多师叔伯之木人桩法,甚至部分拳法都有不同之处。为此,我不断收 集各种不同版本之木人桩法,先后有超过十套之多,在一个机缘巧合下,我 带着一连串疑问,向我师父请教木人桩法之疑团。首先家师向我示范了整套 108木人桩法,并向我逐节解释,且与先师公所示范之动作比较,解释为什么 在动作次序上会有所不同,以及在个别动作上有不同演绎。其他剩下不同之 处就是最后八个动作,家师对此八个动作在致用方面有所保留,但他不反对 我练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有所谓116木人桩法。家师更进一步解释, 割;春木人桩法,是给^春弟子在学完三套拳术与藕手后,用以练习平时少用 之手法,如:错手之补救膀错手用耕手救,耕错手用圈手补非常规手之运用擒拿手,桥底手等败形身法正身及侧身败形脚法要害之攻击眼部,颈部,下阴,肘关节,膝关节等脚法之运用著名之春八脚即藏于木人桩法中时间之运用对练习消打同时的动作,尤其重要角度之配例如转马及走马之练习双手同时进攻例如抱牌手,滚手,上下耕手等割:春木人桩法曾被形容为^春拳术中的最高法度。^春拳的三个套拳, 基本上不算是套路,它们只是不同层次的动作练习,与传统套路的最大分别, 在于没有了假想敌之观念,故很多人形容春之套拳像做体操。假想敌之观 念在木人桩法中才出现,为了不困在死招式之中,木人桩法要求学员在学完 基本动作顺序之后,必须能做到随意发挥,打起桩来做到随心所欲,动作次 序已不再重要,就好像一位乐师一样,能随意控制乐器奏出美妙之乐曲。这 样就解释了为什么^春门人中存在如此多的不同版本的木人桩法的原因。到 了这个阶段,春门人应该根据个人特性,例如身材、性格、专长及练拳目 的,把春拳发挥出“个人风格”。其实自叶问宗师以来,春拳一直沿用着 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我个人看来,学^春拳如果打不出“个人风格”,根本就 未曾真正了解春拳。第三个阶段:要做春主人家师创新“传统春拳”和建立“割:春拳学”,要做春之主人,其酝酿 过程相当长。在讲手时代,家师之经历多不胜数,名报人陈非先生等建议他撰文介绍心 得。于是他的“黄淳木梁专栏”、“讲手四十回”等连载文章均以崭新之构思推 演,例如小念头每个动作都可以物理力学、几何图解去系统分析。他在“^春 腿法” 一文中,指出练武之宗旨就是制敌求胜,实无自卫之说。所谓自卫术就 是攻击术。在文中还特别提出了^春拳术也就是一种讲求效率的攻击术。他还 认为^春拳在搏击中无论进或退,都是重心放在后腿,任何时间都能以前腿或 后腿实施攻击。春拳并非不善腿击,只是以打近战为主,先行练手造成错觉 而已。可见讲手之经验总结就帮助了继承与发展^春拳理。在这一时期家师已 开始酝酿创新之构思了。1965年之后,先师公因年事已高,已作半退休状态。在师公鼓励下,家师于1968年5月11日成立了黄淳楔^春国术会,教授黄淳楔风格^春攻 击术。家师学过拳击,作为师叔李小龙的授业师兄时,亦曾训练过师弟参赛, 但始终认为擂台赛十分依赖和利用规则格斗,因而产生与^春讲手极不相同 的不合理现象,例如抢中线的直线发拳却为四只拳套所阻,尤其是束缚双手 不能发挥藕手反应的优势。在1969年底,有一位前世界重量级拳击高手基高 来家师的武馆挑战,他身高六英尺四英寸,体重二百四十磅,是一位十分硬 朗的职业拳手。双方同意不着拳套,除不用脚踢之外,打法是没有规则限制 的。这是非擂台赛的东方拳击与西方拳击在打法上的一次讲手印证。家师因 双方体型相差悬殊,而且对方有抗打力强和拳打力重的优势,必须因敌制 宜,以弱制强。家师一方面运用^春构思,改变打法,将拳尽量使硬,加大 反作用力,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另一方面使用割:春快拳,连续攻击对方同 一目标的要害之处,因而取得了速战速决的胜利。假如他们着拳套并打擂台 赛的持久战,其赛果可能会改写。家师每一次讲手之后,均会检讨自己之技 术得失。所以在这次比武之后,他便要求他的学生练习“退马发捶”,这是 “传统春拳”所没有的。退马发捶,顾名思义,就是在对方强势所逼不断 后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攻击。这一战坚定了家师要加深研究^春拳学的信 念。此战之后不久的1970年初,师叔在返港的前夕曾给家师一封信,信内有 “因此改叫我的心得练出的为截拳道,截拳道只是名称矣”,“拳理虽是要 紧,现实的还是重要,两者均需要。我是感谢你和师父在港时多多指导我^ 春门径,其实是多得你使我多去走现实路”。这是师叔首次向家师公开他的 截拳道名称和强调要走现实路。三年后,先师公已去世,师叔才有机会征求 家师对截拳道的看法,这时他的截拳道发源地洛杉矶武馆早已关闭了。虽然 他们经过大约11小时的辩论并无结果,但是这毕竟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全面 检讨截拳道和^春拳的一个难得的机会,这对师兄弟双方都有益处。此后, 家师才认真研究师弟要做截拳道的主人之问题和^春门人如何才能做到春 的主人。1973年师叔突然去世,以至他的截拳道理论未能完整。家师与师叔情如 兄弟,另一方面家师亦欣赏师叔是个武术天才,所以家师便决定去研究一套理 论来分析未完整的截拳道。家师从设馆授拳到出任香港春体育会主席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一 直执著于先师公遗志,以香港为基地开展教务。10年后,家师开始将教务扩展到海外,自1983年之后,每年都应邀外出指导。他同师叔所不同的,就是 认为周围环境改变了,但是他的春拳并未随之改变,而是更坚定了他酝酿 春拳学的信念,即^春最高之境界乃是要做^春的主人。针对近年来国际上的格斗术,尤其是1994年之后涌现的格雷斯柔术,家 师都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只有^春拳学始能涵盖此领域,包罗万有而不被万有 所包罗。一直以来家师并未为他的理论命名,因为他认为师叔用了 “截拳道”的名 称,反而限制了该等武术之发展。直至1995年家师遇到武术理论家梁敏滔先 生,才决定正式为其理论命名。当时曾经考虑过多个名称,包括春拳道”, 但家师认为此名称不能表达他的意思,在几经思索后,决定采用春拳学”, 英文为SCIENTIFIC VING TSUN KUNG FUO传统上^春是译成 WING CHUN,但家师认为其缩写WC不大文雅,所以对香港^春体育会提出使用 VING TSUN,缩写为V.T.,有胜利(VICTORY)之意思。在家师心目中出 春”就代表“实战”,实战最终之目的是要取得胜利。记得有一次,家师与一 位跆拳道高手讲手,在赛前已有人提醒家师,此人腿法异常厉害。很多人认为 此场格斗,必定是一场龙争虎斗,在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这场讲手,地 点是在一个僻静公园内,在比武开始时,家师留意到在离开对手身后不远处, 有数级石阶,对手一开始就使出凌厉之飞脚,家师不招不避,直向独脚支撑的 对手冲去,并以双手护头,虽然家师中了一脚,但由于家师之冲力,实已抵消 该脚法之威力,所以家师并无受伤,但对手受到这一冲,整个人失了平衡,从 身后石阶滚了下去,整个人就不醒人事。这场比武就在一刹那结束了。这场决 斗说明了一个事实,有时取得胜利,并不需要漂亮之招式。胜利是目的,招式 是工具,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所以家师之^春拳学亦可称为“实战拳学”1996年家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培训部 之邀请,举办首次全国春拳短训班,并在会上首次提出^春拳学之理论,即 在没有规则限制下,两人进行近体徒手格斗时,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解释 随意对抗的规律性。虽然家师早在多年前已在设想创立此等学说,但正式定 名,还是在这次北京之行。春拳学理念之形成,无论是在何时,都可以说是 家师之另一个境界,关于此学问之内容,请参考梁敏滔先生之“论^春拳学”、 “活用^春拳学”和“割:春拳学的整体辩证观”。春拳学,顾名思义,就是要 把^春拳提升到学问之层次。家师一生之志愿是要把^春拳变成大学研究院所研究之课题。
浏览1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