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1986年认识家师黄淳棵先生,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曾提出外面传闻 有所谓“标指不出门”,是否意谓“标指”乃^春派最厉害之拳术,所以不轻 易传授,而在他门下学艺需要多久才能学完标指。他即时向我指出这是很多人 错误的思想,如果^春有最厉害的拳术,他只会教这套拳术而不会教其他,因 为他不想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他亦补充说:春是一门全面性的拳术, 每一阶段之训练都有其特定意义,缺一不可,而标指只是其中一个阶段。"我 即时追问:“那么哪一个阶段才是^春最高之境界? ”他以简单直接之方法答 复我:“^春最高的境界乃是要做^春的主人,所有技术均在掌握之中,不会 再受招式及门派之限制。”在当时我只是一个陌生人,他竟肯花上一小时向我 解释^春之特色,这确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好老师,所以在当日便拜在家师门 下,一转眼已是十多年。如果有人认为我既为家师门下,这篇文章一定偏向他 的思想,我不反对有这种想法,但我亦想大家知道,其实我是非常尊敬和崇拜 师叔李小龙的,因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术天才,并且早在70年代已是国 际知名,为中国人争取到崇高之荣誉。大家对截拳道的不理解,原因不在师叔 本人,而是他没有时间去完成他希望完成的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提 供一个可能的答案。师兄弟武术生涯之特色李小龙走过的历程李小龙在美国《黑带》杂志,曾经这样介绍截拳道:“截拳道之基础是非 常接近割:春的,因为它也倡导肘部位置,中线理念及直线冲拳。要培养截拳 道,需要经过三个互为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藕紧核心’;第二个阶段 为‘从核心中解放’;第三个阶段为‘回返原本之自由第一个阶段:舞紧核心李小龙曾经这样形容此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两点之间以直线最 短的原理,而尽量采取内外直线攻击,放弃任何弧形之角度。”这个阶段与 ^春拳理论非常接近。他部分弟子亦把这个阶段与李小龙在香港学习^春拳 这段时期拉上关系,这段时间大约是从1956—1958年,前后总共一年半时间 左右。从家师口中知道,李小龙在这段时间,只能学完小念头、寻桥、藕手 及半套木人桩法。因此在李小龙眼中的春拳,只有直线攻击。但无论如 何,包括李小龙及其主要弟子均认为^春拳是组成截拳道中不可缺少的核心 部分。第二个阶段:从核心中解放李小龙认为,虽然直线攻击是主要的和非常有效的,但放弃弧形攻击,会 造成阻碍和不全面,一位优秀的武术家应该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手或腿击。其实从标指开始,春拳已训练拳手从任何角度(包括弧形)使出直 拳。在木人桩法后半套里更加重手或腿从任何角度向敌人进行攻击。木人桩 法中著名的^春八脚,即是指八种不同角度之攻击,而并非指^春只有八式 脚法。这个阶段李小龙称之为“从核心中解放”阶段。上文所提之“核心”,即 指传统割:春拳。李小龙是要从传统^春拳中解放,其主要原因是他从香港到 美国后,认为周围环境改变了,所以他的武术亦随之改变,但仍不失^春拳 之特色,故被称为“修改之^春"(Modified Wing Chun )o李小龙身故后, 他的弟子为了更强调这段时期的武术,亦称之为“振藩国术” (Jun Fan Gung Fu )o这个阶段大约是从1959-1967年,李小龙的代表弟子为西雅图之木村武 之及奥克兰之严镜海。他们二人均曾受我先师公叶问宗师赠与亲笔签名照片, 并且照片上称呼他们二人为徒孙,亦即正式承认他们二人为^春门人。其中木 村先生曾忆述当年李小龙所教授他的武术主要仍是^春拳,并且他以七十多岁 高龄在不久前仍然提出,希望正式加入香港^春体育会,并把名字加进^春族 谱之内。至于严镜海,他在1972年12月去世,但在去世前不久他完成并出版 了一本名为春拳》(Wing Chun Kung Fu )的英文书,据《黑带》杂志调 查所得,当年因严镜海已病重,而出版这本书是他一生之志愿,所以书中大部 分内容其实是由李小龙代为执笔,但由于在1972年之前,李小龙已提出了截 拳道理论,所以不便在书中被称为作者,改以“技术编辑”称之。李小龙在 1973年去世,他能够在1972年出版有先师公叶问宗师亲笔签字照片的最早一 本^春拳专著,而不是截拳道专著,可见他对^春拳之重视。李小龙的著名弟子黄锦铭先生,亦为该书做出各种动作示范。事实上^春拳是一门不断发展的 拳术,它能够随着时代而进步,^春派多位先贤,如叶问宗师及佛山赞先生 等,都对^春拳作了大胆改革,所以现今仍然有人在争论传统派^春拳及更新 派^春拳之优劣,其实没有这个必要。严镜海先生曾在书中提及^春拳是他一 生中所学到的最好武术,今天所学,今天可用。第三个阶段:回返原本之自由在1964年李小龙初到奥克兰后,因他采取有教无类之法,把国术教给外 国人,引起当地(三藩市)华人国术界不满,派出了一位黄姓教头跟李小龙 决斗,虽然这场决斗,李小龙取得了最后胜利,但事后他感到非常疲劳,因 为对手在一个大的空间场地不断地走避,李小龙运用了^春之近体格斗,因 而需要不断地追打及迫打对手。在这场决斗后,李小龙认为传统之^春打法 限制了他的发挥,在他看来,这场决斗本来可以很快就打完,所以事后他便 加强了对自己的体能训练,并且参考其他各种武术特色,取长舍短,尤其从 1966年之后,发展出适合他个人风格的远距攻击术。李小龙正式招收学生教 授截拳道,是在1967年2月黄锦铭加入洛杉矶的振藩国术馆这段时间。至于 截拳道的取名,据李小龙的一位主要弟子说,在1967年的一天,当李小龙驾 车时谈及西洋击剑,并且解释击剑之最佳对抗方法是“截击”,即消及打在同 一时间发生,因西洋剑要攻到对方身体才能取得分数,其他所有动作皆为不 必要。突然之间,李小龙认为他应把他的武术称为“截拳道”,英文读法为 他的目标是要把所有消解动作一概取消,而改为“截击”。但 后来,李小龙又因为截拳道这个名称还是太限制,并且把自己的武术局限于 另一种形式或门派上,所以他索性便把名字称,有时甚至有什么好 的东西,都会以来形容,例如昨天酒楼之食物真是或昨晚之电影真 是等。李小龙始终强调,无论是截拳道或是,均只是一个名称,他认为是一个自我发现之方法,它就好像一条船,能帮助你到达彼岸,一旦你渡过河 流,到了对岸,就无需再背负着这条船,这时亦可抛开这个名称。虽然 李小龙有这样的思想,但他的弟子却为了截拳道这个名称,在20世纪90年代 出现了两派不同学说。其中一系是以黄锦铭先生为首的“原始风格截拳道”, 这一系之门人相信截拳道与李小龙原始风格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门人 对截拳道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会向着李小龙原始风格技术进行探索,直至 找到问题之答案。这一系的思想方法与家师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另外一系是以伊鲁山度为首的“截拳道概念”,因他们相信李小龙所教授的主要是概念而 并非技术。有了概念,可以形成很多技术。例如李小龙曾说:“一个人需要松 弛,他可以去沙滩,登山或看书,三种方法都可以达到同一目的。一位好的导 师,应该教导其学生松弛之概念,而让学生去选择松弛的方法。”但由于有了 这一概念,他们便可以把各种武术掺杂其中,伊鲁山度于是乎把菲律宾、印尼 及其他武术混入了截拳道当中,大大地违反了李小龙简化武术的原意。伊鲁山 度其中一位著名弟子更说截拳道实际上是包含了最少26种不 同武术的精华,而菲律宾武术更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生这样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李小龙之截拳道还未完成,他已与世长辞。 他在回港之前,下令他的学生把他所有的武馆关闭,例如洛杉矶武馆已于 1970年1月29日关闭。因他恐怕他的学生会把他所教授之技术或概念,发展 成另外一种形式或门派。因此黄锦铭有很长一段时间遵从李小龙的要求而没有 公开活动,但是伊鲁山度却另起炉灶继续活动。近年黄锦铭为了维护李小龙的 原始风格技术又公开活动了。他在后期一直是李小龙主要的练习对象和得宠弟 子,因此最了解李小龙在后期(1967—1970年间)的训练及教学方法。所以, 原始风格截拳道注重李小龙的正统技术研究。伊鲁山度很喜欢学习各种武术, 即使到了现在,他仍然是到处拜师学习各种传统武术,单是^春拳他就拜过最 少三位师父,所以他特别喜欢吸收李小龙所讲解之概念,这样他便可以对各种 武术无所不学和无所不用。

浏览1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