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观点可从以下四个题目举例,作个简单比较:标月指与一指禅李小龙曾在多篇文章中,引用一指禅之比喻来解释截拳道,他解释一位截 拳道导师就好像一只手指,指点学生,望看远方之月亮,学生不应把目光放在 手指上,而忽略在远方的光辉华彩,并且在他的电影遗作《龙争虎斗》中还亲 自演绎这个比喻。根据家师所言,李小龙引用的这个比喻其实来自^春之标月指(即标指之 原名)。在佛经中有关于标月指的故事,一指禅师在答复别人任何问题时,均 以一指答之,所以他得此称号。一天,小和尚正在不断向禅师提出一连串问 题,好像没完没了似的,禅师终于竖起一指,并指向月亮,小和尚也知道禅师 之特性,正在看着禅师之手指准备参透禅机,禅师突然大声说道:“为什么你 只把目光集中在我的手指上,,而不把眼光放远些,去看远方之月亮。”小和尚 这时才明白禅师的意思是要他不要执著,要把眼光放远些,不要让眼前之事物 困着自己。其实此故事除了关乎“标月指”外,亦关乎春另外一套拳“小念 头”,顾名思义,此拳是关乎从小所立之念头,立念正确,将来前途无可限量, 立念不正,将来怎样练也没有用。家师常说道,豺:春拳所有动作已分解到小念 头之中,就好像26个英文字母,每次我在练拳之前,他都要求我要把小念头 练一次。小念头也好像一指禅师的手指一样,所有在武术上的问题,都可以通 过它找到答案。就好像李小龙理想之第三个阶段“回返原本之自一由”,最复杂 的问题,可在最简单的事物上找到答案。我认为要了解截拳道,必须要回返到^春拳基础理论上,从头开始再走 一次李小龙经历过程的三个阶段。有了基础,再从传统拳术中突破,然后再 引导学员自我发展以达至截拳道所追求的自由境界。要注意李小龙一直强 调,截拳道不是一种拳术,亦无法直接教授,只能通过引导,让学员去自我 发展。无法为有法与以无招胜有招李小龙无论在振藩国术阶段还是截拳道阶段,都引用“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作为拳理。家师认为此两句是^春拳理中“以无招胜有招”的另 一种演绎,所不同的只是李小龙加入了道家哲学思想。对于“无招”,因为^ 春拳强调熊手训练,可加强拳手之自然反应及条件反射,在格斗过程中,无须 经过思考,可根据对手之招式而变化,做到“遇强愈强”。李小龙这两句话之原意,是要突破招式之限制,从广义上甚至包括突 破所有法度、形式及门派之限制,他还反对任何形式的套路练习,认为这 只会局限个人武术的发挥。记得家师曾对我说,先师公叶问宗师在教授^ 春时,很多动作是没有名称的,因为名称往往会限制动作之用途,很难做 到一个动作多种演绎。后来为了方便记忆及教授^春拳,家师及其他师叔 伯才逐渐将名称加上去,但仍然以简洁为主,如摊手、膀手等,这与其他 南派拳术招式,如黑虎偷心、双龙出海等大异其趣。家师亦强调^春只有 动作,而没有招式。动作可作多种用途,招式却因有假想敌之设想,所以 其用途反而受了限制。家师亦认为小念头、寻桥及标指并不是传统拳术套 路,它们只是不同层次之动作锻炼,所以很多学员在初学^春之时,很难 从表面去理解其致用方法。至于在“无法”方面,春却有不同之理解。^春一直强调以法度取胜, 不然的话亦不会出现“前:春拳学”,因为家师相信所有武术动作,皆可从科学 角度去进行解释,他并不相信有空劲或神打之事。春拳学可通过人体结构 学、物理力学与数学来解释各种动作。虽然到标月指阶段,春要求我们突 破法度之限制,但法度仍为^春之中心思想,所以^春拳应被解释为“从有 法变无法"。这令我想起先师公一段小故事,曾有一拳师挑战,此人练就一手 厉害之凤眼捶,一捶打在墙上,即出现一个小洞,先师公并没有如此功力, 因他相信法度比功力重要,一个人拿起一个小铁锤打在墙上,亦可产生同样 效果,铁锤是死物,人却是动的,所以他毅然接受挑战,并且在很短时间将 对手打败。哲学与科学李小龙在美国西雅图读大学时主修哲学,他尤其喜爱中国道家及佛家禅宗 思想,所以他在传授截拳道时,往往加入了很多哲学思想。家师认为李小龙之“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把^春拳理之 “以无招胜有招”加入了道家思想而演变出来的。但从前文所述,可见一些拳 理及法度加入了哲学思想后,可能令人很难理解。另一方面,家师却认为科学 才是解释拳理及法度之最佳方法。核心与自由无论是李小龙还是他的主要弟子,均认为截拳道包含三个阶段,而第一 个阶段的核心就是^春,第二个阶段是经过修改后的^春,第三个阶段才是 真正的截拳道。他们的重点均放在第三个阶段,认为世上应有更直接的方法 可直达第三阶段。李小龙一直在寻找这个方法,可惜未完成工作已与世长 辞。在家师看来,截拳道只是一个名称,^春也只不过是一个名称,武术的重 点不在于它的名称,而是它的实质。无论是截拳道还是^春拳,都是帮助学员 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武术。家师常说:“不要做^春之奴隶,而要做前:春之主 人。”家师认为截拳道之所以难于传授,是由于学员没有了李小龙所经历的第 一个核心阶段(即^春),就好像上楼梯那样,少了几个台阶,很难登步上去。第二个阶段是建基于第一阶段,而第二个阶段被称为“从核心中解放”,没有 了核心(即^春),又怎能解放呢?所以家师认为,如果能通过学习^春,解 放^春,回返自由三个阶段,那么便更容易接近李小龙理想中的截拳道境界。 但是与李小龙不同之处,家师之重点放在第一阶段(即截拳道核心),家师更 认为传统^春拳是前人之智慧及心血,没有前人的耕耘,则没有今人之成就。 武功练得好不好,不在于武术本身,而在于练武者之态度。传统武术是练武者 之根基,根基打得好,盖上去的房子就会坚固。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新武侠杂志曾刊载,李小龙生前曾经想收回 “截拳道”这个名称,而改以“中国武道”称之。关于收回截拳道名称一事, 请参考梁敏滔先生在《东方格斗术大观》中的“李小龙旋风”。关于中国武道, 李小龙在洛杉矶时曾把他的武术称为Tao of Chinese Gung Fu,中文则称为振 鳖一 藩拳道,后来直到1967年2月9日,伊鲁山度获颁振藩拳道三级证书。而在 同月,黄锦铭进入武馆学截拳道,同年11月8日获颁截拳道二级证书,这时 才正式出现“截拳道”这个名称(伊鲁山度亦有截拳道证书,但没有注明日 三分期)。如果该杂志所言属实,则截拳道只是改回振藩拳道的英文原名称Ta。of 274 Chinese Gung Fu,直译中文就是“中国武道”。共同的观点师叔的截拳道从授徒到武馆关闭,即由1967年2月开始到1970年1月 止,一共只有三年时间。而家师从黄淳楔风格^春攻击术到提出春拳学”, 前后经过近三十年。他们共同的观点,就是都不要做^春之奴隶,而要返璞归真,一个要做^春之主人,一个要做截拳道之主人。在近距离格斗方面,师兄弟有共同观点,例如师叔曾提到近距离用牙咬就 是截拳道,而家师的文章则指出:“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则范围,譬如你有牙 齿,假如敌我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双方纠缠,为什么你不向他的喉部咬去呢?那 也是一个生存之道。在远距离格斗方面,师兄弟也有共同观点,例如家师著有《^春腿法》 等。师兄弟不同的观点,就是家师注重继承和发展^春近距离格斗的拳理和技 术,而师叔则注重研究远距离格斗的拳理和技术。如果有人只练远距离格斗, 反而会违反李小龙之原意,因为远距与近距是一个整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师叔在1973年同家师曾为截拳道与^春拳辩论而讲手,亦使用近距技术 格斗。近年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李香凝(Shannon Lee, Keasler)建议将振 藩国术(即修改的^春拳)与截拳道合并,因为它们不应分离,而应是李小 龙在世时所教的哲学和技术的一个连续。1996年1月10日,由李小龙夫人李 莲达(Linda Lee Cadwell )在西雅图邀请多位李小龙的学生讨论李小龙武艺, 决定成立非牟利的振藩截拳道会(Jun Fan Jeet Kune Do ),其核心成员包括 十二位弟子、四位徒孙、李的遗孀和女儿。除伊鲁山度没有参加之外,在西 雅图武馆的木村武之,在奥克兰武馆的已故严镜海接班人Greglon Yimm Lee (严的儿子),在洛杉矶武馆的李恺(Daniel Lee)及黄锦铭(Ted Wong)都参 加了。正统的李小龙振藩截拳道既然已将修改的春拳和截拳道合并,而修改的 春拳在西雅图武馆的课程中亦有小念头、黍离手等教授,木村武之亦已归宗加 入香港^春体育会,如果能够再将振藩截拳道与^春拳接轨,则将会是李小龙 本人的武术生涯和思想历程的整体结合。这种想法与李小龙之截拳道要做截拳 道的主人以及家师之^春拳学要做^春拳之主人的理想不谋而合。近年来有很 多人为追寻截拳道之根而烦恼,更有人不惜千里迢迢远赴美国,为了寻根,其 实截拳道之根就在中国,它就藏于^春拳之中。1997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 归祖国,盼望截拳道亦能够有一日回到祖国之怀抱。最终让我引用师叔李小龙 对家师所说的一句话作为本文之完结:春拳就像水一般,不管怎样形状的 瓶子,它总会注满的。”

浏览1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