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山精武会三十年
佛山精武会是继广东精武会之后于1920年成立的,会址初设在佛山镇西街,后迁往莲花祠,再迁往长兴街莲峰纸行大 楼。1935年佛山精武会董事会以募捐形式筹得款项,在中山公园后面建成了颇具规模的精武会馆。该馆是由李兆基先生资助的。当时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曾为该馆写下题词,至今在诙佬墙上,还有字迹可寻。
佛山精武会是由能方爱好武术人士任孝安、钟妙真、蔡勉卿,肖剑农、霍维民、黎鸣楷、罗达卿等人参照广东精武会章程创建的,广东精武会曾派人到佛山指导开办。该会宗旨是学习武术、锻炼身体,学习音乐,怡养性请。会员以店员和学生居多,也有工人和少数农民。会费主要靠踵事捐助和会员费供给。任孝安(炮竹行司理)当国操主任,管理武术教员和武术课程。教员中有各种门派的名婶,如上海精武会的赵连和、陈子正(蹿爪派)、罗光玉(螳螂派)、李汇亭(花工派)、陈维贤(扶江派)等,学员按程度分班教授。学习两年成绩及格者发初级毕业证书及黄五角星标志,继续学习两年成绩及格者发中级毕业证书及蓝五角星标志,再学两年成绩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及红五角星标志。学员毕业后,或由精武会姬往各校任武术教员,或由各地精武会来邀请前往任教。
精武会员还学习音乐,自由参加。会内也搞过临池会(学习书法)、图画会、英文班、粤剧、话剧、篮排球队、田径队等,但都是临时性组织。
第一任蕾事登钟妙真《银珠店经理)思想保守,胆小怕事,不主张扩展会员。会务一度极端衰落,只剩下10余名会员。 1922年钟桢真终于辞职。继任董事长为梁敦远,是一个曾患水肿病的商人,因入精武会学习武术而告痊愈,从此他成为武术的爱好者和提倡者。他热心拓展会务,使会员一度多达300余 人,各项公益事业(如办学、办报、赠医送药等)也领先于各地精武会,可与上海精武会媲美"这是佛山精武会的鼎盛时期。 梁敦远任董事长一直到1938年御山沦陷,会务暂时停顿。
抗战胜利后,佛山精武会恢曳活动。新任的几位董事长源伯禧、陈炳黎、黄少波等,都像钟妙真一样,是挂衔的,没有到会关心业务,上任不久又自动退职了。源是商人,陈、王则分别是元甲小学的校拄和总务主任。王少波是最后一任董事长,一直做到解放之前。
佛山精武会常介绍教员到各学校免费教授初级武术,深受欢迎。许多学生得到了基本的武术训练,习武之风盛极一时。
为了遵照精武会“唯精唯一,乃武乃文”的宗旨,对青少年进行正规教育,佛山精武会创办了元甲小学,以“智仁勇” 为校训,按当时部颁标准课程上课。校歌歌词的最后一旬是“招展元甲三星旗”。体育科由精武会学师李觎弦,刘法孟教授谭驱、功力拳、大战拳等基本武功。1946年,佛山精武会还办过一所中学,但为时甚短。
佛山精武会在抗战前两年办过门诊所,躺医送药,每天都有百多名贫苦工人和农民到诊及取药,一直办到沦陷时止。所需费用主要靠董事会和会员赞助,其中以梁敦远捐贵最多。
该会在1925年间办过《精武月刊》,宣传精武会宗旨和体育救国鹿论,出版20余期后停办。后又改为周刊,性质与前者相同,每期出纸半张。蝴山精武会通过各种方式扩大“精武”影响,对普及武术起了良好的作用。
三、配举熏传的两广国术傀
两广国术笳成立于1929年3月,馆址设在广州市东较场马房附近。馆长万籁声,教务主任李先五,教练顾汝章、傅振嵩、林鹭桂等。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对两广,特别是广东武术的发展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8年10月,广东省主富李济梓在南京观看了由中央国术馆组织的第一届武术国考后,深感武术一直是中华民族强、国强、雪耻救国的耍素,亟需在两广提倡,便邀请了这届武术国考中得奖的武术家万籁声、李先五两人随他一起返回广州, 并向省府提议筹组两广国术馆。经省府会议通过,交省教育厅核 办。由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委任万箭声为馆长并负责筹备工作。
两广国术馆以提倡中国武术,增进民族健康,普及两广国术为宗旨,办理两广国术事务,招收两广学生,开设训练班。 该馆先后聘请了南北各师傅振嵩、顾汝章、王少周、任生魁, 李运恒、许锡国、林耀桂、林萌堂、张礼泉、黄啸侠、刘继封、黄俊新等为教官,荟萃各路武林精英于一馆,阵容鼎盛,人才济济,形成了广州近代武术的一个兴旺时期。
两广国术馆于1929隼3月25日开学,招收了研究班学员140多名,主要为公务人员,期限定为6个月。分班学习各种内外家拳术,祛病延年的简易功夫及器械分早、午、晚三班上课:早班上午8时至10时,午班中午1时至3时,晚班7 时半至9时。为方便公务人员起见,还加设了上午7时至8时,下午5时半至6时半两班。前来报名者仍络绎不绝,十分踊跃,国术馆便成立特别班,以满足群众要求,凡机关团体或学校自行组合(每组在20人以上)来馆学习者,可派教员指导,也可派出教员前往机关团体传授。国术馆很快发展到11个研究班和9个特别班,共计20班500余人。后又再次增加班额, 兼收男女学员,羊城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在此期间,广东省政府曾下令,凡各地设国术分馆和支馆,原有各种武术团体须一律并入,并不得再行成立新的武术团体,以统一对武术运动的领导。后因形势急剧变化,这个命令实际上未被执行。 两广国术馆还举办过为期连续三天的国术表演,内容包括各种拳术、对打和数百各男女学生的团体表演。又计划发行武术杂志。
1929年5月国民党内部纷争,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于南京汤山,由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主持粤政。同年5月底,陈济棠以两广国术馆开支浩繁(月支4500元)为由,下令解散;所有教员友工作人员均发给路费遣散。两广国术馆从开办到结束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民众习武热潮急起急落,时人对此深感诵惜。
两广国术馆不仅为广东培训了一批武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在建馆过程中聘来了万籁声、李先五、傅振嵩、顾汝章、王少周等北派名师(即广东武林所称的“五虎下江南”),使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查拳等北派拳术得以传入广东,生根开花。 这是广东近代武术史上继广东精武会成立之后的又一次较具规模的北拳南传和南北拳术交流。
两广国术馆解散后,有几位北派拳师仍然继续留在岭南传艺。李先五被广东精武会聘为教务主任,顾汝重、王少周组织了广州国术社。傅振嵩更是一直留在广州授徒,直到解放初期去世。他创办过广东太极联谊社,他的儿子傅永辉一直活跃于广东武坛,生徒众多。
四、广州河南精武体育会
广州河南精武体育会成立于1925年,会址设在河南洪德三巷,原为广州商团所在地。1924年商团叛乱被平定后,河南分团也被封闭。河南“名士”崔鸣舟等人便申请将该址成立河南精武体育会,得到当时孙中山先生的大元帅府批准立案而正式创建。崔鸣舟当名誉会长,上海精武会派出河北省拳师王金梁当武术教员.几年功夫,会员便发展到300多人,其中多为男女青年。该会除传授武术外,还有排球、乒乓球、游泳、音乐、 绘画等项目。武术主要学习潭腿、大战拳、功力拳、捷拳、八 卦力,群羊棍、五虎枪、单刀对枪、空手入白刃(即空手对刀)、合战拳等10种拳械套路。两年学完者为初级毕业,进而学习更复杂的套路,学满四年为中级毕业,学满六年为高级毕业。广东精武会拳师孙玉峰和佛山精武会的螳螂门拳师也常来传授武艺。
1929年,河南精武会因崔鸣舟印制伪港币案受牵连被查封 (崔被枪毙),会务陷于停顿。王金梁这时已颇有名气,在黄埔军校任武术教官,因薪金不多,希望恢豆河南精武会以解决生活问题。乃求助于该枝秘书何少庭。何及其友人戴邃根律师僦然相助,向当局据理力争,要求将会所揭封,但迟迟不见回。何藏便主张自行揭去封条,当局未来干涉。何少庭后来还取了一幅陈济棠著名的“河南精武体育会”的横条幅,制成匾额,挂在门前,从此更无人过问。该馆在1930年恢复活动后改会员制为委扬制,何少庭任主席,戴遂楂为法律顾问,王龛 梁省国技主任,下设组织、国术、游艺、财务等部,井编演出版会刊。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怒潮风起云涌,该会会员也纷纷发通电、印发宣传品,组织宣传队到街头宣传,影响甚大。新会员中不乏电影演员、新闻记者、中小学教师及精于广东曲艺者,人材济济,活跃异常。他们组织话剧团到各地演出抗日话剧,1932年还举办过河南地区乒乓球赛。后因政局恶化,积极分子陆续离开广州,会务活动日益减少。1928年广州沦陷后,河南精武会便停止了活动。
浏览1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