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弟子中,亲如兄弟拍硬档,先后闯出名堂的要 l 数震动香港武坛的“讲手王”黄淳棵,以及日后名震国际武林和扬威世界影坛 i* 的超级巨星“功夫王”李小龙了。本章就从师弟李小龙讲起。1956年,李小龙从念完初中的喇沙书院转学圣芳济书院高中,这一年他 开始学春拳。李小龙偶然认识了同一年龄的张卓庆和其家人,张是新界华人探长张荣锦 5 的幼子,1955年拜叶问为师。他把在香港电影圈中已颇有名声的童星李小龙 : 引去见识坐落在油麻地利达街三楼的^春武馆。那是一个傍晚时分,正在代师授徒的黄淳棵,看到师弟张卓庆带着一个小 伙子走进武馆。只见此人身着时髦的牛仔裤、花衬衫,头发梳得挺滑溜,虽时 g 已黄昏,仍戴着太阳镜。黄瞟了他一眼,觉得蛮不是味道,仍旧用心去教新的 师弟练习。这个小伙子看了十来分钟就走了,黄亦不以为意。过了几天,李小龙又来到武馆,由张卓庆介绍正式拜叶问为师,并递过红 包。张把他引到厅上介绍与黄淳楔认识。其实无须介绍,双方亦知道对方是 谁,因为李小龙当时已是颇具声名的童星,而黄是当时名噪武林的拳手。黄 21岁,李却15岁,当时在黄的眼里他不过是一个小孩,而且在第一天进馆颇 有点骄气。说到李小龙那时自觉与不自觉间显露骄气,只要我们略略回顾一下 / 他之前的生活经历,就明白这是很正常的。 . 1940年11月27日,在美国三藩市唐人街的一所为华人服务的积臣街医院里,住着一个中国名字的欧亚混血妇人〔工她名叫何爱榆,其丈夫李,何爱榆在上海长大。有关她的双亲有几种说法,例如说她有半个德国血统。有说其父是英中混血, 母亲是德国人。黄淳棵同李小龙相熟,他的说法是:“李小龙是混血儿,母亲有何东家族英国血 统四分之一。”自称早期在西雅图与李小龙同住的杨九福,他的说法是:“我与李海泉同一戏班, 当年他在上海唱戏时结识何爱榆。李海泉说她父亲是香港何东爵士家族,母亲是西人。”何东是英 中(另一说是荷中)混血儿,母亲是广东宝安人。他是第一个授爵衔的香港买办,生于1862年, 死于1956年。至于何爱榆的父亲是何东(又名启东)之亲弟何启棠(又名甘棠),则已证实。海泉正远在数千里外的纽约唐人街演出粤剧。这天,她生,这一年是龙年,又刚巧在当天早上辰时生的,他就是将来享誉全球的李小龙李小龙儿时有几个名字,其中一个是他最喜欢的,就是振藩了。“振”是 振兴之意,“藩”与他的出生地三藩市拉上关系。家人常叫他一个女孩子的名 字“细凤”,据说母亲喜欢他儿时扮女孩,例如穿耳。医院主管医生认为需要起一个美国名字申报户口,替他取名布鲁斯131, 当时绝对想不到随意取的名字,竟会传遍全世界历久不衰。1941年春,李海泉一家返回香港。同年底,香港被日军侵占。李小龙出世不久,已与父亲一起当演员,以怀抱婴儿角色参演了《金门 女》粤语片的拍摄。李海泉的祖籍、故居、出生地原有广东南海(佛山)说,近年有顺德均安说。李原是粤剧丑角名 伶,来往于香港、广东、上海等地演出。据说,在上海演出时初识何爱榆。李结婚后,剧团因大 陆战火蔓延,1939年转赴美国演出,李带了家人同去,李小龙在此期间出世。李何爱榆有长女秋源、次女秋凤、长子宗琛,后来再有三子振辉。李小龙从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且有自己的看法。自幼喜 欢表现自己和模仿他人,具备童星演员的天资。由于李海泉的关系,李小龙进 入了电影圈,取艺名“李小龙”。因为具有戏剧天分,奠定了他在香港电影界 童星的地位。他在随后十多年的课余时间拍了 23部电影(香港电影资料馆统 计),其中大部分都以小硬汉或小流氓的形象出现。李小龙10岁时,电影公司开拍了一部由他担任主角的《细路祥》电影, 合演者有伊秋水、冯峰及其父李海泉。李小龙把那贫穷而有良心的小歹徒演得 惟妙惟肖,可说是他那个时代的一部经典作品。李小龙在电影《细路祥》中 的演出,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1945年8月15日香港光复,一年后的1946年9月,李小龙先进入一所 学校就读,其后再转入名校喇沙书院的小学部就读,取名元鉴。可能很小年纪 就成名的原因,在学校的表现令人感觉傲慢,自我表现欲强,我行我素,好胜 心强,为显示自己而打架。中学时期作风依然,曾因多次打架被修土用藤条打 股惩罚,后来还因打架而要转校(图1-3)。学业方面最爱绘画,其他功课欠 佳亦不介意。少年李小龙选择宣泄精力的方 式,一个是跳舞,另一个是习武。 他十三四岁开始跳舞,舞技精湛, 而其中以三拍子节奏强烈的拉丁美 洲“CHA CHA"(恰恰)舞最为 擅长。跳舞可交女友, 而习武为了打架。长得俊俏的李小龙颇为注意漂 亮,每早必把头发梳理好,讲究衣 着时髦,外表前卫不易被人接受。李海泉练太极拳,也教给李小 龙,两人早上会到公园练推手。故 此李小龙第一个功夫老师是其父亲 。回说过来,虽然李小龙第一天 学拳甚有亲近师兄之意,奈何心高 气傲的师兄对他不太理睬,只吩咐 师弟简华捷为他开拳。因为简年轻 高大,并节柔软,练得尚算不错, 所以很多时候都叫他为新丁开拳。 反观李小龙在练拳时,脸上没精打 彩。由于少年心性,又怎会喜欢缓 慢的“小念头”基本动作呢?其实 第一天开拳,自然不会给他解释这 套小念头的重点及构想。尤其是年 轻人去学拳,总以为学三两招散打 便可以防身攻敌,如今却要慢吞吞 地练摊手、伏手,马步又是站着不 动的二字指羊马,两条腿酸痛得要 命,他又岂能耐烦忍受呢只练了 几天就不见了他的踪影。大约一个多月后,李小龙又回到武馆,要求学习。黄淳裸感到奇怪:一般十多岁年纪离开武馆后,很少回来 重新学习。在师兄的反复询问下,他总是吞吞吐吐,最后说出了实情。原来在 几天前,他在青年会与一个人言语冲突,打了起来。那人个头高大,而且学过 功夫。刚一动手就挨了几下,吃了不少亏。后来就豁出来,用他见过的^春日 字冲拳向对方面部密集还击,就这几拳令他反败为胜。他觉得这种拳术很有 用,故又重回拳馆学习。有一次,他在旺角弼街看黄淳楔跟别派的拳师赤手空拳比武。对方身型庞 大、孔武有力,黄仅有5尺5寸高,体重106磅(1磅=0.4536千克)。这样对 打看似不公平,但在很短暂的时间内黄将对方击倒。他立即觉得这就是他的理 想要求,黄就是小个子胜大个子的榜样。这时张卓庆很少到武馆去,所以李小龙老是缠着师兄,双方也熟稔了。黄 认为他率直、敏锐,胆识在同龄少年之上,是个可造之材。黄虽然常常比武, 但却不大喜欢生事,师弟也渐渐改了恶习。黄淳楔渐渐觉得李小龙很有趣味,由于他从小常在电影圈打混,自然比同 年的孩子来得成熟,满肚子中外幽默笑话,常常令众人捧腹大笑,而且当他有 什么要求,总是很直接的,颇有点鬼佬性格,绝无矫揉作态,从乖巧中可以看 到他的率直。过不多时,叶问的馆从油麻地迁到深水城李郑屋村,这段时间( 1957— 1962)弟子私人教授特别多,黄亦因工作关系很少去新址。所以李小龙每天从 大角嘴圣芳济书院放学后,都会同几个师弟一起到旺角道四十八号黄家练拳。 他们在天台练习,起初都练得兴高采烈的,突然有一天他对黄说:“可不可以 只教我一个,不要教他们,因为我已报名参加校际西洋拳赛。”黄说:“我很难 答应你这个要求,因为你们都是同学及师兄弟,我不能厚此薄彼。”他见黄拒 绝,无可奈何,怎料最终他竟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计策。次日放学后,他先跑到黄家,坐在楼梯上。待他的同学来时,跑到楼下迎 上去,对他们说:“楔哥不在家,今天没法练了,我们回去吧。”于是大家一 同离去。等到别人到车站上车走了,他又独自回来,接受师兄训练。如此数 次,同练的同学渐渐都不来了,这样黄只教他一人,只同他对练。由于李小龙正在发育成长之中,又练习甚勤,这一阶段明显功力日进。黄 每日只同他单独对练,也愈来愈吃力。因为同门同路,窍门渐渐被摸熟,自然 压力也愈来愈大。就好比对弈,你天天跟同一对手下棋,渐渐也会付出更多思 考。若棋力逐渐接近,自然还是强手胜,但强者心里知道压力在逐渐增大,败手却很难知道自己进步了多少。黄淳棵这时除了继续指导李小龙做条件反射的耦手对练外,还针对他将参 加西洋拳赛的要求,更常用西洋拳跟他对打,让李用^春拳打法,自己用西洋 拳打法,练习对搏。假如李有吃亏之处,黄实时进行纠正和解析。大约练了一 个来月,李在圣乔治五世学校出赛了。李小龙的对手是获得三届冠军的圣乔治五世学校英国学生加星埃默。开始 时,李摆出^春拳独特的桩式,却引来全场的倒彩声。一交手李已得到甜头, 全场压着对手,而且拳力比对手重,打得对方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在全场屏息的静观后,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李小龙打赢 T,取得校际赛冠军。。

浏览1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