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前580—前500年)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人,所著《道德经》把功夫之理论上升到武道的高度。(二)孔子(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 的诸多论说奠定了功夫气功养生的理论。(三)达摩生于印度,公元526年来到中国传授禅宗,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后人则依 他的以心印心,明心见性,不立文字,当下契道之教理作为以武悟道的心宗,对中国功夫文 化的精神升华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并对后来宋代中国功夫首次集大乘于少林一 体,系统传承禅武文化起到了摇篮作用,直至影响各家各派功夫思想的诞生。

《易筋洗髓经》内功修炼第一章内功禅三界混起,同归一心,若修禅者,住于定处,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见性成道0 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亦是禅,禅亦是道。行住 念念无碍于心,不着于心,不着于形。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此是禅门内功的修 学宗旨,禅者们皆晓此理。所谓: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 之性。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 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道寻行住坐卧中修,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意不住诸根,不住色与 中,不住内或外,余处亦不得。心意不住在各种器官中,不住在色等外境上,也不住在根境 之间;心意既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心意的实体。复以身除身,以意 除意,一心除心,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其内功修法有四:坐禅、站禅、卧禅、行禅四种。

坐禅法端坐式:起功正念觉知内心端坐于当下,身心松灵,身正体圆,坐物体的三分之一 处,腿膝自然放松调柔。脚掌缓缓于大地和合一体,两臂随念力下方放双腿膝上。目光从 远处和收于眼前一尺处,口齿微闭,舌抵上腭,微微提肛,觉察呼吸,笃摄六根,秘护根门, 无有空色。初学者每次可练半小时,以后逐渐增至1小时。歌诀:端坐禅椅胸挺直,臂垂 掌附膝上边。屈膝足掌轻着地,闭口微合双眼目。舌顶上腭视鼻尖,意守丹田勿转移。心诀:天地开桩,太虚归心。通体合物,形念无碍。正浩法海,清澈身心。清垢明性, 五浊不染。念念无念,觉照大千。单盘式:盘腿坐于蒲团或较宽的木具上,左脚放在右腿根上面,脚心向右,脚尖向; 右脚放在左腿膝下。两掌在腹前平脐相叠,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心均向上,拇指外 展,其余四指并拢,如端弥陀印。身心松正,上身端中,下身叠而适意,双目微敛,目视鼻 尖,鼻视口,口视身意,舌抵上腭,意摄呼吸,觉照当念。初练每次半小时,以后逐渐增至2 小时。歌诀:沙弥习法坐禅功,直腰端坐挺胸膛。单盘腿法踝附膝,垂臂环扣弥陀掌。沉手 如就托佛印,合口眯视鼻尖上。舌抵上腭守呼吸,华日一周三炷香,功诀:佛光注照,反道还辰,理度形念,空静性灵。

③双盘式:坐在蒲团或较宽的禅椅上,身心放松两腿屈膝相盘,先将右脚外踝放在左 腿根处,再将左脚外踝放在右腿上,两腿交叉而坐。身心端正,气定神闲,形意调柔,双目 微闭,笃摄六根,观照自性,念念不舍呼吸,念念不著呼吸。舌抵上腭,通体达明,体用无 碍。两手接弥陀印在两大腿中部。气由丹田发,沿腹正中线上运百会,下走后背正中线,至尾骨岔分两路,循两胯外侧下 行,经外踝高点缓达脚心,然后由腿内侧向上收于丹田。久练之后,两手可改为腹前平脐 相叠,如端弥陀印。歌诀:单盘禅法三春秋,改习双盘亦不愁。两足插盘逆膝上,微视鼻尖须合口。纯思 田池抵上腭,丹田发气丹田收。精华日月一周旬,童子功法即开头。④插花式:两腿交叉盘坐于蒲团或较宽的木具及禅椅上,脚尖向前,上身端正;两手在 腹前平脐相叠,如端弥陀印。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每次 练半小时左右。此练法容易掌握,知者较。歌诀:插花禅坐在自如,两腿交盘位如席。挺胸意守丹田穴,舌抵上腭迷眼神。凝视 鼻尖抱陀印,钢弦松解百络适。插花优在易掌握,沙弥入规法不迟。站禅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向里扣。两臂抬起与肩同高,五指自然分开,两掌心相对, 距尺左右,形如抱球。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下行,落于下腹,两手中指相接,掌心向里。身体 保持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意守丹田。歌诀:站禅易在殿檐下,朝夕习之可得法。两足开立同肩宽,垂臂屈肘下腹前。掌心 相合如抱球,缓缓下行双手搭。闭口眯视鼻尖下,胸挺如笔恒法把。

卧禅法①仰卧式:仰卧于床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尖自然外撇;两手心向下,平放于两腿外 侧,五指稍屈;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歌诀:缓卧缓伸足手顺,合口眯目松弦纲。意守丹田刻入侵,日月循周疾复康。②侧卧式:身体向右,侧卧于床上,两腿前屈,大腿与身体成钝角,右腿着床,左腿放右 腿上,稍向上提;两掌放身前,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着床;头稍向前钩,形似螳螂。两眼 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此法容易掌握,每次练功半 小时,对调理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患有显著效果。歌诀:侧身着床形螳螂,臂垂环肘插附掌。右侧向上舒肝库,头向前勾臂稍扛。抵腭 闭口眯视详,片刻入眠八炷香。行禅法:双臂环肱身心正,起落迈步威仪风。外圣内王息念照,行道菩提显自性。合掌归心收念觉照,身正心明,全身调柔松静,背顶肘垂,步法轻盈安逸,缓缓运行,呼 吸合步,步随息念,念导意合。处处觉知感受内心当下的意识活动,行动运走中身心意契 和谐戒定慧,达物通体,觉二即一,快慢相依不增不减,合悟自心。功法诀:起身随念,观照本真°器皿成物,笃摄六根。呼吸觉知,人深导心。四肢毛 髓,无不同尊。起落觉受,当下念闻。色触六识,误报行迹。空有不二,性本实义。

(《正宗少林绝技》)第二章内功行第一节易筋洗髓功《行身功》第一式:环拱正心,势诀:观。心法:合掌拱立心不摇,左右舒伸肝肺调。双手插云理三焦,仰面朝天固肾腰。曲胧 折臂和脾胃,河车运动坎离交。屈伸俯仰行功满,皮肤筋骨髓坚牢。起功时,正身合掌两脚一肩平,脚呈八字分开。合掌下划前排掌(指尖对前),两掌阳 掌外摊,向身体两侧外分从下往头上方环圆,手臂定于上、双手礼敬迎接天地万物的福德 智慧之正念气,下沉于丹田弥陀印。顺时针揉腹3圈,双手运气一次,两边分手起掌平与 肩翘掌,内横环抱左手阳掌在下朝上,右手握拳在上,放于胸前中廷托住右手,脊柱中正, 端头正项,耳朵下垂于肩中,鼻子照心窝,敛目收神,目光内平视一尺之处。牙齿未扣,舌 抵上腭,微微提肛,鼻息自然呼吸。定气调息,排除杂念,专注一处,净化身心。当一切安 定松静后,由口缓缓吐气,由鼻缓缓吸气,连续三次。接下式。

第二式:献杵行禅,势诀:行。心法: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接前式,两手反向交叠向前,回抱合掌,收于胸前,指鼻相照,十指扣捋气至丹田,屈伸 双掌从下向上挑掌,收于中廷如拜佛状。如前式,吐气三口,吸气三口,接后式。注意:出人气毕,仍保持舌抵上腭。其余要领不变。第三式:天龙亮爪、法诀:排。心法:心空身自在,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接前式,两手交错扣掌,曲形前伸出,缓而收回于胸横拉十指,双掌分开后提肘掌对 上,尽力向前推出,念所有浊力一排而尽,腕直掌立,手臂平直。掌腕部于肩平。均自然呼 吸三次,平掌收回,接下式,其余要领不变。第四式:双凤朝阳,法诀:展。心法:进止有次第,粗细不相违。譬如善调马,欲住而欲去,息心达本源。接前式,双掌外环一周吸气纳新,收掌时仅做屈肘动作,两掌在肩上环圆相对抱,腕臂 与肩保持端平,双立掌收回放于肩井前,上应脸两侧,如双凤朝阳。计自然呼吸三次。其 余要领不变,接下式。第五式:大鹏展翅,法诀:推。心法: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一致分之莫可离。接前式,将两肘微后拉再向左右推开,掌心对左右,肩臂平直,如逆水行舟又如飞鹰展 翅。计自然呼吸三次,接下式。第六势:金刚托塔,法诀:举。心法:以念念为续、以无念为宗。两目内含光、鼻注息运微、摄心清气、五观合一。接前式,将双手下划丹田再向头上托起,掌心朝天,双掌有托塔负重之势。计自然呼 吸三次,然后两掌沿左右肩角顺下,接下式。第七式:三峰峙立,法诀:照。心法: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澄湛以求体。接前式,两掌心变为翻转朝前的顺掌下落至头两侧,臂膀下垂,屈肘,掌、腕、肘、臂垂 直自然,两腋松收,使掌与头部像三峰峙立。计自然呼吸三次,接下式第八式:龙探右爪,法诀:扭。心法: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契悟禅机。接前式,将左手从右腋下向后操抱右肩后肩胛骨,同时将右手顺胸前向左前撑,如探 物未得之状,手臂与肩平,头也向左扭。计自然呼吸三次,接下式。第九式:龙探左爪,法诀:扭。心法:不依于形,不依于意,不依于空,不依于地水火风,不依行住坐卧,随观人心,随 念皆除,本来无相,念念不生。接前式,左手抽回,右手由左向右划弧线抬起,与左手形成抱球式旋转,当右手转下, 左手翻上时,右手趁势从左腋下向后操抱左肩后肩胛骨,左手从胸前向右前撑,也如探物 未得之状,手臂与肩平,头也向右扭计自然呼吸三次,接下式。

第十式:三学通气一,法诀:降。心法:通五蕴安四大,明五行收七窍。排浊气理三学,闭漏器行三昧。接前式,将两手收回至腭颈下,掌心下,手臂平端,两掌指尖一拳距离。如外推物状, 两手食指叠叉相交,两臂平端,放于颈间。呼吸一口,接下式。第十一式:三学通气二,法诀:托。心法:观照般若是始觉,实相般若是本觉,由回光返照的始觉,逐步息妄显真,观力愈 强,定力愈足,定慧互资,则始本合一,如珠吐光,还照珠体,诸妄既息,寂照现前。接前式,两手叠交依身顺势下按于丹田。呼吸一口,接下式。第十二式:三学通气三,法诀:排。心法:行起解绝,唯寂唯照。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即是中,忘照何曾有先后,一 心融绝了无踪。此式接前式,将两手松开,并拢,阳掌向前抬起对肩,手臂用力向前一撑,撑时呼气,松 时吸气。一撑毕,接下式。第十三式:三学通气四,法诀:折。心法: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我有,解散还 太虚接前式,两掌随两臂外展向左右分开,两臂平展,掌心斜朝前,分之左右两边时稍用力 一排,随之呼吸一口。两掌向左右后方划弧,背与身后,一手阳掌下,一手阴掌和于上。以 掌带臂尽力向下掷,随之呼吸一口,接下式。

第十四式:托天镇地、法诀:顿。心法: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净、不为三毒逼。接前式,两掌松手曲臂垂直上提,平肩掌心向下。上至头上划弧而上高举,至头顶两 腕交叉,脚趾挂地,上下身直,两臂左右旋转分开,两掌尽力往上托(用呼),往下一镇(用 吸)。接下式。第十五式:悬吊如钟,法诀:摆。心法:妄念不流,心地空净,寂照同时,灵光独耀。接前式,仍脚趾挂地,将两手合拢于头上,两掌相合直伸,使手臂如吊环,身如悬钟。 呼吸三口,接下式。第十六式:醍醐灌顶,法诀:仰。心法:凝心如定,住心观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接前式,立起脚跟,将举掌慢慢从头上落于胸前,臂平合十,指尖肩平。立定脚跟,合 掌与头部保持原距离同时缓缓后仰,目光向体内反观。后仰主要是头与掌臂的变化,倾斜 不可过,过则易倒。醍醐灌顶呼吸三次,吸有提气升督之感,呼有降气下任之感,呼吸毕, 缓缓顺势转回合掌式,接下式。第十七式:法界定心,法诀:定。心法:气法昆仑巅,四达坑阱注,百脉通念念。能观心性,名为上定。心忘即境空,境 空即心灭。接前式,双掌外分旋转内抱球式,定气怡神,行禅人心,随之一呼吸,接下式。第十八式:佛光归元,法诀:化。心法:立定心勿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接前式,翻转两掌对内,左右交替摩腹6次,抱与丹田,起双掌从胸前交错环圆一圈半 收于中廷,换为弥陀印收于丹田,吞津三口。调心定气,使呼吸顺其自然一出一入,由快转 慢,由粗转细,达到似有似无为佳。内功行身功法完毕。

浏览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