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万事、万 物、万象最为隐蔽的部分,是通过表象来得以实现的,是不能用简单、直观、表面方 法来认识的,必须透过现象来看待本质。中国武术技法的本质即中国武术技法本身 所固有的、决定中国武术技法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通过动作、运动、攻 守来表现的,是绝对不能用直观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生死决斗来看待的,必须透 过动作、运动、攻守、对抗、作战、保健、娱乐、修炼、益寿等九大现象来观察、认识、分 析中国武术技法的根本属性。

一、中国武术技法的概念

在中国武术中,武术技法又称武技,简称技亦称拳术、拳脚、白打、徒手攻守,是 指中国武家以身体为根本、思维为前提、胆识为基础、以劲力为根本、谋略为依据、 计策为手段、九卫为武器、功夫为依托、招制为方法、套路为记忆的徒手攻守、对抗、 作战,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三大要素功技艺中的中流砥柱,是具有承上启下轴心作 用的中坚环节。

在中国武学中,武术技法是指以肢体运动动作为核心的中国动文化的集大成。 其最基本的运动动作过程就是学练、锻炼、修炼。其中学练又称学技、学拳、学拳脚, 锻炼又称打拳、耍拳、练拳,修炼又称康复修炼、健康修炼、长寿修炼。它们是武术技 法的记忆,是技法熟悉的过程,是武术攻守、对抗、作战的核心,是中国武家对中国 武术技法的学习、练习、温习,是武术表演、演练、娱乐的前提,是研究中国武术运动 的实质部分,具有以技出功、以技化艺、以技化斗、以技化攻、以技化战、以技化谋的 开发作用。

在中国武文化中,武技攻守简称手搏、格打、格斗,又称技法攻守、技法对抗、技 法作战,是指中国武家对战友、对对手、对敌人的攻守斗争、对抗、作战,这是中国武 术技法运动的核心主体,是武家立足的前提,是武家关注的焦点,是武术获胜的根 本,是武术攻守、对抗、作战的精髓,是研究中国武术运动的立足点,是世人破旧立 新的依靠,是人们翻天覆地的支撑,是人们拨乱反正的根本动力,是人类以技为攻 守、以技为对抗、以技为作战、以技为立足、以技为获胜的经典。

二、武技实质的永恒性

武技的实质就是动,就是人的动作、攻守、运动,就是智斗、格斗、战斗。这所有 的一切都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都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进 步而进步的。也就是说,人类如果离开了武技的实质也就不是人类了,人类如果始 终放弃武技实质的建设就会变的不振、受辱、挨打,人类如果始终高度重视武技实 质的建设就会变的健康、强壮、勤劳、勇敢、繁荣、昌盛。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是不 能疑惑的。

从黄帝时期起,中华儿女就确立了 “修德、振兵、治气”是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 孙永远绝对不准破弃的人生必须,是所有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成人、为人、做人 的必须,是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所必须终身修炼的立世之本,这便是以武技为主 体的最早的武术基本内涵。其中,修德的实质就是让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明了哪 些是必须破的、毁的、颠覆的,哪些是能破坏、损毁、颠覆的,哪些是绝对不可破坏、 损毁、颠覆的。比如人间三情即亲情、爱情、恩情,就是绝对不准破坏、损毁、颠覆的。 因为,这是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成人、为人、做人的核心,是人生之本、人活之根、 人存之质,是做人的依靠、做事的依托、做局的依附。所以说,对修德的破坏、损毁、 颠覆就是在反人类,自然也就不是正常人了,必然会遭到世人的攻击、杀戮、毁灭。 振兵的实质就是作为武家乃至炎黄子孙,必须掌握主宰动物、人类、世界所必须的 功技艺。它让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明确哪些是自己攻守、对抗、作战所必须的永 远不可动摇的功技艺,哪些是自己生活、劳动、工作所必须的功技艺转化,哪些是自 己锻炼、保健、延年所必须的功技艺转化,哪些是自己运动、表演、娱乐所必须的功 技艺转化;治气的实质就是必修随时提醒、实施、落实人的道德、礼仪、规矩。就是让 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知道,哪些是该振兴、提倡、弘扬、保护、捍卫的,哪些是该制 止、惩罚、管制、打压、铲除的,哪些是该静止、杜绝、扼杀、消灭、捣毁的。

所谓修德,是说武家以及炎黄子孙都必须首先做到的成人、为人、做人所必须 的人间九德,即团结、凝聚、抱团、知情、懂爱、达恩、崇兵、尚戎、擅武等。从武家的九 德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人的获得、胜利、赢取,都是周边所有参与者共同奋斗的结 果。

三、中国武技的一性地位

中国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影响,对真正的炎黄子孙来讲是极其 深远和刻骨。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只有在千年不振、百年耻辱的岁月里,武是被 众多武盲所厌弃的。在其余四千年繁荣、昌盛、发展的岁月里,武一向是所有炎黄子 孙绝对不敢懈怠、处世立世、发展创业的硬道理,始终是炎黄子孙成人、做人、为人 所必须首选的知识、辨证、计策、谋略、功夫、技艺、方法、手段、技巧,是人类生存、发 展、进步的必须。

人类是高级动物,具有极为高级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竞天择 (动物世界的四大生存规律)特性。在极其残酷的现实面前,人类不得不承认,武是 人类斗争的底线,武是人类存活的前提,武是人类立足的本钱,武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依托。

在客观现实的人类社会斗争中,每当斗争强度超过情、理、法、德、道(攻守五 度)后,也就没什么人味可言了,留下的就只有动物世界的四大生存规律了。这就意 味着,任何没有武来支撑的人、事、局,至少都是十分艰难困苦、卑躬屈膝、落后挨 打、被人奴役、任人宰割的。为此才有文公必须武备之说。所以说,在武的面前人类 一切都是第二性的,是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

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一脉相承,都具有极强的两面性。武不仅可以毁 灭、控制、宰割人类的一切,使许多武家认为该消灭光的东西不复存在;而且可以捍 卫、保卫、护卫人类的一切,使许多武家认为该存在的东西而永久牢固。这就是中国 武技,乃至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绝对不可含糊、不可动摇、永恒牢固的一性 地位。

四、中国武术技法的根本

中国武术技法是人类开展人与人徒手攻守、运动、调和的理论基础、实践技术、 经验总结。其根本的内涵就是黄帝所提出的“修德、振兵、治气”。其中,修德即中国 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首先所必须进行的武德建设,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成人的大 前提,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做人的根本理念,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做事的根本准则,是 每一个中华儿女做局的主旋律;振兵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首先所必须学 习掌握的攻守斗争所依托的功夫、技术、艺法,是人类主宰动物世界、人类世界的根 本,是人类斗争的底线,是人类获胜的本钱,是中华儿女做人、做事、做局的大前提, 是中华儿女战胜对手的中流砥柱,是中华儿女消灭敌人的徒手技术,是中华儿女阻 止恐怖、制止犯罪、平息动乱的铁手腕硬道理。所以说,离开攻守内涵的武技也就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技了,故离开攻守内涵的武术,自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 了;治气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首先所必须学习掌握的攻守教育和训练的 打骂、惩罚、制裁,是高级动物的人向文明人转变的必须,是初级的人向高级人转变 的必须,是人类成人、做人、为人经验的结晶。

五、中国武术技法的底蕴

中国武术技法是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中的五大主体论著之一,与其密不可

分的二十多本专业论著,都是黄帝、姜太公、关公、郭子仪、杨继业等炎黄子孙一脉 相承的集攻守、娱乐、保健为一体的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其以北路拳为框架,以传统 武术运动为基调,以当代中国武术现状为依据,以古今中国武术的科研成果为依 托,以未来中国武术发展为蓝图,以陈盛甫、张维康、李志英、董渝峰、王信德等众多 武家泰斗的理念、辨证、经验、教训、功夫、技艺、招法、套路为基础,以张氏家族祖上 传承的大量医武道等相关抄书、传记、经验总结和《万格一统》为蓝本,历经自己几 十年来千辛万苦的研究钻研撰写而成。是古今稀缺且极具科学内涵和武术一统意 义的中国乃至世界性的动理、运理、格理专著,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现实的指导 意义以及深远的历史价值。

六、中国武术技法的实质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武术技法源于中国古人的攻守本能,源于中国古人的攻 守意识,源于中国古人的斗争必须,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三大要素功、技、艺中的中 流砥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斗争中所集累而成的一种徒手攻守运 动动作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相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长期影响和渗透之 下,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以丰富的徒手攻守方法,植根于武术,贮藏 于广大民间,并融防身、健身、强身、修身、养性、克敌、娱乐、康复、锻炼为一体,代代 相传,经久不衰,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人体徒手运动动作的总和,一直是构成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国武术的三大要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俗文化对武术技法,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和渗透。原始的武技就是非常直观的踢、打、摔,进而又有了深入性的拿、搏、撕,最 后又有了心身性的和、仿、行,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九大武术技法。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由于封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长期发展、积淀,使中国武术, 尤其是武术技法更加思想化、系统化、规范化,最终成了一门人体运动科学,即以武 术运动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此,我们对中国武术技法不能简单地看成只 是攻杀战守,也不能复杂地看成是无往而不胜,中国武术技法就是实实在在的武术 运动动作的禀性主体。人类只要围绕武技进行建设,就会身体健康、体质增强、精力 旺盛、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给人类带来无比的好处、财富、利益。

七、中国武术技法的基本构筑

世间的万物在变,中国武术技法的构筑也是与时俱进的。从漫长岁月走过来的 中国武术技法,今天的构筑和往昔的构筑及所涵盖的内容和形式,虽说有所差异, 但其攻守的本质属性始终是高度统一的,方法技巧始终是一脉相承的,理念思维始 终是不断深入的。

武术最初的构筑即修德、振兵、治气,振兵的主体就是以功夫为基础、以艺法为 追求的武技攻杀战守。随后武术的构筑即修德、振戎、治气,振戎的主体就是以功夫 为基础、以技法为支撑的武艺格杀。最后武术的构筑即修德、振武、治气,振武的主 体就是以功夫为基础、以技法为支撑、以艺法为手段、以制止滥杀无辜为目的的武 术攻守竞争、娱乐表演、康复保健。今天的武技构筑即以踢、打、摔、拿、搏、撕、和、 仿、行等九技为核心的攻守竞争、娱乐表演、康复保健。

浏览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