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从道房禅师,受行止观。房即跋陀之神足也。既受禅法……便诣少林寺 祖师三藏,呈已所证跋陀曰: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乃更授深要, 即住嵩岳二寺僧有百人,泉水绕足。忽见妇人弊衣挟帚,却坐阶上,听僧诵经。 众不测为神人也,便诃遣之。妇有愠色,以足蹋泉,水立枯竭,身亦不现。众以告 稠 稠呼优婆夷,三呼乃出。便谓神日:众僧行道,宜加拥护。妇人以足拨于故 泉,水即上涌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岩,乃以 锡杖中解,各散而去。这是唐朝初期关于僧稠神迹的记载,作为史实,或可怀疑,但作为宗教信仰,却是真实 的,我们可称之为信仰真实。僧稠为少林寺开山祖师跋陀弟子,继跋陀后住持少林°他的 禅法和神迹提示我们,少林功夫在信仰层面的直接源头,就是少林寺开山祖师跋陀的禅 法。这是基于禅法之上的神迹和超常能力信仰的表现。至唐朝中期,由于《妙法莲花经》 的盛行,观音菩萨愿力信仰开始兴起,少林功夫的信仰又出现了新的形态唐张篇《朝野 佥载》“稠禅师”条: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假,常角力腾阵为戏。 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乃入殿中,闭户寸包金刚而誓 日:“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汝以力闻,当佑我。我捧汝足 七日,不与我力,必死于此,无还志。”约既毕,因至心祈之。

同样是僧稠行迹,信仰形态已经有所改变,前者是禅法,后者是愿力。在少林寺历史 上,愿力信仰至金朝仍有所表现,今少林寺碑廊东壁尚存金初祖端禅师住持少林期间所立 《那罗延执金刚神像》碑,碑上那罗延执金刚神手执金刚杵,裸胸跣足,威风凛凛。碑上部 有文,录文如下: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天身吉祥无边力印先须安净身心坐定,以两手四指 向掌内交叉,仰掌向上,指亦向上,直竖二大拇指,各附二食指侧,大拇指来去,咒曰:踏建佗,哪,那罗延提菩斯;讫柳,嘘孥,讫柳,嘘孥,莎诃。经云此神即观音示现。若人尽心供养,持此印咒,则增长身力,无愿不获,灵验颇多。 口能具说以灵验,故学其印、求其咒、模其像者多。故立石,以广其传。住少林祖端上石此段文字表明了那罗延金刚神信仰作为观音菩萨愿力信仰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方式。 文中所称“经云”,即指《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示现执金刚神一 项,故说“此神即观音示现“。

在元朝至治年间(13197322),凤林禅师住持少林期间,那罗延神被尊为少林寺护法 神,“开创伽蓝堂”供奉,即今之紧那罗王殿.至元末明初,那罗延金刚神愿力信仰又被赋 予了全新的内容°据正德十二年(1517)少林住持文载禅师立《那罗延神护法示迹碑》,录 文如下:原夫释迦文佛,示现周昭王甲寅岁。至后汉明帝永平中,教法始传中国,至 洛阳首建伽蓝,肇自白马寺焉。凡天下寺院,皆有护法神而守护之,乃曰护伽蓝 神口按传灯录:隋开皇中,天台禅师居荆州玉泉山,有神通谒称蜀前将军关羽,以 战功庙食此山,闻师欲营精蓝,愿应役事,七日而成,捷出神巧,事闻丈帝,敕封 玉泉山护伽蓝神。且如少林寺者,乃后魏所创,历隋至唐宋间,未闻何神为伽蓝 守护之神也,无典可考矣。今其伽蓝神,据景躅集所载,乃大元至正十一年辛卯 三月二十六日巳时,颍州红巾初起大乱,来至少林寺。有一圣贤,先在厨中作务, 数年殷勤,负薪执爨,蓬头跣足,单辉形赤,朝暮寡言,不动众念,无姓贯名,常修 万行。至日红巾临寺,菩萨持一火棍,独镇高峰,红巾畏之而退,则时即没,后觅 不见乃知菩萨示迹,永为少林寺护法,坐伽蓝之地。僧人子用记。子既睹景躅 集,常欲述文,以彰神功。乃谋于众,今本寺僧周载、洪然,慨然命工,勤诸于石, 始将来有所考焉。命记之述之如左乃为铭日:维兹梵刹少室之阳般若悬识鼻祖道场守护伽蓝那罗延王神咸烈烈难尽 赞扬凡有祈祷必赐祯祥善恶报应影响难藏护法护人乃隆乃昌惟神鉴格电 瞩雷舞皇国亿兆法社增光灵山付嘱永作金汤住山稽首灵咒昭彰至此,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少林寺功夫所崇拜供奉的神格,已经成型明朝中期,那罗 延执金刚神被寺僧误称为紧那罗王神,从此代代相传,沿袭不改,傅梅的《嵩书》(明万历 四十年,1612年)、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等,皆有采录 程 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还记载了哈嘛师(西藏喇嘛)在少林寺授武事迹:嗣有哈嘛师者,似亦紧那罗王之流亚,曾以经旨授净堂,以拳棍授匾囤。匾 囤尝救人苗夷中,苗夷从尊而神之。

程宗猷曾在万历初入少林寺习武十几年。在他的心目中,哈嘛师已被视为神僧了。 又,明朝名将俞大猷应诏自云中(今山西大同)赴福建沿海抗倭途中,亦因为“予昔闻河南 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指棍术)”,特地取道少林寺观武。即使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明朝嘉靖年间少林寺武僧赴江南抗倭事迹,僧人们也并不是 以世俗眼中的僧兵形象,而是以紧那罗王神的形象出现的。郑若曾《僧兵首捷记》:天员引骑兵左右闪开,诱贼前进。贼先发矢,僧兵亦发矢。天员传令停射交锋。无极摧阵,呼伽蓝三声,大喊:杀!杀!僧兵临战暗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巾蒙头,疑为神兵,胆已褫落。文中的“靛青涂面”“伽蓝”,就是紧那罗王神形象。在上述所引的材料中,我们不难 感受到明朝少林寺浓厚的紧那罗王神信仰氛围,以及在这种浓厚的紧那罗王神信仰氛围 中少林功夫的具体表现。少林功夫作为一种佛教文化,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持咒。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云南鸡足山志》“匾困和尚”条:匾国和尚,不知何许人,居百接桥东土龛。日惟种圃,夜则珈趺,常以草席为 困,趺坐其中,形稍匾国,故人呼为匾困和尚,人传师持紧那罗王神咒。

匾困即匾囤。匾囤为明代少林寺高僧,以神异闻名于世。其所持咒语即上文金初祖 端禅师住持少林期间所立《那罗延执金刚神像》碑上所载之咒文。上面我们从禅法、愿力、持咒等三个方面,对少林寺功夫作为佛教文化的特质做了初 步的介绍。信仰是宗教存在的前提。没有信仰,宗教就不成为宗教了。少林功夫是从佛 教信仰和修行中演化出来,并发展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形态,这是历史事实。佛教作为宗 教,确实有着与世俗社会有别的信仰、人生目标、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少林功夫的发生 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于人类超常能力(神通、神异等能力)的信仰,在世俗 社会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被视为迷信;但在佛教徒看来,实在是最正常不过了。如哲 人曾讲:人类未探索开发到的领域,并非代表不存在,只是能力的问题。

禅武巨匠之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 人。释迦牟尼佛的生卒年代,有着不同的记载,各种说法之间出入很大,难以统一。大致 来说,佛教一般以公元前624—前545年,或公元前623—前544年为释迦牟尼的生卒年 代。认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年应为公元前486年,据其年寿八十岁的传统说法上推,其生年 当为公元前565年0悉达多太子在8岁的时候,净饭王聘请了全国最杰出的文人和武士,来教导他,但是 太子不但是文章盖世,而且是武艺超群。看一天,太子就请问老师说:“世界上的仙书和梵 书一共有九十四种,现在你教我哪一种呢?”这位老师被太子问得哑口无言,心里生大惭 愧。后来净饭王又为太子请了一位武艺高超的大力士,名叫孱提提婆,这位老师他想教太 子所谓九十二种兵法,而太子对这些兵法都非常熟悉,使孱提老师,生大惭愧,当下就反拜 太子为师了。有一次太子和很多释迦种族的人比武,拿了宫中遗留下来最好的弓,一箭就 射穿了七个金鼓。有一次又与他的堂弟,提婆达多和难陀二人比武,太子用左手提起一只 大象,右手托住大象,把它掷于城门之外,大象堕落的地方,居然陷成一个大坑,所以古印。

浏览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