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 种体验所形成的艺术感染力并不低于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给人的感染, 这就是中国武术意境之美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力。
4.7武术管理学理论创新
武术管理学是武术组织中的管理者对武术行为中的一些客体通过实施计 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协调组织内其他人的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 用,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的一门学科。对于武术管理学来说这是一门新型 的学科、研究成果较少,而且本研究体系也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理论 建设。“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同志指出,现代体育发展离不开三件东西: 一是'硬件’,指科学技术、场地设施;二是'软件’,指科学管理;三是’活 件’,指人与人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哪个国家抓住了科学管理,体育就很快 上去了。”。就武术的发展来说,如何搞好武术比赛的管理、武术组织的管理、 武术馆校的管理、武术产业的管理、民间武术组织管理等诸多管理工作,也就 是搞好武术的根本和基础,因此我们要对武术的管理深入研究,以提高武术的 发展。首先是构建武术管理学理论体系。武术管理学是提高武术行为效果的一 门重要学科,而我国古代文化中对管理的认识与现代管理机制并不是很吻合。 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全新的目光审视武术管理学。要深入研究武术管理的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武术管理系统、管理过 程与职能、管理依据、管理程序等武术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其次我们要深入研究武术管理中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武 术计划职能主要考虑到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进行组织;二是如何配置资❶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管理学一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5-16. 源;三是如何进行控制;四是如何应付未来。组织职能则要考虑到人员的配 备,规章制度的制定,各部门的协调等相关问题。控制职能则要通过计划控 制、目标控制、预算管制、规章制度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综合控制等一些控制方法和手段对武术活动或竞赛进行控制,以便更有利于武 术工作的开展。最后我们要学习武术的管理、社会武术的管理、民间武术的管理、武术 运动训练的管理、武术竞赛的管理、武术产业的管理、武术科研的管理等一些 具有特性的具体管理层面。而对于这些具体的管理工作我们要深入研究客观情 况,制定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管理工作 起到真正的作用。
4.8武术哲学理论创新
武术哲学是武术运动一般规律的学说。武术哲学是武术体系中的最高层 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武术实践和武术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有关 武术运动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学科。同时,武术哲学也是运用各种西方的哲 学观点和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观点以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对武术这一文化运动 体系的规律进行研究与阐释的一种理论体系。武术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古 典哲学基础上的,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理论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运用于武术运动和武术科学发展的实际。它所涉及的内容是人们认识武术运动 系统必须具备的各种最基本的观点,认识武术问题的整体系统观念,武术文化 论、价值论,武术科技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进行武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等,通 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研究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能与武术专业结合起 来,做到更加具体深入,更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开展武术 哲学思想研究能从宏观上为探讨中国武术现代化道路和制订武术发展战略提供 理论武器,有助于研究武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相互协调,互相渗透等。当前我们对武术哲学的研究大多还停留于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武术的影 响和作用之描述和解释之中。如陈义认为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 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合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概 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易经哲学,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 卦哲学;道家哲学,即“道生万物”观、“反者道之动”辩证法、“气论”;儒家 哲学,即“爱人”与“知天”。。温力在其所著的《中国武术概论》中专门有一 章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天人合一”的观念使武术的创造强调 师法自然;“知行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时代武术发展的价值 取向;阴阳变化是武术拳理的理论基础。。但是从辩证的理性角度来研究为什 么武术中能体现出这些传统哲学思想,它的形成过程什么样。此外对武术哲学 思想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在当前这种状态下如何使这种武术哲学思想得到近 一步地升华和发展,以便更好指导当前武术的发展。对武术哲学理论进行创新研究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武术哲学思想进行深入 细致的研究,重视武术哲学思想的实践研究和应用研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 究和综合研究,最终使武术哲学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和方法。此外,武术要想在世界上进行全面的推广和普及,就必须下大力气研究中 华武术背后的传统文化哲学内涵,并特别要注重在武术技法的传播中注入文化 哲学思想的传播。武术是一项运动但又高于运动,因为在武术背后有中华五千 年的文化传统思想作支撑,所以我们在研究武术哲学理论时一定要以全球发展 的眼光来看待武术,研究武术。应当把对武术的认识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充分 揭示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武术不仅可以健身、防身, 还可以修身养性、完善人生,对人类的发展有新的贡献武术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创新5.1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武术生理学是研究武术运动过程中人体各种机能的变化规律,指导人们 合理地从事武术锻炼与训练的一门学科,并研究与阐释人们在进行武术运动中 各种运动技能和机理的变化规律。如武术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武术功法形成 的生理学基础、武术运动对人肌体的生理影响等。同时进行武术生理、生化各 项指标的测定与运用,并能够为武术的教学与科学训练提供生物学理论依据, 广大武术工作者应掌握这一学科.完善武术传统教学与训练的模式,更科学、 更有效地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大力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与应❶ 陈义•析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2): 60-62.© 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 70-110. 用,为更好地弘扬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近年来随着武 术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广大武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用运动生 理、生化的基本方法和现代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指导了武术教学与训练的顺利 进行,并为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武术生理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研究 来说,还是成果较少,研究水平较低,研究方式较为落后.:武术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武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武术功法中的生理学基 础,武术动作对肌体的影响,生理学对武术训练的指导意义等。而武术生化学 研究的是武术运动的代谢特点,武术运动中影响生化的因素,武术训练的生化 分析,武术内功修炼的人体生化变化等。目前运动生理生化学的研究成果已 经阐明,运动时人体内的能量供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分为两种代渤 类型: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这两种代谢类型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磷酸原 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强度,各能量 系统占不同的比例。了解各系统的能量贮备、消耗、恢复的特点和规律,有针 对性地从事科学训练,发展专项运动所需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能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武术作为我国独有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同样有其特有的物质、能量代谢特点,而且武 术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因此对武术中每一专项进行能量代谢规律及特点的研究,进而发展该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才能使武术运动更好地发展下去。 所以,武术运动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是武术运动生理、生化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
浏览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