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武术史学理论的研究整体上处于一 种边缘化地带。武术史学理论创新要注意,其一是对武术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 要加强。其二是对武术史学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与加强。其三是加强对武术史上 的历史名人的研究。其四是对武术史上的一些重大事实进行集体研究。武术教育学主要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武术运动的实践 理论去研究武术运动中对人的教育作用和进一步提高武术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水平,同时也要根据武术运动中人的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 响因素,揭示武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作用因素,为今后武术教育打下理论基 础。其一武术教育理论的创新首先要确立武术在现代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其二中国武术要确立自己的学科体系特别是文化理论体系。其三是从具体教学 出发制定适合中国教育体制的武术教学模式。武术伦理学是研究关于武术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它研 究的主要对象是武术道德,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武术在社会存在 和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完美自身,完善它与社会的关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炼习俗和规范,并通过人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 对人产生影响.从而真正起到自我修行的功能。武术伦理学理论创新首先要确 定武术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其次要明确武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 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武术伦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价值和意义等一些基本性 问题。最后要研究武术伦理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挖掘在修行武术当中对人的情感意志形成的影响作用。武术美学是研究武术运动中美的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探讨武术美学的 规律并研究用于指导武术实践。武术技艺之美,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有着强烈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武术意境之美,中国武术套路所表达出来的艺术特性和美的 创造表象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实,而武术套路中的技击动作乂都是武术自身 发展所演化形成的一种搏击之美,像中国传统武术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优美矫 健的动作,均衡的姿态,恰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以及强烈而舒展的动作等, 所有这些动作表现出来的都是极具象征性的意境之美。武术管理学理论创新就是武术组织中的管理者对武术行为中的一些客体通 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协调组织内其他人的活动,发挥各种 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的一门学科。因此,首先是构建武术管 理学理论体系。其次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武术管理中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最后是我们要学习武术的管理、社会武术的管理、民间武术的管理、 武术运动训练的管理、武术竞赛的管理、武术产业的管理、武术科研的管理等 一些具有特性的具体管理层面。武术哲学理论创新研究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武术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 研究,重视武术哲学思想的实践研究和应用研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和综合研究,最终使武术哲学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和方法。此外,武术要 想在世界上进行全面的推广和普及,就必须下大力气研究中华武术背后的传统 文化哲学内涵,并特别要注重在武术技法的传播中注入文化哲学思想的传播。 武术是一项运动但乂高于运动,因为在武术背后有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思想 作支撑,所以我们在研究武术哲学理论时一定要以全球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武 术,研究武术。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就是研究武术运动过程中人体各种机能的变化规 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武术锻炼与训练的一门学科,并研究与阐释人们在进 行武术运动中各种运动技能和机理的变化规律。首先是武术生理生化学创新要 研究武术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其次是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要研究武术 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再次是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要研究武术运动对心 肺功能及循环系统系统的影响。最后是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要研究武术运 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武术医学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研究武术运动中人体的结构组织变化,武术 技击对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以及武术运动过程中跌打损伤 的治疗与康复的一门学科。在传统中国武术中许多技击理论都有一定的中医理 论作为理论支撑,而现代武术中更应该重视医学理论对武术的指导作用。武术生物力学主要任务是研究武术运动中力学特征,确定武术运动的技术 原理,为武术运动的技术动作提供必要的力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提供改进武术 技术动作中必不可少的力学依据。首先,要解决武术运动训练或教学中如何把 握每一个动作的力学原理,并能理解或讲解清楚。其次,武术生物力学理论创 新要充分运用生物力学基本原理来研究武术动作和技术。最后,武术生物力学 理论创新要注意运用生物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武术心理主要任务是剖析和研究在进行武术运动中人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注意、意志、情感的特点和它们在武术运 动中的作用,并进而研究武术运动中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同时还要研究武术教 学、训练、竞赛、继承、发展中的心理学问题。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首先要考 虑到武术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建立。其次,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要注重对武 术动作的模仿阶段研究。再次,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要注重对武术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研究。最后,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要注重对武术动作的动力定型阶段 的研究。武术训练学主要是从方法学的角度研究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需要特 别指出的是武术运动的实践活动是武术训练学理论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 首先,武术训练创新要以技术训练为主,而技术又寓于动作之中。在武术训练 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归纳起来主要有:渐进法、移植法、组合 法和独创法。此外,在武术训练创新过程中还要强调科学性、超前性、还要强调针对性。参考文献王岗.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 ( 4 ) : 34-37.程大力.体育文化历史论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15-216.江百龙.武术文化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3-14.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M ].长沙:岳麓书社,2003: 34-35.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 45-46.郭志禹.论观念转变与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10): 1301-1302.[7 ]王岗.以反求正与以正求正[J].体育文化导刊,2006 (7): 48-51.王岗.武术国际化的方略:维系传统与超越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5 ( 4 ) : 67- 69.费孝通.乡土重建[M].上海:观察社,1948: 151.110]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门程大力.武术绝大部分内容产生于、用于私斗[J〕.武术科学,2007 (4): 1-3.刘峻骤.中华武术文化与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101朱惠兴.书法武术同精神[M].北京:中华武术,1987: 34-37.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L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253-254.L 16J周有光.现代文化的冲击波[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 50.[17 J乔晓光.传承活态文化•新华文摘精华本:2000年-2008年•文化卷[M ].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9: 131.[I8J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I].体育文化导刊, 2003 (4): 17-21.[19 J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补篇)[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6.L 20]袁贵仁.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新华文摘精华本:2000年-2008年•文化卷[M ].北 京:人民出版社,2(X)9: 254.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 29.程大力.天人合一是和谐?!——我们武术不拾人牙慧人云亦公[J].武术科学,2005(2): 1-4.李仲轩口述.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M].徐皓峰整理.海口:南海出 版公司,泉敬史,何英莺.武道(日本文化大讲堂)。

浏览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