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竞技体育就是全面发展身体,最大 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 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可以说武术训练学 主要是通过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来达到实现 对运动员的训练的。首先,武术训练创新要以技术训练为主,而技术又寓于动作之中。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随着武术动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难度不断增加,不管是基 础动作技术训练,还是难新动作训练,都对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也要求训练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教练员能否 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动作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一般规律,对动作训练方法和手段有 所创新,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掌握动作的速度、数量、质量,直接关系到高难动 作创新和连接创新能否完成,最后关系到整个训练工作的成败。可见,基础动 作技术创新、高难动作创新、连接技术创新和训练方法和手段创新,是相互影 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从以上分析可知,训练方法手段创新与技术创新 系统各要素有非常密切关系,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败。因此,训练方法、 手段创新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而对训练方法、手段创新的研究是对 技术创新研究的支持保障研究,是技术创新研究的扩大和发展。训练方法、手 段的创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它进行研究将有利于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发展。其次,在武术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创新者根据不同的 训练目的、任务和内容,采用异于传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提高竞技武术训练 质量和水平的过程。通过我们深入教学训练第一线,对教练员进行访问调查以 及查阅大量的有关文献,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渐进法、 移植法、组合法和独创法。渐进法是指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时,教练员对原来已有训练方法与手 段一点一点地进行改进,最后成为一种新的、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武术训 练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中比较常见,在新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它 使多种训练方法与手段经过改进,而变为一种新的、更为实用的方法与手段。 例如武术专项耐力训练方法,从刚开始的仅用一般训练方法到与技术动作的结 合,最后到与成套动作的结合,既增加了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乂提高了成套动 作的熟练性和成功率。移植法是指在武术训练过程中,把其他学科领域和竞技体育其他项目中的 方法与手段,应用到训练实践而起到良好作用的创新方法。例如心理训练法、 监控训练法都属心理学范畴,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武术训练中来,都对武术水平 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由于体育项目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内部联系,所以,武 术训练经常把其他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移植过来应用。组合法是指竞技武术训练时,为了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能力,对已有的几 种或多种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组合,并应用于武术训练的创新方法。其特点就 是充分吸取了各种训练方法与手段的优点。如武术在竞赛期之前,教练员往往 把重复训练法与模拟比赛训练法组合起来应用,既可以提高运动员耐力、熟练 性,又可以提高运动员对大赛的适应性,从而大大提高比赛的成功率。独创法是指武术训练时,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设计一种原来 没有的.并应用于训练实践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出于高难动作的创新过程之 中,创新者为了实现这个动作,会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训练方法。此外,在武术训练创新过程中还要强调科学性。武术训练的科学性性是指 训练手段与方法在结合武术训练进行创新实践时,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发展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科学训练是当代武术训练的一个突出特征。当前 的武术训练,是将现代理论与方法和最新科技手段,应用于科学选材、教学训 练、营养恢复、伤病治疗、保护、器械和场地设施等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应用 科学。因此,我们在对武术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武术训练创新过程中还要强调超前性。武术训练的超前性是指辅助训练手 段创新的超前性。辅助训练手段创新的超前性是指实施创新动作之前,就对实 验创新动作所要涉及的辅助训练器材进行创新,对训练创新动作的辅助手段进 行设计。《孙子兵法》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辅助训练设备及其训 练方法手段的运用是保证武术动作技术超前性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它能把技 术训练扩大和深化,对加速掌握创新动作,对提高创新动作成功率都有超前性 效用。武术训练创新过程中还要强调针对性。武术训练的针对性原则是指对训 练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运动员特点和不同的动作技术特征 来进行,以保证创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科学、实效。从训练实践中部分教练员 的调查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某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某个运动员或学生特 别有效,而对另一个运动员或学生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同样也存在这样一种现 象,对某个运动员或学生学习不同动作,采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会产生 不同的效果。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在进行教学、训练时,运用方法和手段的针对 性问题。因此,在进行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时,必须要遵循针对性原则。


  1. 小结


对于中国武术文化体系而言,应该分为两大部分加以考察,其一是以中国 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武术文化理论体系;其二是以现代西 方引入的现代体育运动文化思想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武术文化理论体系。对这 两大武术文化理论体系进行深入创新研究,构建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不但有 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武术的进一步在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传统武术文化理论是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根本所在,是传统武术的本源。 传统武术文化形成于农业文明之中,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深受中国 传统思想的影响。首先,传统武术文化在理论上要破除封建迷信思维的束缚, 破除陈规陋习的束缚,破除流派分立的束缚,破除门户之见的束缚,引导各家 拳术进行互动式的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次,传统武术文化要根 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对自己原有的文化理念进行改 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最后,传统武术文化理论基础是建立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上的,当然其中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与现代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则显得比较粗糙和原始,而其故有的模糊性和神秘感又 使传统武术理论在推广中不易为人理解与把握。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在其理论 基础上要适当增加一些现代科学理论的成分,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一些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对传统武术理论加以重 新的研究、审视、解释,使其更容易为现代人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传 统武术的推广和传播。现代武术文化理论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武术结合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发展起 来的.在形式上主要以竞技体育化的套路和散打为两大独立活动形式,在人员 配备上主要以教练员为指导主体,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以争取比赛优胜为最高 目标,以竞技体育比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可以说现代武术文化 理论主要以西方体育的理论为主导。现代武术要形成一种全世界都了解的、都 喜爱的现代体育运动。现代武术理论体系要以科学化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武术 的科学体系,必须承认武术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消 除偏见,端正对武术的正确认识。而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武术则面临着新的考验,所以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尽快构建起现代武术理论体系, 从而应对西方体育对我国武术的冲击与影响。武术社会学理论创新主要研究考察的是武术与政治、经济、宗教、民族、 社会组织机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流动等各种社会构成因素的关系, 武术人口、武术群体和社团组织、武术社会角色、社会对武术的需要因素等众 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武术自己的社会理论研究体系。武术社 会学理论要想创新性则必须要以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学理论为基础,从而确 定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和研究 理论。

浏览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