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俗文化推动船拳文化变迁

船拳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中心区域向外传播的过程中所表 现的文化变迁,正是民俗文化创造力推动的结果,“每一个人在讲 述、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种民俗事项时,都可以说是一种创造”。 船拳属于民间体育种类,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表演性、节庆性、 娱乐性,也承载着教育性、休闲性,船拳文化的民俗性体现在它与 节日节庆、时令庆祝的共生关系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船拳防御外 敌的价值逐渐衰弱,但其民俗发展的价值值得深入挖掘。 江南船 拳能够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仅是船拳文化本身的发展,也是 各种民俗文化的相互呼应。 船拳活动带有明显的节令性,每逢春 节元宵灯会、重大的庆祝活动、武术比赛,以及庙会祭祀等活动,船 拳表演赢得了众多的呼声。

二、庙会文化在船拳发展中的作用

庙会文化是船拳民俗文化发展共进力中的中坚力量,庙会之 日,各地船拳队伍云集,既有表演,又有比拼,庙会观众众多,为船 拳的传播提供最佳契机,比如蒋村船拳,“与西溪地区的民俗节庆、 祭祀庙会上的活动融合在一起,与舞龙、舞狮、走高跷、跑旱船等项

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目充分的结合,而且在参加庙会有岸路与水路之分,形成岸路以响 叉开路、链星压阵、锣鼓助威;水路则两船并拢、摇橹前进、锣鼓开 场、各显其能的特点。 大多数的拳师能够身兼数职,不仅能表演拳 术套路,还能司鼓奏乐,平时则舞龙舞狮、习练滚灯,同时还掌握了 许多庙会上表演的项目。 这充分显示了杭州船拳生存空间的广阔 性和群众基础的扎实。 与各类的民俗体育项目的融合,可以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同时更能够满足当地人们在不断增长的文化需 求”。在杭州地区的余杭,“船拳每年清明节,都会不约而同地开 到古运河畔进行表演比赛;另外,每年还会选择重阳节或是农历九 月十三日,拳船组织者邀请当地绅士和族长,将用排销连在一起的 拳船散开,并摆流水席若干桌,此时的活动称拳船‘散福宴’"。湖 州地区每至清明节,练市周边一些尚武的村庄也会开出一舫至几 舫拳船开场献艺。 吴语中“船拳”与“蚕健”同音。 湖州是丝绸之 府、蚕桑之乡。 蚕农祈盼蚕茧丰收,企求蚕花廿四分,就有了清明 “轧蚕花”的风俗。 清明含山轧蚕花,是湖州东南部地区含山、练 市、新市及桐乡一带方圆近50公里,当地群众为祈求蚕事丰收自 发举行的一项民间传统习俗。 “轧蚕花”活动内容众多,有“祭蚕 神”“买蚕花”“吃蚕花饭”,看“踏排船”“标杆船”“打拳船”表演等。 而打船拳则是此项民间活动中的“重头戏”。沈城在其博客里介 绍了船拳与湖州蚕桑文化的共进关系:每年清明节,各地的武师们 摇着打拳船来到含山的山塘港,在“轧蚕花”的活动中进行武术表 演。 打拳船以农船改成,船用檐摇篙撑推进。 摇檐撑篙者都是彪

①张树勇、傅芳芳:《民俗学视野下的杭州船拳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第 9期。

② 《船拳的文化价值与探究》,http://www.cbsbw.com/ypnew_view.asp? id=1437o

③ 《含山轧蚕花》,11t「:/7人卜5.11266. comthread -82391 - 1 - 1.html。 形大汉,他们摇着同一规格的檐,撑着同一规格的篙,一招一式动 作都一样,显得威武气派。 船体上铺有约一丈见方的平板,用以武 术表演。 两侧置威武架,上搁各类兵器。 船舱扎搭成彩楼,中间一 个硕大的“武”字,“武”字两旁挂有对联,无非是“拳打南山猛虎,脚 踢北海蛟龙”之类。 拳师身穿中式对襟衫在前表演,鼓乐手在后助 威。 表演的武术大多是打拳、舞刀、耍棍、举石担、挺石锁、抛钢叉 等。主要是以武会友,切磋武艺,同时也为“轧蚕花”助兴。苏州 地区的苏南庙会,历来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民间文艺百花争艳, 各放异彩。 有打莲湘、挑花担、踏高跷、打腰鼓、舞龙灯、跳马灯、荡 湖船、扛台阁、抬小轿、敲臂锣、划桨船、赛龙船;还有扭秧歌、跳架 官、变戏法、草台戏、小热昏、唱滑稽等。 苏州北桥地区独特的民间 艺术———船头拳像一朵绚丽的奇葩,“擅长打南拳,舞弄十八般兵 器。 每年立夏、中秋节等北桥镇上搞庙会,拳船开到镇市河里来回 表演,最多时有6只‘拳船’船舱两旁插满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 器和五色彩旗,船舱内有一班堂名吹吹打打、拉拉弹弹、船艄上有 头橹二橹一起摇动,缓缓地行驶。 大橹外面还有外式跳,一位灵活 的小伙子赤着脚踏在跳板上,边摇边跳,大橹推出时,小伙子的身 体几乎仰到河面。 船头前面的站两位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一手叉 腰,一手握牢竹篙,船到尽头转弯时,全靠撑篙人力气和技巧,一篙 掉船头,不能碰到岸头”。 在温州地区,海岛人民在搏击风浪、捕鱼 劳作的日常生活之外,休渔期还进行“海边织网、缆绳抛准、攀缘绳 索、船头套缆、捡‘泥螺’、夫妻抬‘货’、搬重物接力”等民间民俗体

① 沈城博客,http://shenchenl717. photo, hexun. corn/75493518_1460177_d. html # 75493518。

② 黄国平、黄永良: 《海洋民俗体育功能及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浙江体育科学》, 2008年第4期。

育项目。 丰富多彩的庙会文化为船拳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和 人文基础,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美景。

三、船拳表演的竞技魅力与民俗的融合

船拳以其特有的竞技与表演的魅力,与传统民俗中的各种力 量融合,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文化形态。 船拳作为娱乐生 活的组成部分和强体健身的武术形式,逐渐淡化了传统格斗色彩, 而更多地体现出表演形式,是观赏者和表演者情感宣泄的方式,也 是财有余力的表现。 船拳武术与其他民俗文化相互依附、相互交 融,共同完成了江南地区的文化建构,传承了江南文化的精神。 江 南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沉浸在太湖流域吴文化环境,以及经 济相对发达,吴地人们休闲的文化心态,使得江南地区的民俗活动 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而这些民俗又与江南的时令节气、民俗 节日、节庆庙会形成了相互生成的关系;节庆的热闹心态滋养了民 俗的传承和发展,多元的民俗活动又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船拳表 演兴盛的时代与节日的欢庆交织在一起,“节日文化是以文化活 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为主要表象,以民族心理、道德 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为深层底蕴,以特定时间、特 定地域为时空布局,以特定主题为活动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观察民 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船拳表演与 多民俗相共生,反映了传统时代的生产方式下,人们的精神生态和 心路历程,阮籍《乐论》中说:“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 传习久了,就成了风俗习惯。 船拳发源的时代,是江南经济比较发

高占祥主编:《中国民族节日大全》,知识出版社,1993年,代序第1页。 达的时候,作为表演术不仅吸引群众的兴趣,还属于武术精英文化 的范畴,与其他的民俗共同构成了时代文化的兴盛,而船拳兴盛的 时代,由于明代抗倭的军事任务,反抗水盗的侵略,船拳的格斗技 能深入普通的群众生活中,作为保家卫国、防身术的技术兴盛。 现 代是船拳再生时代,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民俗逐渐消失,船拳的民俗 生命力被淡化,更多地成为竞技武术表演范畴。 显然,不能仅仅将 船拳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看待,而是更高层面的“文化遗产”。 船拳裹挟在民俗文化中,与其他民俗共同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 画卷,后人对船拳的继承,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民族 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内核,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参 与建构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意义:“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冲突带来 的‘文化间的冲突’也日趋加剧,因此,人们转而去关注和维护那些 仍带有人性余温的前现代的传统民族文化,希望以文化多样性去 平衡甚至对抗经济和政治的单一化趋势,以多样的另类的文化去 缓解和疗救现代性自身的危机,因此,如何像保持生态多样性那样 保持文化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 发展的主题。”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船拳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更多的保护,这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也 是民族灵魂的延续,是鲜活的文化财产,更能使一个民族唤回传统 文化,具有与世界对话的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论述船拳文化的生存力。 船拳文化在太 湖中心区域发源后,不断向外扩展,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

陈廷亮: 《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央民族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心区域的船拳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而发生船拳形式上的变 革,更符合逐渐发展的时代文化心理。 船拳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 一部分,它的传承也是民俗凝聚力的聚合,船拳凝结了抗倭的民族 精神,随着不断的变迁、演变和传承,成为江南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船拳属于民间体育种类,在群众中广泛 流传,具有表演性、节庆性、娱乐性,也承载着教育性、休闲性,船拳 文化的民俗性体现在它与节日节庆、时令庆祝的共生关系上。 随 着时代的进步,船拳防御外敌的价值逐渐衰弱,但其民俗发展的价 值值得深入挖掘。 船拳以其特有的竞技与表演的魅力,与传统民 俗中的各种力量融合,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文化形态。 船 拳作为娱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和强体健身的武术形式,逐渐淡化了 传统格斗色彩,而更多地体现出表演形式,是观赏者和表演者情感 宣泄的方式,也是财有余力的表现。 船拳武术与其他民俗文化相 互依附、相互交融,共同完成了江南地区的文化建构。

浏览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