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南船拳的民俗文化力表现
船拳文化是一种民俗,表现出民俗的基本特征:一是群体性, 船拳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和武术欣赏,更为重要的是船拳在水文化 环境中表现出人们对水的敬畏,对捕捞和安全的期望,是人们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共同期盼,船拳演练时在颠簸的水上进行,练拳者随 水波晃动而控制身体,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既 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是船拳文化作为 民俗的传承性,船拳产生于宋代,至明清发展到高峰,民国及至现 代,都有船拳文化的表演和演练,体现出江南文化的生命力,同时, 船拳自产生之后,从江南中心区域太湖逐渐传播到二环、外环区域 也证明了船拳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三是地域性,船拳演 练主要在江南地区,其发展与水文化环境、吴文化精髓有着密切的 关系,江南因水而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船舶在江南文化 中的作用,而此恰恰是船拳不同于一般拳种的特殊之处;四是江南 船拳是人们祈求水上生活平安、渔业生产丰收的民俗庆祝活动的 重要民俗之一,船拳的演练象征着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寄 托,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情感,可见船拳作为民俗的本质决定了其 江南文化的内涵。
高永久、朱军: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西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二、江南船拳传承的时空连续性特征
“中国民俗学当中的家乡研究潮流,以其具体的实践,证明了 这样一个观念:民俗学实际上就是关于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的学 问,而不是追逐奇风异俗的猎奇行为。”船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因而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是相互 映照的关系,钟敬文这样解释民俗的传承性:“民俗的传承性,是指 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 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民俗的扩布性则指民俗文化在空间 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民俗的传承 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民 俗的传承在教化等功能上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船拳的文化价值,从 教育功能看,船拳在明代抗倭的过程中拳法从军中传播到民间,但 是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是在抗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 而关于船拳的拳法演练,是师傅传徒弟的主动的、积极的传承,是 有目的的传承,船拳演练与村落文化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民间文化 传播媒介相对缓慢,更多的是口口相传,人人相传,因而民间组织 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 船拳的传承表现在横向上,是从内 环区域向外环区域的传播,“纵向和横向的扩布相结合,使民俗文 化占有广大的时间和空间,形成民俗文化多元化的互相撞击与吸 收,融合和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种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 这种行 为模式不是死板的、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和扩布的。 ……我们经常
① 安德明:《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民族艺术),2004年 第2期。
②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新的民俗在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形成,在经 历了一段时间的完善之后,他的功能和价值被充分显现出来,它不 仅为该民族、该地区的民众所接受,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而且开始向其他民族地区渗透”。船拳文化在太湖中心区域发源 后,不断向外扩展,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心区域的船拳表 现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而发生船拳形式上的变革,更符合逐渐发 展的时代文化心理。 民俗文化的稳定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而民俗文化的变异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逐渐散失,“民俗的起源 与传播是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存在,这种事实在老百姓那里被当作 生活的日常行为而习以为常,不被注意,不受关注,人们认为,生活 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是老祖先传下来的,于是他们就在言行举止之 中继承和传递,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在实践,在重复,在不 知不觉中选择和完善,正因为如此,为数众多的民俗事象不曾被圣 贤文字描述,更谈不上系统地记录了,这就为我们寻辨民俗的发生 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难”,抢救船拳文化也是必将面临的 任务。 将船拳文化置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大背景下,更具 有现实的意义。 已有学者注意到船拳传承的民俗文化的动力:“非 物质文化遗产舟山船拳是活态文化,传承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 流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技艺类的民族传统体 育,对于民俗类的民族传统体育,如各少数民族节庆、舟山的渔民 谢洋、开渔节等民俗活动中留存的大量体育活动,发展的重点在于 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整体人文生态环境。 民俗活动中都有大量的体 育活动存在,这些体育活动生存在特定的‘民俗’中,离开了它们生
①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J998年,第16页。
②林继富、王丹:《解释民俗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1页。 活的母体,就不能够表达出这些活动所代表的意义。 所以发展这 些民俗体育活动的方法是保护它们生活的母体———民俗,民俗就 是它们的‘精神内核’。”从民俗的精神性角度保护船拳,比单纯的 继承船拳拳法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江南船拳民俗生活化
民俗体育文化是一种大众参与的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观 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民俗文化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是社 会和文化变迁的结果,“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现象,文化变迁侧重于文化环境诸要素的变化如文化特质、 文化模式、文化风格等的演变,而社会变迁则侧重于社会环境诸要 素的变化,如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及社会生活演变等等。 一般说 来,文化变迁总是与社会变迁相互伴随的,有些文化变迁现象也是 社会变迁的内容;同样,有些社会变迁的内容也是文化变迁现象, 所以有的人类学家将文化变迁和社会变迁统称为‘社会文化变 迁’”,船拳在从江南的中心区域向外传播的过程,一方面是空间 的传播,而另一方面在时间的历时性上所表现出传统社会文化向 现代的传承,从各地微观地考察船拳的发展空间,其中所暗含的传 统农耕社会中人与自然、社会的单纯关系,船拳表演的时间和空间 多是群体性的、节庆性的,从技艺的热闹程度和技艺难度上征服观 众,传统的小农经济表现在文化上是村落民俗文化的发展,而现代 生活村落文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等经济原因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水
浏览1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