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冬举行了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将武术概念表述为:“武术是 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 统体育项目。”此概念明确指明武术是“传统体育项目”,指明武术的体育属 性;从“内外兼修”来体现武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此概念被1991年出 版的《武术》所采用。1989年,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的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内 容,通过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1991年,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对武术定义的表述为:武术是以 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 目。®2000年,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对武术概念的表述:武术是以技击动作 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 目。02003年,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也有了关于武术格斗运动的内容。武术 的定义被重新表述为:“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 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005年7月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 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前三种高等学校教材中的武术定义表述从总体上来看没有什么质的区别, 只是一些措辞用语上的差别。只是在最新出版的教材中关于武术的定义明确加 入了 “功法”这一概念。再有就是以武术的主要功能为着眼点而给武术下的定义:武术就是徒手或 手执武器的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可以说,这就是武术文化形态的规定性, 以及与其他文化形态不同的质的差别。......虽然武术也能部分抽出用于竞技, 但武术整体而言也绝对不是竞技运动。武术只是武术,武术文化形态依然故我 为武术文化形态。&还有一种是以武术的内涵和外延来对武术进行定义的:武术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MJ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L & 高等学校教材•武术LM] .2000.O 康戈武.论武术科研的创新意识[J]「.武术科学,2005 ( 2): 1-4.@程大力.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大战略:保护与改革[JJ .体育文化导论,2005 ( 1 ) : 21-25. 术是以具有攻防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运动形式 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3武术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其一,从历史学的角度,可以分为古代武术、近代武术、现代武术。古代武术是指19I1年以前的武术,形成了以太极阴阳五行为理论框架的武 术理论体系;近代武术是指]911年到1949年的武术,由原来主要在乡村传承开始逐步 流入城市,进而引入学校,开始运用近代体育科学方法对此进行整理研究,提 出了武术科学化的时代口号;现代武术是指1949年以后至今的武术,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一部分。其二,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 动。按其形式与功用又分为内壮功、夕卜壮功、轻功、柔功四类。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 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套 路运动乂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 实战攻防格斗。现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长兵四种。®其三,从功能、目的角度划分,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技击(实 用)武术。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功能,争取优异成绩而 进行的训练竞赛活动过程,它具有极强烈的功利色彩。健身武术是人们基于对武术活动良好的祛病延年、健身养性的价值认识而 提出的一个概念术语。这种习武活动一般都是自发进行,以个人锻炼为主,也 有集体形式的。与竞技武术和技击武术相比,它在习武的方法、内容上有很大 的自主性、随意性和趣味性,其组织管理形式也十分松散。即使有时也采用一 些比赛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广和普及,并不单纯追求成绩。❶ 温力.中国武术概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0-21.❷ 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4-17.技击(实用)武术是指从习武目的到习武手段都以实用技击为出发点和价 值体现的习武方式。与竞技武术相比,它不受规则的限制,表现形式和要求就 是强调攻防实用。其四,从习武术群体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军事武术、民间武术、群众武 术、专业队(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军事武术是以军队和公安民警人员之类从事国家安全保卫为主要职责的专 职人员为对象的实用武术。它的特点是简单实用,一招制胜。民间武术是以民间传授为主要传授渠道,以心传口授,师徒传承为主要传 承方式的多种拳式套路、器械的一种近似于原生态文化的武术形式。群众武术是以普及习武活动为基础的,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武术活动。 它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松散性、自愿性、灵活性、娱乐性。学校武术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习武对象的教育过程。它的特点是计划性、目 的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教育性。古代军事武艺对中国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但仍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内容上,拳术被军事武艺视为“无预大战”之技,而武术中的许多 奇门兵械在军中毫无地位可言。在格杀方法上,武艺以阵法纪律为前提,是一 种协同性的集体行为,而武术的技击通常是一种低烈度的单打独斗,再加上武术乂深受其他传统文化的熏染而变得更为多姿多彩。民间武术是指在传统社会形态下,广大下层民众的各种习武活动,是与军 事武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术语。群众(社会)武术是相对于学校武术和专业队(竞技)武术而言的,广大 社会民众间开展的武术活动。学校武术是指在学校困绕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为增强学生体质、掌握 武术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计划、有组织而开展的武术训练和教学 过程。专业队武术是指有计划组织起来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分夺牌为目 的的职业化人群所进行的武术训练和比赛。其五,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去划分,可分为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现代武术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武术结合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发展起来的, 以竞技体育化的套路和散打为两大独立活动形式,以教练员为指导,运动员为 活动主体,以争取比赛优胜为最高目标,以竞技体育比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竞 技体育项目。传统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内涵,为达到完美的 技击水平而进行的民族传统运动。°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洽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医 学、伦理学、兵学、美学等诸多学科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 和地域特色,并且在不断的积淀中形成一种极具象征性与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 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和一个重要的象征模式。对传统武 术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古代冷兵器时代发展 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技击术。它不是现代社会的东西,现存真正的传统武 术仅是少数民间武术家作为传统艺术习练着的技击术。” 1985年,竞技武术首先在西安举办第一届武术国际邀请赛,打开了通向世 界的大门。但是对竞技武术的概念至今没有形成定论。洪浩博士按照逻辑学“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将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 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 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 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其运动形式主要有 套路、散打、太极推手。0周伟良博士在其2000年的博士论文《传统武术训练论绎》中提出的竞技武术概念为“所谓竞技武术,是指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由20世纪50年代开 始逐步形成发展,以套路和散打为两大活动内容,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 体,依照竞赛规则,以争夺优异成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现代竞技项目。”
浏览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