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器械
- 枪
枪由枪头、枪缨、枪杆组成(图1-1-14)
o枪全长必须等于本人直立时直臂上 举,从脚底到中指指尖的长度。枪杆任何部分的直径不得少于如下规定:成年组 男子2.29厘米;成年组女子2. 13厘米;少年组男子14岁以上2. 13厘米,14岁 以下2. 03厘米;少年组女子14岁以上2.03厘米,14岁以下1. 90厘米;儿童以 适合为宜。
枪,自古以来被称为“百兵之王",在古代战场上多为大将们使用于马上交 锋。枪因其长而利于舞动灵便,而有利于遥击远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我国历 代使枪的名将举不胜举,流传下来的套路也很多,著名的如:六合枪、岳家枪、杨 家枪、罗家枪、子龙枪、罗汉枪、天柱枪、断门枪、锁喉枪、梨花枪等。枪的主要技 法有:拦、拿、扎、劈、崩、穿、点、挑、拨、扫、舞花等。其中以扎为主要枪法,有“枪 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之说。枪法加上各种步型、步法、平衡、跳跃、翻转等动作 构成一个完整的套路。演练起来变化莫测、神出鬼没,动如雷霆、势如游龙,节奏 明畅、气势奔放。
枪是比较难练的一种长器械。有“年拳、月棒、不离手的枪",以及“百日刀、千日 枪”等说法。对习武爱好者来说一般都是先学会些拳术、刀棍套路之后再开始学枪。
- 棍
棍是由蜡杆或金属材料制成,长度不限,但不得短于舞棍者身高,粗细规定 与枪同(图1-1-15)。棍是兵器中使用最早的器械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折 木为棍作为兵器来狩猎、防身,故棍被称为“百兵之祖"。棍的主要技法以抡、劈、 扫为主,此外还有提、撩、戳、崩、绞、格、挑、挂、点、托、架及舞花等棍法。演练时, 动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节奏鲜明、气势凶猛,常常是指上打下、声东击西、首尾 互用、横扫一片。
- 大刀
大刀由刀尖、刀刃、刀背、刀穗、刀盘、刀身和刀尾构成(图1-126)。从几公 斤到几十公斤,甚至可达五六十公斤。大刀可劈、可刺、可砍、可斩,也可长刀短 用,是古代大将上阵交锋常用的武器,其杀伤力很大,所以有“百兵之帅”的誉名。 大刀的技术风格是,一招一式、一动一静,都要体现威武凛然的气概。在动作上 要求不论是劈、斩、抹、撩,还是砍、截、拦、挑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做 到刀法清晰,技法明确,没有丝毫含糊之处。大刀的传统套路有很多,如:春秋大 刀、五虎大刀、关王刀、蔡阳刀等。大刀的主要招式有一马三刀、横扫千军、泰山 压顶、败式拖刀等。另外还有缠腰、绕脖、背花、云胸等花式。
- 戟
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兵器,起源于商代,在战国时期和汉代是军队的主要作 战武器之一。可勾、可斩、可刺,有一兵三用之妙。不同时期戟的形状也有所不 同,有丁字形、十字形和现在常见的月牙形(图12-17)。戟在攻防运用时皆寓龙 的形象,展龙的威风,现龙的神态。戟谱曰:此戟本是一条龙,张牙舞爪向前冲, 来时好比龙探爪,去时总是奔前胸。在传统戟的动作名称中,大多也有个“龙" 字。如:青龙探爪、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戟的基本招法有:贴靠法、推托法、勾 搂法、刁钻法、抛片法、提拢法等。戟的步法与枪术相似,但多取丁虚步和半弓 步。演练时,不伏不仰、进退灵活、易攻易守、潇洒威武。
- 镜
锐也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有“百兵之威”的美称。锐由锐头、锐翅、锐杆 和锐钻组成,其分量较重,锐翅上带有利刃或尖刺(图1-1-18) „
锐的形状在不同时期也略有不同。演练时要求功架稳、身法灵、步法活,动 作大而变化快,一招多变并通过腰劲发挥出锐的狠、凶、猛、恶的特点。其主要技 法是扎、挑、勾、拉、卷、捞、撩、砸。技击时以攻为主,攻中带守,守中寓攻。
此外长器械中还有:朴刀(图1-1-19).戈(图1120)、矛(图1-1-21)、钺(图1-1-22)等。
(三)双器械
- 双钩
双钩是一对由钩刀、钩头、钩身、月牙护手构成的双器械。比剑稍长,分量也 较刀剑为重(图1-1-23)。双钩既具有剑术的灵活轻快,又具有刀术的威武勇猛 之特点。其主要技法有:勾、扎、劈、封、撩、挂、斩、锁、架等。演练时,双手挥舞、 左右配合、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并与身法、步法协调配合,上下相随、身械合一, 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潇洒奔放之感。
- 峨嵋刺
峨嵋刺是两根长约30厘米的钢刺,中间粗两头尖,正中间有一个可以转动 的圆环(图1-1-24)。它又分为三棱峨嵋刺、六棱峨嵋刺和浑圆峨嵋刺三种。运 动时将圆环套于双手的中指上,在拇指或中指拨刺的瞬间,手腕用力抖动,它就 在手中飞快地转动。峨嵋刺的主要技法有刺、点、划、穿、抹、挑、扎等,再配合各 种步型、步法、身法、平衡、跳跃动作组成套路。峨嵋刺由于运动风格独特,又便 于携带,很受习武者喜爱,特别适合女子练习。
- 双匕首
双匕首又叫双插子,长约21厘米,由尖、刃、柄构成(图1-1-25)
o匕首因其 短小锋利,便于携带和收藏而深受习武者喜爱,也是侦察兵和武警战士必备的武 器之一。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侠客行》中说“少年学剑术,匕首插吴鸿,由来 万夫勇,挟此生雄风”。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道:“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可 见李白是很喜爱匕首的。双匕首的主要技法有刺、扎、挑、锁、割、撩、架等。演练 双匕首时要求手快、眼快、身快,并和各种步法、身法、腿法相配合,两手左右挥 舞、上下相随、近身快攻、以短击长、险中求胜。
图1-1-27双剑
此外,双器械中还有:双刀(图1-1-26)、双剑(1-1-27)、双枪(图1-1-28)等。
(四)软器械
- 绳镖
绳镖又叫绳鞭,它是用一根较长的绳索和一个拴在绳头的金属镖头组成的。 镖头呈圆锥形或棱形,长短轻重不一,一般镖身长12-18厘米,重300-350克。 镖头上方系彩绸称作飘带,绳端打结成活套,称为把手。绳镖的绳长约为本人身高 的两倍(图1-1-29)
0演练时绳端的把手套在手腕上,左手扣腕握住绳子;右手抓握 绳身,巧收快放,动作纵横交错,软中见硬。演练时,运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做缠绕 收放的动作,由圆周运动瞬间变为直线运动,使镖头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打出,随即 收回复变为各种圆周运动。放镖时要求身械协调配合、力达镖头、击点准确。
- 九节鞭
九节鞭由鞭头、鞭把和中间若干鞭节组成,鞭节由圆环连接,圆环上系红绸,称 为鞭彩;鞭节有七节、九节、十三节之分,但一般通称为九节鞭(图1-1-30)
o九节鞭 的长度以本人直立,鞭头触地,把顶下须为准。九节鞭既可折叠,又可放抡;既可单 练,又可对打。收回一团,放出一片;收回如虫,放出如龙;收回如鼠,放出如虎。九 节鞭以其实用和携带方便深受习武者喜爱。九节鞭有正握和反握,即阴把和阳把 之分。阳把(正握)灵活,阴把(反握)有力,各有所长。九节鞭的技法有甩、扫、缠、 抡、抽、挂、拐、盖、舞花等。练习时以圆周运动为主,以手臂的摇动和运用肩、臂、 颈、腰、腿等身体各部位为支点的转带、拨打等动作来增加鞭的运动惯性,使鞭头走 圆周路线并爆发出打击力量。抡鞭时,身械要协调,舞花要贴身,力点要准确。要 法:纵打一线、横打一片,鞭法清晰、勇猛快速,收放自如、快而不乱。
- 三节棍
三节棍也叫三节鞭,是由三节等长的短棍用铁环连接而成(图1-1-31) „其 长度等于练习者直立时,手臂伸直上举,从地面到中指尖的距离。三节棍不但具 有长器械棍的劈、点、撩、拨、扫、抢、挂、架、格、云的特点,而且具有刀、剑、鞭等短 器械的使用特点。演练三节棍时,可用单手或双手任意握其第一、第二或第三 节,以各种棍法配合步型、步法、腿法、身法及跳跃、翻腾、滚翻等动作组成舞花、 龙摆尾、拦腰棍、地躺滚等独具特色的动作。三节棍的主要风格特点是长短并 用、软中寓硬、狂逼暴击、勇猛快速。
- 梢子棍
梢子棍是由一长棍和一短棍中间用铁环连接而成。短棍叫梢节,长40〜50 厘米;长棍叫棍节,长140〜150厘米(图1-1-32)
0据传梢子棍是由农家在麦场 上打麦子的连枷演变而来的。梢子棍在技术上除具有棍的劈、点、撩、拨、扫、抡、 挂、架、格、云的特点外,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摇、挂、舞花等技法。
浏览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