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船拳是根据渔船船舱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合吴越船拳特点而 创造的一种拳术,发源于吴越春秋,形成于明清,也是明清时期舟山渔区帮 会组织之一“洪帮”特有的拳种。船拳极具海岛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且 对防身健体和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该拳要求在空间较小的船上施展拳脚,由于船上活动空间较小,船又在 行进中颠簸晃动,所以此类拳种特别注重下盘稳固,手法多,步法少,出招敏 捷,收招迅速,防御时以手为主,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具有吴越文 化“习于水斗,便于用舟”的特征。普陀是舟山船拳主要发源地之一。明代嘉靖时期,倭寇经常侵犯我国 东南沿海,舟山沿海成了抗倭斗争第一线。当时名将戚继光被调到浙江领 军抗倭,在浙江当地招募的将士,普陀渔民踊跃参军,在抗倭斗争中发挥当 地舟山渔民的看家本领“船拳”抗倭作战,使敌寇闻风丧胆,取得了舟山抗倭 的重大胜利。于是这种具有防身健体、御辱抗敌功能的船拳在普陀渔民中 再次得到历练和发展。倭寇平息后,渔民继续演习船拳,经历几百年历史的 洗礼,渔民船上习武的风俗代代相传,发展至今。1984年,舟山武术界人士在全国武术普查中进一步发掘整理舟山船拳, 在普陀武术界前辈章国梁老先生帮助下,召集舟山年长的渔民回忆船拳套 路,使舟山船拳这一古老拳种重新焕发青春。当代太平盛世,健身项目日益 丰富,舟山渔民渐渐淡化船上演练武技活动,但每逢节日,舟山渔民还会聚 集到一起,将渔船相连,在船甲板上表演昔日的搏杀武技。2004年至2005 年,在浙江省第二届第三届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普陀程先勇代表舟山组先 后二次夺得男子组一等奖。舟山船拳女子组的朱萍等8名女将也在这次大 会上为舟山赢得集体第一名。2005年至2006年,朱萍又在首届香港国际武 术大奖赛中荣获舟山船拳第一名。练市的船拳是该地区代表性的民间武术之一,同时也是湖州一带独有 的武术表演种类,较有名的有练市朱家康、施家浜、钟家墩、袁家兜、达井村 等地的船拳。已经被列入浙江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不完全统计,练市船拳的传统套路多达数十种,具有形体兼备、内外 兼修、短兵相接、刚柔相济、神形合一、效法水战、步法稳扎、躲闪灵活的特 点。除了能徒手打拳,船拳还能配合兵器表演,传统的刀枪棍棒以及船桨、 板凳等都能运用在其中。练市船拳最短的只有三十二式,半分钟就能打完, 最长套路有一百O八式,需要打数分钟。但拳法简短,男女老少都适合学 习,一套简单的拳法,差不多半个月就能学会了。因为船拳原来就是在船上 打的,所以对场地面积要求很低。清末练市水系发达,而太湖湖匪盛行,官府又往往肃匪无措,无力保 障地方平安。因此船民、渔民自备兵刃,聘请武师,公开练武,既练武强 身,又抵御湖匪。练市流传着船拳王钟宝生怒打湘军恶头“黑铁塔”的 故事。民谣赞道:“钟家墩、钟宝生,拳脚定乾坤”。现在的拳船已不复 练武防匪之效,但在船上习武健身,却已作为一项传统活动,流传至今。练市船拳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密切的关系,是浙江北部地区清明时节 一种主要的表演活动,每逢清明,该地区的各种船只在水面聚集,场面热闹 壮观,特别是在蚕花节的时候。方圆数十里的群众聚集在当地一起欣赏船 拳的表演,十分的热闹。节日表演的目的主要是当地的蚕农为了祈福丰收 而进行的,用两只农船并排在一起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就成了船拳的 表演场地。既有精彩的拳术和器械套路,又有民间特技,还有引人入胜的对 练,且拳船装饰威武壮观,可与京剧武打场媲美。据《湖州日报》报道,每年寒食、清明节,仅含山乡一处,观赏船拳群众达 数万之众。当地的民众用船拳进行表演,为节日进行助兴,成为该地区代表 性的民俗活动。年过八旬的拳师王云生上场表演,拳脚功夫不减当年,演练 的“地煞拳”和“四门棍”刚劲有力,出神入化。练市船拳,民间一直以来都是师徒制传承,徒弟通过拜师学艺,师傅口 传心授。目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获悉,朱家域村的王老虎老人,船 拳武艺由其父王桂宝传授,多年后王老虎又培养了颜炜、朱有明等民间船拳 高手,如今他们都是市级非遗“船拳”的传承人。达井村的陶雪泉老人,徒弟 陶新卫等,他们不仅自己功夫了得,更是带出了一批船拳高手,在浙江省国 际传统武术比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船拳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来自于人们的生 产生活之中,并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即使在历史进入文明社会 的今天,作为强身健体的船拳仍然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岳家拳由清末一代宗师、反清志士、传奇游侠张春林传入金华,其嫡派 传人为金东区塘雅人郑克荣,郑克荣嫡派传人为其孙郑如楣,郑如施嫡派传 人为金华市区人叶子奎。金华现今为我国岳家拳传承地,流传在金华的岳 家拳又被称为“岳武穆柔术”。岳武穆柔术在金华经过数代传人不懈努力, 薪火相传,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金华市金东区有数十人能操练基本的岳家拳 套路。然而,岳武穆柔术旧传统是师傅徒弟言传身教,一些功法为秘术或者 习练难度极大而没有能够广为流传下来。叶子奎拳师作为岳武穆柔术嫡系 传人,为了使岳武穆柔术这一宝贵拳种不失传并极力发扬光大这一武林瑰 宝,在金华市区成立“岳武穆柔术研究会”,并开门授徒,讲习理论,传授技 艺。带领门徒参加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对岳家拳的发展、推广做出了不懈 努力。本节探讨了岳武穆柔术的起源、演变、现状、基本内容及基本特征,让 人们了解岳武穆柔术,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据传,岳家拳是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后人及岳家军流落民间,隐姓埋 名,但报国之心不灭,将用于战斗训练的技击方法衍化成拳术套路,便于记 忆和传播,创造了岳家拳。传说,当年河南少年范祖拜岳飞为师学习拳法, 又随岳飞从军北上抗金,征战于太行山下的鄢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新乡。 清朝乾隆年间,范祖后人定居新乡县城,岳家拳从此在新乡扎根并向湖北、 浙江等地域传播。《岳武穆遗书》是根据岳家拳而写的一本书,它详细地记 载了岳家拳的技术和沙场战术。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以 及通知,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和政策。如今高度法制的社会, 岳家拳沙场战术已经几乎不用,岳家拳也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艺 术,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如今岳武穆柔术已经是金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岳武穆柔术博采各种拳术的精华,技击风格独特,分为套路、桩功、散 手、点穴、炮锤、劈挂、擒拿等,能使用刀、枪、棍、剑、拐、钩、锤、斧、铜、匕首等 器械。其武术系统分为:武德修养,练功手法、步法,硬功练习法、内家柔术 等习练法。武穆柔术的核心套路有左右连珠、八角连三、八法、八连环等,其 动作要领通过访谈金华岳武穆柔术传人叶子奎先生,进行笔录整理如下。 第一路左右连珠的动作过程:八面接手、剪刀手、十字手、右侧步、左侧步、封 手长掌、躲式、上圆、下圆、引牵逼、再引牵逼、金枪手、百花撩阴掌、携手、折 手、短掌、长掌、撩足、撩阴掌、撩足、封手插腰掌、转身封手长掌、调步封手长 掌。口诀是“弯腰凸股身兼侧,两脚为弓定重力,前足吊马后足实,不像八字 不像丁。”第二路八法的动作过程是:笔手、单指打、插掌、上圆、下圆、上圆肘 对膝、下圆指对膝、上圆双分、两手对两膝、挑掌、穿心掌、折手、短掌、长掌、 毙身掌、折手、掌横开半步、下圆剪手、横开半步、转中品步、金枪手、百花连 进步撩阴掌、报手、短掌、长掌、封手长掌、引牵逼、又引牵逼,再引牵逼、探 手、双击阴、撩足折手、剪手、收势。第三路八角连三的动作过程是:双折手、 双护阴、短掌、长掌、游步短掌、游步长掌、开角折手、短掌、长短、开角折手、 短掌、长掌、中折、短掌、长掌、游步短掌、游步长掌、偷手掌、中折、短掌、长 掌、转身长掌、开门掌、开门掌、中折、短掌、长掌、游步短掌、游步长掌、穿心 掌、击阴掌、削手、反击阴、击阴掌、削手、反击阴、折手、短掌、长掌、转身长 掌、捋手、穿心掌、笔手、单合、长掌、外折、剪手、收势。岳家拳诞生于军中,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编,故以实战著称。岳家拳 的每招每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外形美观的“花法”。如岳家拳中的三门桩, 它的特点是能同时攻击三个方向的敌人。这一特点表明,岳家拳的实用性 与古代战场的场景相吻合。还有“静猫敌鼠”,它的要旨是“敌不动,我不 动”,要求一招致命,动作要领是“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上打咽 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而岳武穆柔术是岳家拳的传承,它的拳谱虽有 区别于岳家拳,但基本的步形步法还是与岳家拳相同。俗语讲“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浏览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