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八极拳

是一种以挨崩挤靠等贴身近攻动作为主的短打类型的拳术。套路结构短小 精悍,发力刚猛暴烈。发招时常吐气发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咄咄逼人,具有 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射近攻的特点。八极拳的步型多以弓步、马 步、半马步、丁步为主,步步有势,势势连招;步法有搓步、碾步、震步等。它没有 蹿、蹦、跳、跃和跌、扑、滚、翻等动作,易学好练,内外功兼修。

(七) 通背拳

通背拳可分为五行通背、白猿通背、六合通背、五猴通背、劈挂通背等多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出手为掌,点到成拳,回来仍是掌,打拳不见拳,动作大开大阖, 甩膀抖腕,击拍动作轻快响亮;发力脆快冷弹,起于腰背,贯于肢体。练习时,胸 背吞吐,拧腰切胯,两肩松沉,双臂交换摔劈,劈啪之声连续不息。通背拳对腰、 背、肩、肘、腕及髓部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八) 翻子拳

因其主要招式有八个,所以又叫“八闪翻”。翻子拳套路一般比较短小精悍、 发力迅猛,双拳出击密集如雨,架势俯仰闪进,动作一气呵成,故有“翻子一挂鞭” 之说。其主要特点是:拳不空发,手不空回,不搠即挑,不托即劈,不刁即裹,不扣 即搂;一法多用,多法合用,往返连环,步疾手密,连珠炮动。翻子拳在数百年的 广泛流传中,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盛行于河北一带的有燕青十八翻;盛行于安 徽一带的有一字八翻;盛行于甘肃一带的有马家翻子、鹰爪翻子;盛行于东北一 带的有龙形翻子、鱼跃翻子等等。这些翻子拳法,虽在劲力、风格上略有不同,但 仍同属一脉。

(九) 劈挂拳

又名“披挂拳”,是一种放长击远类型的拳术。其特点是:发力饱满,气势贯 通,双臂交劈,大开大合;身法上要求吞伸吐缩,虚实分明。练习中要求拧腰切 胯,溜臂合腕;技法上主张以快打慢,以长制短,横拦斜击,闪进快攻。有“不招不 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之说。但此拳放长击远,猛劈硬挂,亦有弊 端,即往往易放不易收,容易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故练劈挂拳者,大多又练太 极拳或八极拳,以圆化劲,以短分势,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的说法。

(十)戳脚

是一种以灵活多变的腿脚功夫为主的拳种。戳脚的腿法、步法名目繁多,朴 实无华,讲究实用。主要腿法有:砸丁、侧点脚后挑腿、明腿、暗腿、秘腿、藏腿等。 还有后撩、侧踢、前扫、后扫、旋踢、飞脚、连环飞脚、蹬踹、旋风脚、旋子等。各种 腿法在运用时,进有方、退有度,上下左右均可使用。常常是一步一腿、一步一 脚、连连击发、环环相套。或是一左一右、左右互换轮番进击,似鸳鸯成双出现, 故把此类动作叫做连环腿、鸳鸯脚。

(十一)地躺拳

也称地功拳,古称“九滚十八跌”,俗称“就地十八滚是一种以跌、扑、滚、 翻等地躺摔法为主的拳种。地躺拳的特点是以跌扑诱敌深入,藏技击于滚翻之 中。上肢多用冲、推、搂、格、砸、挑、撩等手法;下肢常用踢、蹬、摆、弹、勾、挂、踹、 铲等腿法;身法上除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吞吐伸缩外,还讲究抢、压、摔、绞、旋、 盘等底盘技法。地躺拳的难度较高,技巧性较强,其中的抢背、鱼跃前扑、侧身 摔、旋子、前倾跌、鲤鱼打挺、乌龙绞柱、飞绞剪等动作,在练习时要注意训练方法 和安全。

(十二)象形拳

是一种模仿人和某些动物的形态、动作、搏击特点并结合武术的攻防技法而创编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如猴拳、螳螂拳、鹰爪拳、醉拳、虎拳、蛇拳、鸭 拳、狗拳、鸡拳、螃蟹拳等。象形拳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为势,以意真传神,动作 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技法明确,攻防逼真。

以上简单介绍的这些拳种,只是我们中华武术宝库中的凤毛麟角,练习者可 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技术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 拳种。一般地说,身体素质好,或有一些武术基础的青少年可选择长拳、南拳、地 躺拳、象形拳、劈挂拳、通背拳、八极拳等。老年人、体弱者,或腰腿功较差的人可 选练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等。当然,这中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 人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本身的条件适当地加以选择就行了。

二、器械类

在练好拳术的基础上,再练器械就容易了。一般地说,每一个拳种都有自己 相应的器械套路,就器械的种类来说也是很多的。过去有“十八般兵器”之说,其 实远不止此数,为什么只称“十八般”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之极,所以 历来人们都喜欢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表示数目众多。十八是九的倍数,说起来又 顺口,所以“十八般兵器”就一直沿用到今天。这跟人们习惯使用九霄、九泉、十 八罗汉、十八层地狱、三十六计、七十二变、十万八千里是一个道理。

“十八般兵器”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其形状和使用方法而定的。大体可分为: 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和暗器械五种。

(一)短器械




刀主要由刀尖、刀刃、刀身、刀背、护手(刀盘)、刀把和刀彩(刀把上所系三块 不同颜色的绸子)构成(图l-1-Do刀的长度以练习者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 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图1-1-2)„刀的重量(包括刀彩),成年组男子不 得轻于0. 7公斤;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0. 6公斤;少年儿童以适合为宜。刀彩不 得超过刀身的长度。

 

快速、勇猛、刚劲是刀术的基本风格特点。在练习时要求把劈、砍、斩、截、 挂、扎、拦、扫等刀法和身法、步法、眼法融为一体,要做到步法迅疾、跳跃轻灵、翻 跳旋转、进退自如,充分体现出刀如猛虎的剽悍、勇猛和雄健的气势。

  1. 短穗剑


短穗剑由剑锋、剑尖、剑身、护手、剑柄、短穗构成(图1-1-3)。剑的长度以练 习者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图1-1-4) o剑 的重量(包括剑穗),成年组男子不得轻于0. 6公斤;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0.5公 斤;少年儿童以适合为宜。

剑,自古以来被称为百兵之君。所谓君是指君子、文人的意思。自周代开 始,文臣、武将、儒生、布衣均喜佩剑于腰。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防身自 卫,同时也把佩剑作为一种高雅的装饰。短穗剑以刺、撩、点、崩、劈、斩、云、抹等 剑法,配合左手剑指(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 第一节上)和各种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动作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飘 洒优美、灵活轻快,身剑合一、吞吐自如,快慢相间、动静分明。它与刀的风格决 然不同,有力如猛虎、剑如游龙之说。

  1. 长穗剑


长穗剑,除所系剑穗较长外,其结构和要求与短穗剑相同(图115)。长穗 剑的技法特点除刺、撩、点、崩、劈、斩、云、抹等剑法外,以穿剑和挂剑为主。剑未 动,穗先行,配合各种美妙的身法,练起来翻转自如、挺收含放、剑舞穗飞、潇洒大 方。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描写的那样:“昔 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 九日落,矫如群帝弊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长穗剑多为 女同志所习练。

  1. 判官笔


判官笔又叫状元笔,它的形状和毛笔差不多,一头尖细,一头粗圆,正中有一 环,长度约25厘米左右(图1-1-6) o判官笔小巧玲珑,携带方便,运用时翻转起落、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快速紧凑,具有蛇头豹尾的特点。以穿喉、点肋、仙女引 针、白猿献果、叶底偷桃等小巧快速动作为主。

  1. 短柄锤


短柄锤形状似瓜,故有“立瓜”锤、“卧瓜”锤之称。也有四方形、八 棱形、枣状形的。锤是古代兵器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有涮、曳、挂、砸、擂、云、 盖、甩等锤法。一般地说锤的重量都很大,再加上铁柄,大多有几公斤到几十公 斤的重量。古时有“锤棒之勇不可敌”的说法。使用锤的好手大多是体壮力强 的人。

此外,短器械中还有铜、鞭,短刀,斧、拐子,盾牌等。

浏览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