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有意识、有目的地使运动员 获得适宜的心理能量储备,消除心理障碍,为保证其在竞赛中充 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创造最佳竞赛成绩服务的训练方法和手 段。心理训练包括一般心理训练、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以及 赛后的心理调整等方面。根据训练和比赛的不同时期,要有针对 性、有主有从地综合应用。

一、一般心理训练

(一) 明晰运动表象,完善动作规格

九节鞭套路运动需要运动员对正确的动作表象要清晰,有精 确的时间感,准确的用力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神经过程的平 衡与稳定,自控能力强。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和完成套路演练的 效果,与其相应的运动表象的清晰程度密切相关。运动技能形成 的过程,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即运动表象建立、清晰、准 确和完善的过程。运动员只有将清晰的运动表象同视觉、肌肉运 动觉、平衡觉完美结合,机体对套路的直接调控才得以实现,进 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运动表象清晰、稳定的程度,直接影响着 套路的演练质量与效果。

运动表象主要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模仿被学习者对技术动作 的示范、讲解并反复练习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求 教练员在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反复给予语言提示,使运动员始 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难点、重点或不太巩固熟练的技术细节 上。同时要求运动员经常观摩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领悟技 术内涵,形成准确的动作概念,使运动表象不断巩固和完善。

现代套路运动向高、难、美、新的趋势发展,不仅对运动员 潜力的发挥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发挥水平,最 终战胜对手。

(二) 细化时空知觉,提高协调稳定

动作的空间感、时间感是与运动表象有关的本体感觉。髙质 量的九节鞭动作对身体运动的方位、角度、幅度要求极精。在套 路演练中,运动员须凭借其肌肉运动觉、视觉和平衡觉来辨别身体各部位与器械、场地的各种空间关系以及动作的幅度、范围与 方位。与此同时,还需精确判别动作速度、动作周期的时距、动 作转换与间歇的速度、节奏与时间。否则运动员无法准确把握技 术细节,形成完美的技术动作,体现其独有的演练风格。所谓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协调能力是大脑皮层运动区内各部位协同一致共同完成技术 动作的能力。在套路运动中精细分化发展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 平衡能力以及节奏感尤为重要。器械感即是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具 体表现,形成敏锐的器械感能使动作灵活自如、和谐顺畅,形成 “物我合一”,而将注意力集中指向演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 器械感是大脑皮层内的一种暂时神经联系,会因长期终止训练或 身心过度疲劳紧张而减弱,因而为预防器械感的减弱与消失,需 经常迸行持械技术训练。

总之,在训练中应多进行肌肉用力感的练习,主动肌、协同 肌和对抗肌协调一致,以实现能量的节省化,提高运动员对用力 的敏感程度,尤其是小肌肉群的灵敏性。运动员的本体时空定向 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可通过后天训练加以提高。

(一)端正动机目的,增强意志品质

运动员参加比赛总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动机目的,且最初多出 于个人目的的直接动机,由于过多考虑自我的成败得失,导致机 体承受的心理和生理负荷过大。此外,九节鞭套路比赛评分中存 在的裁判员主观因素,易使运动员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产生复 杂的情绪体验,无法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导致运动成绩不 佳,运动员感到个人利益无法实现,自暴自弃,从而影响集体成 绩。因此,教练员要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点,循循善 诱,帮助运动员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动机,使他们正确认识参 加比赛是为国增光,为集体添彩,消除杂念,树立必胜信念,摆 脱可能失败的焦虑情绪,使技术得以充分发挥。

当今高水平的竞技九节鞭赛场竞争日趋激烈,决定比赛的胜 负是心理因素而非肌肉力量。只有意志坚强、心理稳定性高的运 动员,才能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克服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顽 强拼搏,战胜对手,创造最佳竞赛成绩。因此,能否坚持长期的 艰苦训练,能否端正竞训动机,能否形成刚毅的意志品质,是运 动员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

教练员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对其亲身经历以及正反面事例的 讲解等言传身教的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区别对待, 以表扬、奖励或批评、处罚等方式,以积极的语言诱导,有针对 性地对运动员施加心理影响,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培养 运动员高度的责任感、道德感和集体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动 机,不怕苦累、不惧困难、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总之,组织性、纪律性、主动性和集体观念等正确的训竞动 机是争取胜利的前提,顽强、刚毅、坚韧、果断的意志品质同样 是每一位武术运动员所必需的。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及自我调控能 力也主要受制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因此,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 机的树立和完善、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对套路运动员从事专 项训练和比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树立必胜信念,降低紧张焦虑

自信是一种心理能量,是发挥技、战术的重要的心理条件。 拥有自信,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不同项目的演练特 点,将自信心表现在套路的演练中,表现出一种舍我其谁、雄霸 天下的气势。若运动员信心不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出现紧 张、焦虑、胆怯的状态,致使动作变形,失误不断;反之,若盲目自信,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过度,同样会造成失误的出现,两者 都无法实现赛前的既定目标。因此,要对运动员多加鼓励,针对 其能力,制定切实的目标,并在训练中提高动作的成功率,不可 因比赛而盲目地增加难度,更改动作,破坏已形成的动力定型, 增加心理负担,产生过度紧张与焦虑情绪。同时,在赛前应相应 地对运动员施加适宜心理刺激,多安排些公开训练、测验和模拟 比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比赛的情境,增强信 心,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比赛。

九节鞭套路是一项运动方式复杂、肌肉群精细分化的项目, 对协调性、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过高或过低的唤醒水平都不 利于技术演练的发挥。过高的唤醒水平引起肌肉紧张,无法放 松,失眠、尿频、焦躁不安;较低则会使运动员厌倦比赛,无法 将注意力集中指向于当前比赛。教练员应针对运动员的不同个性 特点,区别对待。产生紧张焦虑的因素很多,这主要与运动员既 定成绩目标、比赛现场气氛、对成功的期待和失败的恐惧以及担 心受伤等因素有关。紧张、焦虑程度是与比赛的难度、规模成正 相关。赛前,如运动员出现过度的紧张、焦虑,可进行放松练 习、自我暗示,并结合不同的呼吸方法共同作用以实现对紧张、 焦虑的调控。如自我命令“放松”和自我暗示“我正处于最佳 竞技状态”,并结合变换呼吸的深度、频率共同作用,能有效地 控制和调节竞技中的紧张、焦虑。

紧张和焦虑都是中性物。过度的紧张、焦虑,会运动表象 造成损害;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促使 运动员尽快地进人最佳竞技状态。

(三)活用心理暗示,增加成功体验

灵活而准确地运用心理暗示,是保证比赛时发挥技术水平的 心理条件之一。通过对过去成功经验和情境的体验,达到调控紧张、焦虑及唤醒、稳定情绪、降低心理负担的目的,以促进运动 员演练水平的发挥,使其对再创运动佳绩充满期待和信心。处于 临赛状态的运动员情绪体验十分敏锐,场地、观众变化、对手实 力,甚至一言一行,都可能对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这也说明为 何赛前临时更换服装或器械的运动员因此引发了心理细微的变 化,导致情绪状态无法保持相对稳定,而无法在比赛中取得相应 的成绩。

许多优秀运动员在临赛前,常安静地呆在场地一角,反思自 己即将演练套路的每一细微环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反思过去取 得成功时所持心境,增加对比赛的成功体验,建立积极的心理定 势。教练员在临场指挥时,应借助轻松的语言气氛,引导运动员 回忆过去的成功体验以增强自信,获取心理优势,充分体现其演 练风格和个人特点。

(四)适度唤醒水平,完善技术演练

人类任何形式的运动,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唤醒。运动员唤醒 水平的高低,与运动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大量的科学研究 事实证明,运动员比赛时的唤醒水平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呈倒U 曲线,即从较低的唤醒水平开始,随着唤醒水平的升高,运动成 绩也相应地随之提高,当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达到一定商度,就能 发挥最好的技术水平,创造最佳运动成绩。但如果唤醒水平持续 升高并离开了最佳界限,运动成绩反而下降。这说明,适宜的唤 醒水平对最佳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十分重要的。从运动心理学的角 度来讲,生理唤醒、认知焦虑、自信心、任务难度与操作成绩关 系密切且复杂。其中,认知焦虑为决定性因素,当认知焦虑较低 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关系为倒U曲线;反之,当认知焦虑 较高时,较高的生理唤醒将导致突变性反应。

三、赛后的心理调整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由高度紧张中突然解放,身心无所适 从。成功者被鲜花和掌声所围绕,有的因此而骄傲自满、自以为 是,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尚存的缺点与不 足,以致无法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身,使得竞技状态下降,技术 水平下降。另一种则谦虚谨慎,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针对自 身弱点加以改善,再接再厉,使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比较而 言,前者只是暂时的幸运儿,后者将长久地屹立在成功之巅。失 败者中,有的将失败作歪曲的解释,从外在环境找寻借口,为自 己开脱或丧失信心、自我贬损,用各种消极的方法,如酒精、药 物等来逃避现实;有的则能够正确面对现实,积极找寻失败原 因,坚信自己的能力,不仅没有被暂时的失利所击倒,反而更激 发求胜的欲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准。显而易见,两者 反差鲜明,前者是永远的失败者,后者则必能露出成功者自豪的 微笑。

由于影响九节鞭运动员最终竞赛成绩的因素很多,不能以一 时之成败论英雄,赛后,运动员应与教练员共同总结成败的原 因,并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 教练员应帮助运动员建立不同的成败标准,髙水平与低水平的运 动员有区别,儿童与成人也有区别。使运动员明白,除了输赢, 还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成功标准,应让运动员正确认识自身实力, 制定符合实际的成功标准。

综上所述,心理训练在套路运动训练和竞赛中作用显著,在 现代竞技套路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明显。但必须指出的 是,心理训练是以生理为基础的,所有的心理训练的显著性,也 是以与运动员肌肉力量和技、战术水平相差不多为前提的。

另外,长久以来,教练员将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失误总归结为“心理素质差”,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其实,这些由“心理素质 差”所造成的失误,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运动员对所完成动作的 技术细节领悟不透所致。生理是心理的基础,技术是发挥生理机 能的途径,没有正确的技术作保证,心理训练也是无用武之地。

浏览7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