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就是丁裕春先生整理发表于《上海 体育杂志》的;当时的《文汇报》《新民晚报》均有相关报道。2010年 在陕西宝鸡举办的“2010年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暨武术之乡传统拳 种传承人演武大会”上,丁先生所带领的青浦武术队的陈正光(也 是青浦武术协会秘书长)的牛角镗表演就荣获了银奖,丁先生的徒 弟周永林的木梭表演也荣获银奖。
在技术特点上,江浙一带流行的江南船拳系列中,有小红拳、 醉八仙、小金枪、梅花桩、岳家手等。 经初步调查,在松江,原来张 家太村的船拳套路甚为丰富,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 许多珍贵的武术资料也近于失传。 船拳套路有“杨家短打”“岳家 拳二进”“六进”“五虎拳等”,器械套路有:钢叉、牛角、青龙刀、单 刀、双刀、梭子、滑铛、月牙铲、狼牙棒(俗称刺毛棍)、肉斧、腰菱、灰 耙、单拐进滕枪、少林棍等。 青浦船拳的特点是拳打卧牛之地,拳 打四角,动作小巧,拳架低稳,似南拳而南拳,类长拳而非长拳;且 青浦船拳有自己特有的器械牛角(又叫牛角镗)和木梭(也有叫木 梳)。 在青浦船拳中,木梭兵器很有特点,木梭是形状类似一船形 木片,背部平,且有一长圆木杆连接木梭的船形两端,船形两端为 金属包裹的尖角形。 演练时,双手持木梭背部的木杆。 木梭之所 以为兵器但又主体为木质结构,据说是由于清末由于农民起义不 断,清政府对于民间习武和民间铸造兵器控制极为严格,严禁普通 百姓拥有金属兵器。 而当地渔民只能以木为材,在兵器主要用于 攻击的尖角部位裹以金属(或镶嵌金属),一来隐蔽其作为武器的 特点,二来还能够保证兵器进攻时的犀利攻杀效果。 从特点上看, 木梭是双手执握的兵器,动作以推、挡、削、砍、刺为特色,脚下步伐 也突出了船拳步法的特点,即无论进退攻防,始终有一只脚在“卧 牛之地”的中心,攻防方向也是防八方攻四面。 在套路表演上,最 有特点的是杨家短打拳,丁裕春先生整理的《江南船拳套路之一: 杨家短打》中称,杨家短打拳,俗称杨家短打十八记,系南少林拳 术。 据传百年前青浦朱家角张家坂破庙“法莲庵”来一避难少林寺 和尚。 因感该村民诚意,遂传授几套拳术,杨家短打就是其一。 该 拳术特点为三角步,桥马步为主,以冲、诽、劈、栽、砸、挂等十几种 拳法,动作舒展灵活,连贯协调,姿势优美,技法实用,可在方圆“卧 牛之地”或农船头上进行单练、对练。 拳歌为:“英雄豪杰靖潘邦, 大郎冲靠不需防;二郎不得顶心斗,三郎取天智无双;四郎劈开黎 山带,五郎削发用推挡;六郎三关擒上将,七郎暗箭最难防;八妹启 用裙里腿,孟良焦赞世无双;若问此拳名和姓,杨家短打到今朝。” 据丁先生讲,青浦船拳是一个武术功法大系统,其包括船上演练的 岳家拳、梅花拳、杨氏短打、十八记拳、灰耙、牛角、木梭等拳械功 夫。 丁先生梅花拳的另一个特点是“马丁步”。 这是其他地方江南 船拳不曾凸显的步法。 所谓“马丁步”即双腿中一条腿的弯曲态势 是马步形态,而另一条腿的弯曲状态是丁步中的前脚掌着地而脚 跟抬起的步式,身体中心一大部分在马步的腿上,而一少部分在丁 步的腿上。
三、次中心文化圈船拳的流派与传人
(一 ) 船 拳 在 嘉 兴 的 传 承
据嘉兴南湖区史志办公室董雄介绍,一代武术宗师,被称为 “江南大力士 ”的周荣江,于20世纪中期就在嘉兴致力于搜集、整 理失落在民间的各路江南船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立志将江南船 拳整理成嘉兴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水乡特色的拳种套路,并将 整理的江南船拳套路传授给蔡光圻、韩海华等弟子,使江南船拳得 以在嘉兴保留传承至今。
进入21世纪,南湖区武术协会致力于嘉兴古老的江南船拳的传 承和发扬光大。 蔡光圻和韩海华在周荣江大师整理的基础上,根据 几十年习武练船拳的实践,不断创新完善,研究出江南船拳系列套 路。 现已整理江南船拳集体拳2套,江南七怪等器械拳10套,以及 江南船拳三十二式的普及套路等,适合当代青少年强身习练。 现在, 南湖区武术协会武术馆内,每天都有几十位韩海华的弟子习练江南 船拳的各式套路。 在嘉兴学院、南湖区光明小学等十几所学校都组 织江南船拳武术队,进行培训和习练,江南船拳再现江湖终成现实。
2006年,嘉兴掼牛和江南船拳的传承人韩海华,男,回族,1954 年出生于嘉兴(56岁),现为嘉兴市南湖区武术协会主席,南湖中国 式斗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掼牛” 传承人,中国式斗牛首创者,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大红拳传承人,江 南船拳传承人。韩海华是嘉兴市政府命名的17位第二批嘉兴市 民间艺术家之一。 目前韩海华的主要精力是从事江南船拳、中国
式掼牛的推广普及和国内外表演。 他的中国式斗牛发展有限公司 现有专兼职表演、教学人员近60人。韩海华曾带领弟子代表嘉兴 市受邀到韩国江陵表演过江南船拳,近几年还多次代表嘉兴市南 湖区在浙江武术大赛、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嘉兴武协大会中竞技 江南船拳。在20年中国香港武术比赛之后,韩海华等人还应邀 到金庸先生办公室,当场表演江南船拳中江南七怪套路,深受金庸 先生赞赏。 如今,南湖区的江南船拳已作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 产得到保护,武术前辈传承嘉兴武术之魂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正 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原来的著名拳师有吴仁忠、严介良、张福才等,据传原来吴菊 堂家存有拳谱的秘方医书,由于战乱早已湮没。 “船拳因为要在颠
《江南船拳 重现嘉兴》,http://WWW. jiaxing. gov. cn/art/2011 /ll/17/art_21_ 78104. htmlo 簸的船上施展,因此主要注重的是手上功夫,双脚几乎不动。”赵志 平说,过去,船拳以船头为实地,动作幅度只局限于一只八仙桌一 般大,动作方向则以东、南、西、北四面四角相围合的路线,使得整 套拳法动作看上去犹如一朵悄然绽放的梅花,故又称“梅花拳”。 而为了便于记忆,渔民们还给“船拳”编了 32套拳谱,口里念一句 做一个动作。 后来,渔民少了,但船拳却被保留下来。 在农闲时 分,偶尔还可以看见一些农民在空地上打船拳。 船拳也曾名声大 噪,代表人物就是华新镇的姜志侠,他凭借这套攻中带守、守中有 击的套路,拿下过全国性传统武术比赛的金牌。 回乡后,他还应邀 将拳路分解定型,拍摄成示范照片。 然而由于拳术的传承往往采 用的是师承方式,因此在“船拳”第三代传人姜纯民退休后,由于他 未带关门徒弟,他的儿子也从事其他社会职务,因此船拳目前濒临 失传,后继无人。 “姜志侠的一些弟子都曾在一些武术大赛上获 奖,但他们都没有再收弟子,而是去搞经济了。”谈起船拳如今面临 失传的窘境,姜志侠的邻居杨建平感到万分可惜。
而在松江庄泾村,拳路相似的庄泾船拳也同样有着类似的遭 遇。80多岁的村民庄会良从12岁开始跟阿叔练船拳,然而如今因 为一场交通意外弄伤了大腿,平日里也很少再练。 他告诉记者,如 今这个村子除了他,几乎很难找到能打全一套庄泾船拳的人了。 据庄会良回忆,庄泾船拳的祖师爷是郁光明,他18岁去少林学艺, 苦练梅花桩,36岁学成,回家后就把一身功夫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乡 亲们,同时立下了“练武强身,不可伤人”的祖训。 “少林梅花桩和 船拳有相通之处,郁光明经过创新变革后,形成了自己的拳路。”
裘颖琼:《船拳:江南渔民昔日防身术今面临失传窘境》,http:〃 WWW. foodsl. com/content/1287956。
在上海青浦的主要传人是丁裕春先生,男,1942年生(69岁), 现任上海市青浦区武术协会会长,上海市老年体协武术委员会顾 问,上海东华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民 间武术家,实用新型专利“武术专用护腕”发明人,中国首套高级仿 古兵器研制者。 丁裕春先生从小学武,精通各门拳术,在刀、枪、 剑、棍及擒拿、击打、硬功和游泳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他和 历任武术协会会长共同努力下,青浦区武术协会在挖掘整理青浦 代表性传统拳种———江南船拳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目前已 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单项拳种技术体系,包括江南船拳、少林梅花 拳、南拳、醉剑、牛角、梭子等。 其中牛角、梭子就是青浦船拳的奇 特武术器械。 青浦丁裕春先生师从当代武术名家韩志侠先生,学 习了梅花拳、木梭等江南船拳功夫。 据丁先生讲,他的师父韩志侠 幼年家贫,但是全家喜好武术,韩志侠在一个马戏团打工时,有幸 遇到了上海武术名家陆家山先生,巧得机缘拜陆家山为师,习得梅花 拳和木梭。 抗日战争爆发前,韩志侠先生定居青浦观音堂,丁先生后 来有幸拜师韩志侠先生习得梅花拳、木梭、醉剑等功夫。 比较年轻一 代的传人是周永林、马兴远。 其中周永林的木梭和牛角铛是青浦船 拳里的独门兵器,曾在不同的武术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为江南船拳 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马兴远的船拳源自上海青浦旧藏拳书,动 作敏捷,勇猛彪悍,其中最有特点的马步学鞭、螳螂躲身、双龙入海等 招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功夫颇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浏览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