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禅院复古风,枯树新芽迎春生; 直指人心观本性,见性成佛定禅宗; 禅文禅武禅医生,禅茶禅食禅农耕; 禅语禅诗禅公案,禅书禅画禅乐鸣; 禅慈禅孝禅法通,禅堂禅师禅宝经; 皈依三宝佛法僧,皈依自性觉正净; 清规戒律谨守持,依教奉行度众生; 自力更生勤劳动,依法依己证修行; 行住坐卧戒定慧,消灭妄念是大乘; 少林弟子要牢记,爱国护教佛法兴。第二节禅门养生歌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第一,是非以不辨为汤药,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捷,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肃穆为庄严,凡是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第三节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一发常梳,二目常运,三齿常叩,四漱玉津,五耳常鼓,六面常洗,七头常摇,八腰常摆, 九腹常揉,十摄谷道(即吸气时提肛),十一膝常扭,十二常散步,十三脚常搓。第四节何谓七福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勇武丁健,众所敬仰 二者所生清净,面目端正,尘水不著,为人所敬。 三者身体常香,衣服洁净,见者欢喜,莫不恭敬。 四者肌体濡泽,威光德大,莫不敬叹,独步无双。 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自然受福,常识宿命。 六者口齿香好,方白齐平,所说教令,莫不肃用。 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裳,光饰珍宝,见者悚息。
第五节五福法诀五福中的一福是:“长寿”,二福是“富贵”,三福是“康宁”,四福是“好德”,五福是“善 终”。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有长期行善积德、修心养性, 才有可能“五福临门”。第六节生活养生诀起居养生,坐卧有节。睡眠养生,适时充电。揩齿养生,洁齿净心。沐浴养生,爽身祛病。运动养生,健身增寿。第七节修身养生法止恶行善,人格日臻完美。利乐众生,以慈悲为怀。持戒为本,求得人生幸福。学会忍让,宁愿牺牲自己。随缘养生,万事顺其自然。第八节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净;意和同悦;利和同均。第九节浑元修身诀慈悲智仁勇大爱,天地人和庸中泰。虚静诚敬得至善,身心意气念如来。第十节养生三字诀以三为度的四条养生法则:三勤、三静、三淡、三乐。“三勤”谓脑勤、手勤、脚勤;“三 静”即静心、静气、静行;“三淡”是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就是要助人为 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第十一节《大宝积经》智药十方以不净观治于贪淫。以慈心观治于瞋恚。以因缘观治于愚痴。以行空观治诸妄见。以无相观治诸忆想分别缘念。以无愿观治于一切出三界愿。以四颠倒治一切倒。以诸有为皆悉无常。治无常中计常颠倒。以有为苦治诸苦中计乐颠倒。以无我法治无我中计我颠倒。以涅槃寂治不净中计净颠倒。以四念处治诸依倚身受心法。行者观身顺身相观不堕我见。顺受相观不堕我见。 顺心相观不堕我见。顺法相观不堕我见,是四念处能厌一切身受心法开涅槃门。以四正勤能断已生诸不善法。及不起未生诸不善法未生善法悉能令生。已生善 法能令增长。取要言之,能断一切诸不善法,成就一切诸善之法。以四如意足治身心重。坏身一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以五根治无信懈怠失念乱心无慧众生。以五力障诸烦恼力。以七觉分治诸法中疑悔错谬。以八正道治堕邪道一切众生。此是为菩萨毕竟广大十方智药。菩萨常应勤修习行。第十二节五伤五气久视伤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谓五劳所伤。忧愁思 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人 水则伤肾。功夫有五气:喜、怒、忧、悲、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 则气聚,热则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息怒不节,寒暑过度,气乃不固。第十三节忘字诀望物以养心,忘情以养性,忘境以养神,忘色以养精,忘欲以养形,忘形以养气,忘我以 养虚,忘世以养道。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第十四节无字诀
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处事无事,应世无世,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第十五节止观坐禅九疗疾法要《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瘗总结有九种疗疾方法:系心脐中像豆子那么大,能治诸病,也能发生诸禅,因为息从脐出,还人至脐。又人 托胎之时,带系在脐,是肠胃的根源。诸如上气胸满、两胁痛、背臂急、肩井痛、心热懊痛、烦不能食、脐下冷、上热下冷、阴 阳不和以及气嗽等,可以用意守丹田的方法治疗。因为“丹田是气海,能销吞万病”。如 果止心丹田仍觉痛切,可以移心足三里穴。若还不能止,则可以移心两脚大拇指甲的横纹 上,以愈为度。心缘两脚之间,可以治愈头痛、眼睛赤疼、唇口热、疱疹、腹猝痛、两耳聋、颈项强等 七种病。经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为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多,“气强冲腑脏,翻破成 病”,心如缘下,则五脏顺而消化力增强,众病自愈。身上有病,一心止于病外。不以病为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悦,也能治病。偏用出息,可治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痰饮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病。偏用人 息,可治憎寒壮热、支节皆痛、身体虚悬、肺闭胀急、呕逆气急等病。吹、呼、嘻、呵、嘘、哂六种息(或作气)治五脏诸病。六种息与脏腑的关系为“心配属 呵肾属吹,脾呼肺咽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俗称六字诀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羸损,减坏息散诸阴 膜,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症结肿毒,持息治战动不安,和息通治四大(地 水火风)不和,补息补虚乏。善用此十二息,可以遍治众患,第十六节人得病有十因缘《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 五者淫佚,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浏览3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