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与“镖行”是我国古代跨度较大的两个专门用语。“侠”,即侠 客。它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一种社会特有意识形态,是以武术为载体, 通过行侠仗义的行为而得到社会的关注、认同和赞许的。而镖行(镖局) 是在清康熙初年由山西武术高手“神拳无敌”张黑五所创的一种特殊商业 侠,即侠客,在古代有多种称谓,若按象意分有匹夫之侠、布衣之侠、乡曲之 侠、闾巷之侠和卿相之侠等;按直意分有游侠、任侠、私侠、豪侠、隐侠、义侠、盗 侠、儒侠、女侠、剑侠、剑士、剑客、刺客、死土、巨子等;后来又演义出忠侠、壮 侠、烈侠、仙侠、神侠、武侠等。侠,《说文解字》解释为:“侠,停也。”旧时指见义 勇为、打抱不平的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讲义气、有勇气、肯舍己助人的气 概和行为。最早提出“侠”这个概念的是战国韩非子,在《五蠹》中有“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句,明确指出“侠”的特征是以其武力触犯法律,此时也是我国历史上 “文武分途”的一个重要标志。镖行是清以来形成的以武术为基本手段进行商业经营的专门机构。它的建立是 围绕着政治、文化、经济、商业为中心展开的,如当时北京就有十多家镶行,著名的有 八家:会友、永兴、志诚、正兴、同兴、义友、光兴、顺源。山西晋商活跃,镖行也 多,主要有志一堂、同兴公、太汾、昌隆、广胜、三合、兴元等。此外,河南、河北、 山东、沈阳、营口等地也有不同规模的镶行,其中孕育出一批身怀绝技的镖师。机构,其镖师(镖客)是以武术为载体,来保护商人、商品、现银、家宅 和经营场所,以及长途押运的安全。二者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期和历史背 文 景下,但至少有四点是相近的:一是“侠”与“镖行”的职业或行当的特 化殊性;二是绝大多数成员来自于平民阶层;三是都以武术为载体实现目标; 四是有效传播武术的技能和社会声望。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和了解“侠”与“镖行”多来自于评书、武侠小 说或影视作品,其侠客与镖师超凡的武功和侠义精神给人们留下来极其深 刻的印象,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广大青少年,并为之追求和奋斗。文艺作品 和文学作品中的侠客和镖师毕竟高于生活,与当时真正意义上所发生的事 件是有区别的,但两者对武术的传播都是十分重要的。本讲试图从历史学、 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和印证两种文化对武术的传播问题,以其找到 影响的“正能源”。近人柳亚子先生有诗为证:“乱世天教重侠游”,很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侠”的产生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形势大有关系。周王朝在西周以前,其统 治可以说是相当稳固。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之后, 君臣上下等级名分遭到了破坏。王室衰弱,政归诸侯,西周时的“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到春秋初年,已经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了:于是大 国争霸,小国图存。在一片混乱中奴隶获得自由,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和 商人,有一些则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隐民”或“私徒”。于是一个获得了 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逐渐形成了。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可 以用“乱”与“变”两个字加以概括。礼坏乐崩,纲常失纪,正是在这 种情况下,才有了韩非子所说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乱法犯禁, 实在是因为“法”可“乱”,而“禁”可"犯这样看来,乱世之中侠客的产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了。而清代镖行的产生同样出现在一个“乱” 字上,但与春秋时有所不同。在当时商业的无序发展,刺激了强盗而打家 劫舍,使得富商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处于多种不利的因素, 比如“货物贩运和资金运输困难;社会治安混乱对货物贩运和现银运输构 成威胁”等等。也正因为如此,镖行才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是围绕着政治、 文化、经济、商业为中心展开的。“镖局能对晋商提供社会支撑的因素是具 备镖局运营的人文环境,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镖局是一种危险性极高 的行业,镖局必须具有强悍好武的民风作土壤和武艺高强的拳师作支撑。”正是因为镖行的出现,从而消除了商业上为了寻求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不利 因素,为商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亘古未有的渠道。行为的社会影响侠客的行为是与自身的品格相匹配的。韩非将侠客的基本特点概括为: “讲信用;愿舍己而救人;施恩义于人而不自矜、不图报”;而司马迁也有 类似的总结,即“见义勇为;不求闻达;舍己为人;恭廉修行”。这些品 格是以当时社会所出现的诸多“侠客”行为为依据的。如先秦时期的乡曲 之侠豫让,以扶弱济贫,不爱其躯为品格、游侠聂政,以行侠仗义,浪迹 天涯为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盗侠展雄,以劫富济贫,盗亦有道为特征; 匹夫之侠的侯嬴,以为国捐躯,智勇双全而认同;汉朝的董卓,以刚勇猛 烈,亦谋有义而得名;季布以打抱不平,负气仗义而著称;唐代的李白以 书剑风流,正气浩然被称为儒侠;郭元振以矫若神龙,杳如云鹤为隐侠。 他们的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构成了武侠小说的基本素材。 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早期作品,描述了包公、展昭、白玉堂的故事, 从不同侧面大肆渲染了侠客的言行举止。如刘若愚在《谈中国的武侠小说》 一文中强调:侠客“公正;助人为乐;自由;忠于知己;勇敢;诚实,足 以信赖;爱惜名誉;慷慨轻财。”而也有人认为:施不受报;不贪财物;不 矜德能;不守国法;不妄杀人;不分是非;不爱其躯;不一定用武;以闾巷为活动背景。还有人这样总结:侠客“尚气任侠,急人之急;恩怨心 强,特别是报恩;自信心强,一击不中,飘然远行;有是非心,能从谏如 文 流;独往独来,不沾不滞;名利之心或无或极为淡薄,常为隐士或士隐; 化千里户庭的飞行术,至少登高如履平;能杀人于不知不觉中的剑术,一定 用短武器;常能先知,至少能望气观色,知所趋避;可以有时代背景,甚 至历史人物,但主要人物必属虚构。"以此为依据,人们归纳出了文学作 品中的“古代十大侠客”和“现代十大侠客”。文学作品中的古代十大侠客侠客 地位和作用林 冲 绰号豹子头,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武 松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称号“行者”,擅使用哨棍。鲁智深 原名鲁达。是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三拳打死镇关西。 李 逵 《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他为人率直忠诚,仗义疏财,擅使用两把板斧。 罗 成 《隋唐传奇》主角,他手持五钩神飞枪,高贵、英俊、冷酷,但又有情有义。 花荣 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燕 青 《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也是书中少见的帅哥之一,绰号“浪子”。杨 志 《水浒传》比较有名的人物,绰号青面兽。展 昭 《包公案》中的武侠人物,武功高强,是包公的得力助手。白玉堂 《包公案》中重要人物,人称“锦毛鼠”,气质非凡,文武全能。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十大侠客侠客 地位和作用郭 靖 《射雕英雄传》中男主角。张无忌 《倚天屠龙记》中男主角,他的最大特点是良善心肠。杨 过 《神雕侠侣》中男主角,他孤傲狂放、叛逆机智、感情丰富而冲动。乔峰 《天龙八部》男主角之一。黄 蓉 《射雕英雄传》中女主角和《神雕侠侣》的重要角色,她艳绝天下、玲珑剔透。小龙女 《神雕侠侣》中女主角,武功轻灵飘逸。赵 敏 《倚天屠龙记》中女主角,她天资聪慧、武艺精湛。陆小凤 《金鹏王朝》主角,古龙笔下的他生性风流、喜欢饮酒、欣赏美女,更重情义。楚留香 《楚留香传奇》主角,古龙笔下的第一个接近神话的传奇人物。李寻欢 《有情剑客无情剑》主角,人称"小李探花",飞刀百发百中,从不落空。在古代生活中,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莫过于“荆轲刺秦王”,这一惊 心动魄的场面在《战国策•燕策》中有生动的描绘。在此不做重现,关键 是要通过此事更加称道侠客的英雄气概。司马迁在叙述荆轲的事迹后赞叹 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 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从魏晋至隋唐,荆轲都被咏侠诗人作为体现侠义精 神的英雄,作为最高尚、最值得模仿的典型规范模式反复颂赞。诗人阮璃、 左思、陶渊明都有咏荆轲的诗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者便是。荆轲已成为一切崇尚侠义精神的人们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刺客荆 轲,可谓中国侠客第一人矣。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2012出版 的新作《我们的荆轲》中特别强调:每个人想心中都藏着一个荆轲。处在 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评头论足。上面司马迁提到的“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指的是“利剑出鞘”的五位 刺客,如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僚;豫让刺赵襄子;聂政刺侠累;荆 轲刺秦王。五位所用利器均为宝剑,而非其他兵器?这个有趣问题在陈平 原先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找到了答案:大刀、板斧虽比宝剑更利于 实战,但“扛大刀或持双斧是在难以‘远行游’,且未免过于杀气腾腾,不 像‘负剑’形象美观大方,也不失壮士风度——‘书剑飘零’,起码在文学 作品中是个相当高雅的‘意象这种意象代代相传,久而久之,似乎扛大 刀持斧的就成不了第一流的侠客,武侠小说中头号侠客非使用宝剑不可。

浏览11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