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族武术文化
回族在唐宋时居住在西域(今新疆)一带,1219年,成吉思汗征西, 回族归附,并从其征战,后有不少将士随师东归,遂散居内地各省,几百 年来繁衍生息,成为中华民族大家中的重要一员。
历代回民中,英杰辈出。元太祖西征时,回族将领哈勒在讨伐西夏 中屡建奇功,官拜折冲将军,后率部东归中原;元末起义军首领朱元璋手 下大将怀远人常遇春、虹县人胡大海,都是回族;还有随朱元璋征湖广、 平云贵的常州翦八士与其子拜著率领的穆斯林“翦旗营”,民间至今尚有 “十大回回保国”的传说。明朝中期,新疆人查密尔创造了著名的查拳。
查密尔应明皇帝征诏,东征倭寇,在经山东冠县张尹庄时,传授给当地民 众一套拳术,当地人民便将此拳称为查拳。
到了清代,回族武术获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回族武 术大师。清代皇帝一向认为“回族多将种”,故十分留意从回族中挑选武 备人才,清代武状元中除汉族外,以回族为多,如康熙庚辰科的宁夏马会 伯;乾隆丁巳科的直隶任丘哈攀龙;壬申科的直隶献县哈延梁、丙午科的 直隶河间马成龙、丁未科的山东临清马兆瑞;嘉庆丙辰科的河南邓县马殿 甲;咸丰壬子科的直隶抚宁马鸿图等。近代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和他所率 领的“回民支队”,更是回族人民的骄傲。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回族人民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道,为中华 民族的繁荣兴旺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外御强敌,内抗凌辱,图生存,反盘 剥的斗争中,回族人民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把武术视为保家卫国、防 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习武被视为圣行,并以此鼓励人民的尚武精神。多少 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将领和优秀的武术家,因而,在中华武术 这一宝库中,回族武术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回族武术非常强调实战性, 动作朴实,徒手套路众多,有“教门弹腿” “查拳” “穆林拳” “通臂劈 挂拳” “心意六合拳” “八极拳” “回民七势”等。
浏览1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