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阴不生,无阳不生,阴阳合乃生,这就是阴阳的统一。它的 变化是由一面向其相反一面转化,这就成了在统一体中的对立。我们 在浑元一气功论述中讲的阴阳,是前人用这种概念及认识作为功夫中 的理论指导,所以我们也就按其习惯了的说法来讲,实际这些变化就 是人体运动规律和相对活动形式的表现,如动静、升降、虚实等;简 而言之,天地自然不能无阴阳,人体生命也不能无阴阳,武术运动中 有千变万化的动作,更是阴阳相对变化的表现,这就形成了天、人、 术的整体阴阳观。阴的转化由阳接替,阳的转变由阴来接续,互相转 化,互相辅助,循环变化并得以提高。人的意念、气息、形体能够完 全统一起来,是技艺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一个整体中的阴阳随时变 化,又是可以预料的,看是阴而有阳,看是阳而有阴,这样奇妙的转 接变化,还是需要用心体会和掌握的。
大自然的天地之阴阳,互相汇合能产生风、雨、雷、电、光、 暗,能生万物,长万物。拳术中人体的阴阳和技术概念的阴阳相合, 可形成一气,这个一气可解释为气势、气息、气力,也只有这个气, 才可使技术得以发挥到极限地步,也就是其理想的境界。练习气功,也就需要先了解气的基本功能概念。气,就是人体 所需要的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有气则生,无气即 死。气功就是呼吸功能进行空气出入交换、循环规律的体现。古代的
唯物辩证观点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两个基本条件,就 是自身和外界,也就是两个大的自然面。当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在另一 方面的影响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又向其原始一面转化(物极必 反),这样形成了循环规律,也是事物的普遍性规律。这两个面就用 “阴阳”二字来概括并进行论述。气功中气息运行就是依附这种观点 作为指导,以使其得到发展,于是在无数次的循环过程中,循环基础 有了改变。
人身本来是一个整体,气在人体中按照一定的循环路线运行, 其上升与下降,又分别为前、后两面,身体的最高的头部和最低的脚 下,以及左右,就成了两个相对的面,寓一而有二。整体里出现了阴 阳两面,互相转化,由阳转化为阴,又由阴继而转化为阳,周而复 始,循环无穷,浑然一体,又可说是合二为一也。
浑元一气功所讲的“阴阳”就是气息在人体中运行时,循环转 化、接替的两个面。人体是不能没有动静的,动到极点则必以静处, 静极则必反还以动,动就是阳,静就是阴。气的呼吸,呼为阳,吸为 阴,气升为阳,气降为阴。
督脉行于脊背之当中,以人之脉络论之,它是周流诸阳之分,为 阳脉之海,所以背为其阳。任脉行于胸腹之当中,为人身阴脉之总会,是诸阴脉之海,故此 腹为其阴。头为诸阳之首,统领一身之气,阴气沿督脉自下而上,升至头 顶,这个过程叫作阴转阳,由舌头接引(称过桥)阳气顺任脉从上向 下运行,为阳转阴。气息在人体中运行,头这个部位确为阴阳互相转
化接替的关键所在,阴阳转接,不停止地循环,使气达到圆满充盈状 态,周身内外、上下、四肢百骸,各个部位都能运行得到,才能称得 上是全功,也就是浑元之气。
歌日:阴转阳来阳转阴,阴阳相转互为根;欲知阴阳转接处,还向阴阳转中寻
(2 )五行
五行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认识观点,一切事物的变化、 互助、依存,以及相互制约的属性关系,都用五行学说来概括。武术 和气功都是以人体机能变化为基础的,所以把人体机能变化的互助关 系用五行来形容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也是让人便于认识、理解的一种 很有效的方法a人的体位、器官、脏腑都按五行学说的属性表示,有 利于理解其功能的技术表现与作用。
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它们的属性关系是水生木,木生 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就是五行的互生关系。金能克木,木能 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这些又是其相互的抑制关系。
人体脏腑的属性就是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 金,此为之内五行。外应其通之窍:心通于舌,肝通于目,脾通于口 唇,肺通于鼻,肾通于耳,此为其外五行。手的变化也是技术的体 现,故而手亦有被列于五行之说,手有五指,并有长短之分,各自也 均有所属。中指长,属火;小指短,属水;食指属木;无名指属金; 大拇指属土。总的来说,内五行随意念而动,外五行要随其意动而 动,能互为牵拉、催促,能合聚为一体,这样一来,人体功能就可以
得到极限发挥了。
歌曰:
脏动犹是炮中火,手出好似箭离弓,
面上发动要色变,五行相催无错误。
浏览1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