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建立 后,在统治机构中限制汉人参与武事。据《元史-百官志》载:枢密院是“掌天下 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 度,无不由之”。但在枢密院任职的汉人是无权查看军籍档案的,说明统治者对 汉人是有限制和防范的。这种防范还表现在全面禁止百姓练武上。据《滞水县 志》载:“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敕禁汉民持铁尺、手挝及权之有刃 者,悉输于官。”这种全面地禁武,使中国武术的发展处于低潮。
朱元璋以武功定天下建立了明朝,加上边患频繁,所以十分重视武备。《明 史-兵制》载:“元人北归屡谋光复……正统以后,敌患日多,至终明之世,边防甚 重。沿海之地岛寇倭夷出没,故海防甚重”;'做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卫 所”是明朝为了边防和内地防卫而设立的。《明史-兵制》曰:“度要害地,系一郡 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并对卫所士兵进行武术训练。在湖北的方志典籍中,有大 量关于操练兵马、教习武艺以及演武设施的记载。《竹溪县志》载:“嘉靖年间, 全县驻马步战守约千人,就地操练兵马,习征战讲武事,南教场有演武厅、点将 台。”《汉川县志港:“旧教场在城东南久废,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官价发卖 易叶。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知县孙光祚复立新教场于伏龙山丁《大冶县志》
载:“演武场在县西小门外,学龙后屋,三楹为小坐厅,环以高墙……堂下即骑射 场。”《蒲圻县志》载:“演武场,旧在县西北营盘坊侧,明主簿王觉增设……。崇祯 三年(公元1630年)重修旧场。”《黄陂县志》载:“教场在县治西三里处,建有演武 厅,为营兵检阅武艺、演练枪炮之所,县试阅看武童马时亦在此处朱元璋早在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就下令要求骑卒必善驰射、枪、刀,步兵必善弓、弩、枪。 并定期考核,优升劣降。《明史-兵志》载:“军士步骑皆善,将领各以其能受赏, 否则罚」'
由于朝廷对武备的重视及各地演武场所的建立,使练兵习武活动十分普及, 为国家选拔高水平的武备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一时期,荆楚地区出现过 许多武官将领。黄彬,武昌人。曾率部参加征伐赣州及讨伐永新叛将的战斗,任 江淮行省中书左丞,后被封为宜春侯。
胡美,沔阳人。曾随朱元璋攻武昌,随徐达取淮东,讨张士诚,攻无锡。加爵 荣禄大夫,任征南将军。朱元璋即位后任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后被授柱国 公、豫章侯。
康茂才,斯州人。率部投降朱元璋后随朱元璋转战江、浙、赣、鄂等地,败张 士诚、陈友谅,攻取豫、鲁、晋、陕、川等地,战功显赫,官至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 右率府使,进荣禄大夫。死后追封薪国公。
徐科,大冶人。随朱元璋转战南北,封为燕山右护卫副千户,被燕王朱棣封 为侍从。朱棣起兵,他随同作战有功,官进都指挥使。朱棣即位,被封为兴安伯。
刘广,罗田人。随朱元璋征益都、济南,取潼关,克燕京,平定山西、山东及长 城内外大片土地。后被封为宣武将军,永平尉指挥佥事。特别是在洪武十年(公 元1377年)元兵进攻永平,他值父丧,竟脱下丧服披甲上阵,擒元将平章钦察歹 等人,大获全胜。太祖闻报,追封其父为宣武将军指挥。
王弼,祖籍黄州。善用双刀,号双刀王。因战功卓著升任元帅,征西番,封定 远侯。
王聪,薪水人。膂力过人,作战英勇。因功升都指挥使,封武城侯。
王真,咸宁人。因功升至燕山右护卫百户。随朱棣起兵,战永平、真定、广 昌、雁门、沧州等地,后升任都指挥使。朱棣即位追封金乡侯,谥忠烈。仁宗时追 封宁国公,加号效忠。
王通,咸宁人,王真之子。因战功升任都佥事,封成山侯。仁宗即位,掌后 府,加太子太保。
陈金,应城人。进士出身。任云南布政使时镇压苗民起义,弘治十三年(公 元1500年)出兵贵州,镇压苗族妇女米鲁领导的起义,后召为南京户部尚书。正 德元年(公元1505年)总制军务,统率浙江、福建、广东、湖广的文武将吏及广西 士兵镇压江西抚州、东乡、姚源、华林、大帽山一带的农民起义,官加太子少保。 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又掌两广军务,镇压府江王公瑜起义,加太子太保,后官 进上柱国少保。
伍文定,松滋人。进士。善弓马,膂力过人,随参将李隆等镇压江西姚源起 义升河南知府。因镇压永丰、大茅山和桶冈、横水起义军,参加征剿江西宁王反 叛有功,擢江西按察使。后官至兵部尚书。
熊椁,武昌人。进士。任太仓州知州时,倭寇入侵,他坚守城池,使倭寇不得 入。次年倭寇再犯被其大败。后调任苏州府同知、河南佥事。任苏松兵备道时, 倭寇时常骚扰,他曾获得两次败倭大捷,升为副使。后官进按察使,进秩正三品。 后又因平寇有功,进副都御使、兵部左侍郎。
方逢时,嘉鱼人。进士。历任知县、户部主事、工部郎中、宁冈知府。在任广 东兵备副使时,曾参与俞大猷镇压程乡、惠州等地的起义。升任右佥都御使,巡 抚辽东,后移任大同。当魅鞍俺答进犯威远堡时,他设伏袭击别部逼其撤退,升 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后升兵部尚书兼右副 都御使,加太子少保。后为尚书,代理兵部事务,加太子太保。
熊廷弼,武昌人。进士。任保定推官,入工部主事,大理丞。万历四十七年 (公元1619年)后金(清)攻占开原、铁岭、抚顺,守将杨镐兵败,朝廷重新起用已 被罢官的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辽东经略。他尽职尽责,造战车、 治火器、修筑城防、招募流亡、整肃军令、训练士兵,后金不敢侵掠。
张京,汉阳人。举人。任扶风知县时曾血腥镇压任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后 任延安府同知,沸岷兵备副使。南明唐王时任巡检,桂王继位后升任兵部尚书, 并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共同抗清。清顺治九年(公元1622年),清将洪广畴侵两 广,致书招降张京遭拒。吴三桂攻重庆,他与刘体纯合兵抵抗,战败被俘,拒不 降,赋绝命诗而卒。
邓祖禹,淆水人。中武举,任沈阳守备。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任宣抚游 击,入卫京师,副将申甫军败,他力战于卢沟桥,升为涿州参将。后因镇压苗民升 任副总兵,辖德安、黄州。后兵败于土望山农民军,被处死。
杨志深,天门人。武举。曾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在与倭寇的战斗中,当倭寇 潜入水中凿船时,他命兵卒以铁蓼(打鱼用具,两边有刺)破敌。一次与敌大战几 昼夜,因劳累过度,坐于阵地休息时猝死。曾使用120斤重大刀练功。该刀现存 于皂市文化馆。
这一时期,荆楚地区出现过众多的武将、武举、武英人物,可见荆楚仍沿袭当 地的传统,武风炽盛、民风强悍,有较高的武技水平O
至清时,荆楚为兵家逐鹿之地,争战不息、武事不断,使荆楚武术得到了空前 的发展。当此用武之时,既有数以千计的武庠生员登科中举、报效朝廷,其中不 乏为国戍边慷慨捐躯之士。但更有众多的武林英杰勇于站在反帝反封建前列, 跃马横刀,血染疆场,前赴后继,一往无前,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清廷入主中原是靠军队实现的,而武技是强兵强军最基本的技能。康熙就 说:“我国家以弓矢定天下。”清代兵制分“八旗军”,即满族亲兵;“绿营兵”,又称 以军八旗”,并广泛建置“乡勇团练”。然皆以习武为本务。八旗军与绿营兵共 同构成清王朝统治全国的工具。八旗制度等级森严,八旗武官都要有超人的武 艺。如宫廷侍卫就都要求有较高武艺的人担任。清廷设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和一、二、三等侍卫,主要选用满人充任,并规定旗属、员额和品级。也选一些武 进士汉人充当侍卫,无定员数额,也分一、二、三等及蓝翎侍卫,品秩相同,皆由武 进士中的一、二、三甲选授。湖北中武进士 304人,被选授为侍卫者3名,分别为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庚辰科武进士彭承尧;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 年)戊戌科一甲二名武进士樊雄楚;道光六年(公元1824年)丙戌科一甲二名武 进士秦定山。清在开国初期平定全国的军事征战中,在湖北民间还招募过许多 武艺高强者充当先锋。如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英亲王率兵攻打九江,湖北 应山县武术高手洪起元就应募从征,并成为著名清军将领,以战功升至左都督.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武昌兵变首领夏逢龙率军进逼应山,以告老还乡 的洪起元以67岁之年,主动出山组织乡勇拒守,英武不减当年。
浏览1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