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支持是武术在登封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

武术在登封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休戚相关。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映,武术教育的市场得以打开,登封地区的武术馆校迅速扩张,在发展初期,出于武术馆校的发展可以拉动经济、繁荣社会的目的,政府给予武术馆校大力的政策支持。这主要体现在税收等经营管理方面。在武术馆校发展的初期,宽松的政策在促进武术馆校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各类武术馆校发展混乱。为了促进武术馆校的健康发展,登封市体育局规范了武术馆校的办学标准,对其加以引导。在武术馆校过度重视成绩而大力开展竞技武术的时候,政府则要求武术馆校必须开设传统武术特别是少林武术课程,这无疑增强了少林武术的传承。少林寺是武术文化乃至登封的宣传窗口。为使少

① 弗•伊・多博林科夫、阿•伊・克拉夫琴科:《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版,第209〜413页。

林寺更好地发展,政府规划了少林景区,出台政策对景区内的居民进行拆迁,改建少林景区,而今崭新的少林景区已经面对国内外游客运营。可见,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武术在登封发展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改革前,武术是一项单纯的文化活动;市场经济改革后,武术成为产品,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发展自然会涉及多方利益的均衡。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经济、社会、 文化等多种功能,因此在它的发展中,会体现出多方利益群体的冲突、协调与发展。武术属于公共产品,政府有义务对其发展给予支持,而社会则是武术发展的主力军,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民间。政府发展武术出于社会整合的目的而个人与组织则更多地考虑个体的发展。怎样协调两者的利益?从武术在登封发展的个案来看,关键是建立一个民主、自由、规范的协调机制,让政府了 解民众的需求,让民众参与政府决定。只有政府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兼顾国家、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利益,形成共生机制,武术事业才能良性发展、世代相传。

第四节丰富的社会资本:登封武术发展的良好基础

描述完登封武术经济的产业构成、组织发展,还应从深层次剖析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下面重点讨论登封武术经济的生产要素问题。生产要素是武术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生产要素则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力①。在这里主要对武术经济的资本进行研究。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首先,河南省是武术大省,境内有众多武术门派,其中太极拳、少林武术与甚家拳享誉海外。这就为登封提供了充沛的武术人力资本,包括武术教练和武术经营人才。其次,登封武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本的投入,这是武术经济发展的基础。最后,社会资本是社会学的概念,本质上来源于互惠动机和有限范围内的团结②,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认为:武术社会资本指通过开展武术服务而增加的社区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进而提高社会效率。

①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9〜81页。

② 刘艳丽、苗大培:《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第12期,第27页。

一、登封武术经济组织拥有广泛的关系网络

中国社会更重亲情,也有人把中国社会称为熟人社会,因此在中国,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对登封武术经济的发展来讲,早期发展起来的是武校,而排名前三的武校的经营者均来自武术世家。武术世家使得他 们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声望,而师徒制的传承方式,又使得他们在武术界拥有了较多的关系网络。因此,在市场经济改革后,这些武术世家就比一般的经营者拥有了更多的资本,这资本不仅表现为物质资本,还体现在社会资本方面。

二、互惠原则是登封的地方文化传统

规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是合乎体统或正确的①。从社会学角度理解,乡土中国是“亲情社会”,即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家庭、家族及中庸伦理之道。因此中国目前的社会关系,或者是血缘、亲缘关系的延伸和扩展,对非 制度性的社会关系因素格外重视。②登封的几所大武校都是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和登封的“乡土色彩”比较一致。登封毕竟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县级市,对这些民间武术经营者来讲,他们更加依赖的是地方社会的“小传 统”,而非现代经营模式。家族式的管理使得组织的凝聚力更强、规范的执行力更强,使得政策可以上行下达。这也可以说是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登封武术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是与武术有关的产业,如武术教育产业、武术竞赛表演产业、武术旅游产业、武术用品产业,均打着“少林”牌。少林寺的方丈已经在公开场合指出这是对少林寺无形资产的侵犯。那为什么在实际发展中,还是“屡禁不止”呢?因为少林寺在登封地域非常注重与登封地方社会的关系。释永信有句名言“凡是有利于弘扬少林文化的都可以发展”,这可以说是其发展少林寺的方针,具有浓厚的禅宗色彩。正是本着这一原则,在登封本地很多项目如果要打“少林”品牌,少林寺一般都给予支持。当然,在少林寺需要登封地方配合时,地方社会也会给予帮助。例如,少林寺表演缺乏人员时会向附近武校借用一些人员,这就是互惠。正是秉承这样的原则、信守这样的规范,才使得登封武术的发展在面临市场化冲击时更具整合力,而非一盘散沙。

① 张剑利、靳厚忠、徐金尧:《社区体育资本与和谐社会》,《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第8页。

② 刘艳丽、苗大培:《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育学刊》2005年第3期,第127页。

三、武术在登封的发展拥有较强的信任与认同

信任是社会资本核心的内容。著名学者福山认为高信任度的民族更容易发展合作关系和规模经济,有助于市场的发展。而关系网络是产生信任的前提。①登封发展较好的三所武术馆校的校长都是武术世家,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声誉。可以说较高的声誉是这几所武校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社会资本。 对武术服务来说,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这种参与是积极的、自觉的,有赖于成员的社会认同感。武术在登封拥有悠久的历史,而文化是什么?就是内化在人们心中的生活方式。在登封,少林武术被普遍认为是“登封的骄傲”。这充分说明了登封对武术有较强的认同度。这种信任与认同,就是社会资本的一个基本形式,是武术服务发展的基础。

第五节个人与组织的发展需求:武术在登封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文化社会学诸多流派中,功能学派更加强调文化的功能是维护其存在的重要原因。这种视角更加适合分析文化存在的原因和结构,当用来分析文化变迁问题时则显得有些呆板,较为合适的是马克思文化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派。文化社会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理解文化生活时需要一种对文化本质的深刻洞见,一种对统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心态的了解②。而马克思则强调生产力的变革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是文化变迁的原因。但是社会心理学派和马克思学派在分析个人和群体时,都非常注重对个人和群体需要的研究。“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不断满足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数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刚刚满足,往往会迅速产生另一个欲望,这是贯穿整个人一生的特点。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需求层次按照其优势或力量的强弱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在马克思看来,认识人的问题,应该从人的现实活动出发,从生产、劳动实践出发,分析人及其社会生活的本质,认为人 类生存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

① 张剑利、靳厚忠、徐金尧:《社区体育资本与和谐社会》,《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第8〜9页。

②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发展、享受,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机是一种有目的性或目标导向的行为,它通过学习实践来获得。动机是一种满足需求和欲望的方式,因此,它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和水平。一些种类的动机看起来非常普遍或几乎非常普遍,它们不因所有类型的社会和文化而不同,几乎能在所有的社会和文化中找到某种程度的存在。这些刺激变迁的动机在本质上是普遍的,包含诸如对名声的渴望、对经济所得的渴望,以及顺从友情约束力的愿望等等。对社会变迁的接受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成员如何理解他们的需求的影响。“需求”显然是主观的,与时间和文化联系密切;如果人们感觉需求是真实的,那么它们就是真实的。武术文化是一种活动,因此无论采取哪个学派的视角均应从行为入手。 而理解行为,则应从人们的需求进行分析。具体到武术文化在登封的转型原因的分析时,更加关注的是转型期这些个人和组织的需求,因此只有分析清楚他们的行为动机,才能真正了解武术在登封转型的动力所在。

浏览1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