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洗髓经》原文是后期所编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达摩洗髓易筋经》《白 话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少林易筋经》等所依的根本,学人在研究《易筋洗髓经》原 文后摸索出的一套个人修学心得和原版经典的综合篇。《易筋洗髓经》原文整篇经文蕴 含着佛、道、儒、礼记、理学、经络学、黄帝内经以及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原文总义:“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流浪于生死,苦 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这段文诠释了佛法止观思想是脱离六道轮回和了 脱生死的根本,说明了四大皆空、五蕴非有的缘起性空的道理,告知佛语正见乃是成就大 乘佛性的根本所依,通过修习洗髓经而获得甚深禅定功夫,最终获得洗髓却尘趣人涅槃寂 静的境界。总义:“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 纳清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J这段文诠释了修学易 筋经的最佳时间以及依靠易筋的功夫来进入四大皆空的真实意境,文中引用了黄帝内经 经络走位的准确位置,结合了传统文化思想,说明了饮食知节量、少食少睡乃保养身心状 态愉悦的根本来源“无始钟气篇”第一:“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非体 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 方可言洗髓「这段文提出了气的来源,理、体思想以及气和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的空 性道理,文中结合了宋明理学周敦颐的理学气的理解思想以及结合了佛家地、水、火、风四 大皆空的道理,诠释了气的坚、湿、暖、动的体性“四大假合篇”第二:“元气久氤氯,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应作如 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这段文结合了道家的思想,诠释了身体乃 四大假合,地指人的身体骨骼,水指人的血液及唾液等,火指人的体温,风指人的呼吸,由 四大五蕴假合而成的一个皮囊之躯,此假合之体充斥着气的坚、湿、暖、动四大皆空的体 性,以此假合之体而借假修真的洗髓功夫。
“凡圣同归篇”第三:“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 此……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驱,精进用心力。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J 这段文指出了凡圣一体的概念,凡夫和圣者的不同差别在于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凡夫执著 假我,贪著五欲之乐的虚妄颠倒的不正见。提出了人命无常,宇宙万物无我思想,揭示了 物我皆空,由心而生的缘起如幻的空性思想。“物我一致篇”第四:“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苟能 绝嗜欲。物我皆一致J这段文诠释了万法因缘和合而成的缘起空性思想,结合了华佗的 医学指导理论基础,区分人与物的不同生活领域。提出造杀等恶业会影响到内脏而使得 意业造罪为大感果的思想,劝知修学者少欲知足了却生死的根本,断除贪欲而令心安住在 止观中°“行住坐卧篇”第五:“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踏实方更进……超出生 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这段文引导学人在行住坐卧中如何观身观 心的调息方法。文中“侠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 两足如钩短。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 不迷。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J这段文结合了经络学的思 想,同时也指导学人在修习止观中的正确行住坐卧姿势。“洗髓还原篇”第六:“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狭骨 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这段文阐述了洗髓与易筋功的融合境 界,结合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指引修学洗髓与易筋功的正确动作,也是文中最精华 的一部分。最后一句:“即说偈日: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 生可了。”揭示了修炼洗髓与易筋功的心法要诀,阐述了断除烦恼是产生禅定根本来源的 道理,亦指引学人走向解脱之道的理论途径。
辨析《易筋洗髓经》的时代背景在《易筋洗髓经》的具体年限考据方面,由于佛道之争而使得经文的所传时间披上了 一层神秘的面纱。在现存的诸多易、洗经经典的种种记载中可以推测出经文的法脉传承 和流传年代。据《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一文中可知道的法脉传承是:①可藏《易筋》《洗髓》于 少林壁间后为少林僧所得。《易筋经》由其中一僧携带登峨眉山,由西竺高僧般剌密谛译 为汉语。少林僧修炼成效后,远游四海,二传徐鸿于海外。徐鸿三传虬髯,虬髯四传李靖李靖为《易筋》作序时为唐贞观二载三月三日(629年)。一位阿罗汉状的神僧授岳飞《易筋》功夫,神僧在其修炼神力成功之后,曾嘱咐岳 飞随他人道,而岳飞却去作人间勋业。神僧在岳飞遇难之前经牛皋转函岳飞,岳飞将《易 筋》一册交给牛皋嘱其流传下去。但因牛皋不识”谁具作佛之志,堪传此册”,故又将“此册传于嵩山石壁之中,听有道缘者自得之“ 是时为公元1142年(宋绍兴十二年),自李 靖作序至牛皋作序并再次藏书于少林石壁,时隔513年01893年周述官于成都昭觉寺中,于来自嵩山少林的静一空悟老师处得《增益易筋 洗髓内功图说》(即《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三合一中文本),与牛皋藏书石壁又隔751 年。在《合编序》文中说道:《易筋》《洗髓》在后世祖师手里又合成一函,后又经少林诸老 师的反复摩拳,方知两经所出一辙,于是汇成一帙,并取名为《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易筋》《洗髓》的流传年谱如下:公元470年左右,达摩持梵文本《易筋》《洗髓》两经到达中国。公元520-526年,慧可(487-593)于嵩山少林寺参谒达摩,从学六年(《续僧传・慧 可传》),从达摩得梵文《易筋》《洗髓》两经传授,修炼《易筋》见效后,将《易筋》梵文原本 藏之少林石壁,而只携《洗髓》梵文原本并达摩所传衣钵云游,功至效验,将《洗髓经》译 中文。
公元528年,达摩灭化,葬熊耳山。梁大通二年,据南怀瑾《禅话》所引宋《传灯录》° 但据唐代道宣《续僧传・卷十六・达摩传》:“(达摩)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游化为务,不 测于终「故知达摩究竟何时入灭仍是个谜,此列达摩灭化时地,仅备一说。)数十年后,某少林僧得《易筋经》于达摩面壁处,并携其登峨眉山,由西竺僧般剌密 谛译为汉语。僧修炼成效后,远游海外,二传徐鸿于海外,徐鸿三传虬髯,虬髯四传李靖公元629年,李靖为《易筋》作序(时为唐贞观二载三月三日)。以公元528年起计一, 至李靖作序时隔101年,而《易筋》已过四传。公元1142年(宋绍兴十二年),牛皋将“此册(《易筋》)传于嵩山石壁之中,听有道 缘者自得之”,与李靖作序时隔513年。公元1893年,周述官在四川昭觉于少林僧静一空悟处得《易筋》《洗髓》和《图说》 的三合一本《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公元1895年,周述官将《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增演后改名并序。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周述官的弟子张瑶将《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付诸石 印公布于世。
浏览1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