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对气和呼吸的关系及功能的反应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如危险时的惊呼、困苦时的哀叹、痛楚时的呻吟,这些人 体的自然反应,改变了呼吸功能的方式,相应地又对人体起到了不同 的感受效果——缓解了惊恐的紧张,忧愁得到了舒畅,疼痛得到了减 轻等。人体的自然反应经过多次的验证就形成了意识,意和气结合起 来共同的作用效果就是精神饱满,力量充实,心情舒畅。后来人们把 这些总结起来,以求得人体达到一种理想境界的锻炼方法,这也就是 所说的气功
人们加深了对身体生理构造和功能的认识,对气功的发展起到了 促进作用。人的一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百骸,筋、骨、皮肉 及精、气、神,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身体,脏腑之外是骨骼肌肉的 框架腹腔,外面有皮肤毛发庇护,其间有血脉循环。人体的上下、内 外一切生理功能的运动,维持了生命的存在,这种运动的能力保障, 就是气息运动的功能所起的促动作用。这也就说明了只有气才能保障 生命的存在,没有气生命就不能存在。因此,练习武功技术的人,需要 较强的体能发挥,就更要加强气功的锻炼,这就首先需要明了气是来于 何处,去于何方,如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无从谈到练功了。
(1)中气论
中气,就是人体先天具有的元阳,中医学所说的元气,因为它处 于人身的中间位置,练习武功的就把它称为“中气”,是先天就已经 具有的真一之气。用文法练习的静养功,就称之为内丹;用武法锻炼 的运使功,就称之为外丹。然而,无论是静养的内丹,还是运使的外 丹,必须相辅相成,动中求静,静中寓动,动静变化,互为依据。练 习的步骤还一定要合乎法理,遵循法理,只有这样才能修炼到超出常 人功能的理想境界(境界就是人的自身情感、思想意识、心理状态、 行为能力的统一体现)。一般学、练气功的人,没有真正地认识和了 解中气为其根本,也不深入探索中气的道理,只求一些外象的表现, 而没有内在的实际运动,没有认真寻求捷径,没有探索出正确门道, 一味地盲目练习,最终也不能掌握达玄入窍的方法,哪能有成功的可 能呢!
人,自有生命开始时,就秉承父母之天性进行气血融化,和合, 才得以发育。先天的天性则谓神,神以化气,积气化精,以成形骸, 精即是物质精华,就是人体中的血液。神和气为虚,精血为实,虚以 化实,实以应虚,才为气血融合。当人在母体内初凝聚为胚胎时, 神、气、精血凝聚于虚危穴,亦名神阙(肚脐),以受母体供养,其 后为命门穴,两旁为肾,这个位置正处于人体的中间,真正的先天阴 和阳,也就是在这里孕育、萌发。纯阴不能生发,纯阳也不能生成, 阴阳合,乃可生,人体根本功能保障的物质——“气”,也就产生在 此处,所以就把它称为“中气”。此气灵动、明显,它的盛衰决定了 人的先天素质,经过后天的修炼不但可以增强原有素质,更能弥补其不 足,能使弱变为强,衰变为盛。改变了身体素质,增加了无限强盛的生 命力,延长了寿命期限.这些功力效果也是达到体能高度发挥的基础。
大自然以气为基本条件产生了生物界,气是各种生物发生和发 育的保障,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气对人身五脏起 着主导的作用,心、肝、脾、肺、肾通过对呼吸出人空气的气化转变 物质的摄取,发挥着功能循环的作用,所以把这种物质和功能称为心 之神、肝之魂、脾之意、肺之魄、肾之精。人的精神、意志实赖于气 息的调节,气息能循环周通于全身,经络、血脉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因为经络、血脉是连通脏腑,贯注全身气血的通路,也是供给和 排泄物质的沟渠。气被吸入肺脏、经肺泡功能转化与血液融合,注入 心、肝、脾、肾。自脏腑而出,则贯注于经脉,流通至全身,然后再 由经脉回流入脏腑,循环呼出体外。
一吸一呼奠定了人体的生机,中医学观点认为,人体的形成是先 由肾脏开始的,肾有二枚,左为阳,右为阴,肾生而长骨骼,肾又属 五行之水,水能生木;肝脏属木,肝生而长筋,筋又是附着于骨骼, 木能生火;心脏属火,心生而长血,血又流注于筋脉,火能生土;脾 脏属土,脾生而长肌肉,肉又汲取于血脉,土能生金;肺脏属金,肺 生而长皮毛,皮毛又连于肌肉。五脏六腑是人体内不能分离的功能系 统,五脏六腑依次序而生长,成为人体形状,既是真一之气与其他气 机的巧妙合成,又是气和血液凝聚的必然结果。
(2 )五脏
人身胸腹腔内的心、肝、脾、肺、肾五种主要功能器官,称为五 脏,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是生养气血和储存气血的地方, 也是宣泄贯通的机关。了解五脏器官的功能作用,对于学习气功,练 好气功也是很有必要的。
浏览2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