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辞海》对军队作了以下解释:军队是“国家或政 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 团。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是夺取和巩固政权、对外实施或抵抗侵略的主要暴 力工具”。军队是为某一个阶级、民族、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服务的,是由 一个阶级、民族、国家组织的。有着严密的组织和建制,有着坚强的领导,有着统 一的指挥和行动。作为“国家政权主要成分”,由国家组织、装备、供给、训练和指 挥,随时准备为国家的统治者的某种政治目的进行战争。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保 证。正是由于军队对于国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与军队有关的事也就是国 家特别重大的事。《孙子兵法•计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虽然“兵”可以泛指兵器、兵士、军队、战争,但这里指战争和军事。 是说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考察和认真 研究。《左传-成公十三年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指军队、军事、战 争,“祀”指祭祀,是说国家大事首推祭祀与战争。军队建设是各国都十分重视的 头等大事,对于军队的教育和训练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头等大事。

人们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有了强兵的战略思想,同时也在长期的军事斗争 中体会到技击技能的重要性。在战争的实战中注重积累经验与技巧,摸索出各

种防守与进攻的技能、技术,进行及时的总结与交流,并运用到对军队的教育与 训练之中。这种源自战争实践中的各种克制与反克制的技击技术,经过人们不 断地训练与强化,逐步上升为武技,使武术技击技术得到了发展,也使军队的作 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第四节 兵器的制作与使用使武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一、历史进步与战争实践使兵器的制作与使用技术不断提高

兵器源自于生产劳动工具。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在与禽兽的斗争中,在使用 简单工具的同时,便逐渐形成了跑、跳、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击技能。《吕氏 春秋》载:“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越绝书》载:',帝之时,以玉为 兵。”说明远古时期,人们以木棍、木矛以及石刀、石斧等为兵器,并凭借这些兵器 与兽斗、与人斗。到新石器时代末期,才出现了青铜的使用与青铜器。《世本》 曰:“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表明进入青铜时代后,武器品种在增 多,质量也在提高。当然,伴随着武器的巨大进步,人类使用武器的技巧也有了 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间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战争,更是有 力地促进了军事武艺的演进。战争要求有精良的武器,更要求有孔武有力并有 较高技击技巧的战士。这就决定了战士能适应战争的技击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即有强健的体魄,有一定的技击技巧,能适应生产和战争的需要。这在漫长的冷 兵器时代里,也一直是对士兵进行训练的基本要求。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 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 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冷兵器时代,各诸侯国都十分重视军队的武器装 备,把完备而精良的武器装备看做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管仲在齐国为 相辅佐桓公之时就明确主张,“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管子-参患》)强调 要在武器装备方面胜过敌人,做到“器无敌”。他只不过是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所 有诸侯国对武器装备的重视而已。当然,所谓的“器无敌”,并不是生搬硬套的武 器形制上的变革,而是从实际出发的研制。如古战场最常见的兵器之一枪(矛), 其起源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杨泓先生说:“矛的前身是原始人用来 狩猎的前端削尖的木棒,是早在旧石器时代已被人们掌握的利器。后来人们为 了改进这种扎刺利器的性能,并且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等制作矛头,缚在长木 棒的前端,增强了杀伤威力。在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常可以发现用石头 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进入青铜时代后,矛随之改用青铜来制作。”①

在冷兵器时代,大兵团作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十分注重集团作战的 威力。正如《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所载:“我国冷兵器,由石兵器、铜兵器 发展到铁兵器,始终没有改变冷兵器的基本性能,不可能发生战术上的革命,因 而在整个冷兵器时代都没有改变'集团战术'的性质;但是,由于冷兵器质和量的 改进,杀伤力和射远力的逐步提高,同样地给战术各方面以一定的影响,使其发 生一系列的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整个冷兵器时代,人在地面基本是站着作战的 (放弩有时是坐着),战斗手段主要是冲击,进行直接格斗。队形构成的原理,是 凝聚起人多的力量大,是在严格纪律约束下、行动一致的集体战斗力大。”“总的 说来,整个冷兵器时代的队形,主要是集团的密集方阵。”②

在使用“集团战术”的过程中,“人多、纪律、一致”是取胜的关键因素。诚如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总叙•纪效或问》所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 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 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平日 十分武艺,临时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o未有临阵用尽平日 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在这样的“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 后,,的“堂堂之阵,,中,特别是“千百人列队而前”,“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的前 提下,矛(枪)的应用以实效为先,就是在整齐队列的基础上,以简单、实用的动作 技术为原则。平日训练所得的武艺本事,“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 天下无敌。”说明在实战之中,受战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武 术技艺。


  • 杨泓、于炳文、殷稼,《话说十八般武艺一中国古代兵器纵横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

  •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


《尚书-周书-牧誓》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 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 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季、微、卢、彭、濮人。称尔 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 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 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究 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 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 貌,如熊如黑;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 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分,周武王率领大军来到商朝都城 郊外的牧野,在这里举行出战前的誓师大会。周武王左手拿着铜制大斧,右手拿 着白色的指挥旗,说道:“辛苦了,远道而来的西方将士们! ”武王说:“啊!我们 尊敬的友邦国君和执事大臣,各位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 还有庸、蜀、羌、擘撤、卢、彭、濮诸邦的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 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发布誓师令了。”说明矛在当时仍是主要的作战兵器。武王 接着说广古人说过:'母鸡在早晨不打鸣;如果谁家的母鸡早晨打鸣,这个家就要 衰落了。'现在商纣王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蔑地抛弃了对祖先的祭祀,并对此而 不闻不问;也抛弃了先王及其后裔,不任用同宗的长辈和兄弟,却对四方八面的 罪人逃犯十分崇敬,信任

浏览1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