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党在几十年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的 必然产物,只有具有全面素质和知识性的人才,才可能适应社会 对知识人才的选择,因而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是 目前体育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在体育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 视和加强学生的自娱、自乐能力以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武术作为传统体育学科,其内容十分丰富,有简单易 学的太极拳,有刚劲有力、动作干净利落的形意拳,有走步圆 活、变化多端的八卦掌,以及防身抗暴、提高自卫能力的搏击散 打等等。学生选择面很宽,完全有条件在高校普及开展,练习武 术不仅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掌握一门独特的身体锻 炼方法,同时还可学会一些防身自卫的本领。
一旦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 为社会服务;有了健康的人生,才能使服务于社会的周期延长。 有知识的健康人群可使国家在教育的投入到知识产出产生长期效 应,从而大大降低教育的投入成本,这也是对国家的一种人力和 财力的节约和贡献。人民的健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 民族都是有益的。
中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中华武术越来越显出它的精妙丰富 与博大精深。说它精妙丰富,是因为它不仅可用于竞技,而且 更强调实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搏击防身;不仅适 于团队训练,而且适于全民健身。说它博大精深,是说它有着 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具有对人体生物性改造和社会化的作 用,而且还有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和强化民族个性的重要功能。 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渗透了国人对生存智慧的体认。 所以武术运动在社会,尤其是在学校中的广泛开展具有非常重 要意义。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作为传统文化创造物的“中国 功夫”走进奥运大家庭已指日可待,而这无疑对我国学校武术 教育改革起了助推作用。最近,教育部颁布了一些措施来促进 武术教育的发展,其中授课时数由过去的6%~8%增加到10%; 目前,全民健身运动已逐渐遍及全国各地,中华武术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我国学校现行的武术教育却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 要,大部分学校没有认识到中华武术的精髓,仅仅把它作为一门 完成学分的体育课程。于是,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多数学生在 离开学校甚至在修满学分后就不再问津。这种与全民健身计划和 奥运增光计划的背离,说明目前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堪忧,教 育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战文腾,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体育部,264209
一、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
(一) 武术教师水平偏低
目前学校武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全国各种体育院校。一方 面,这些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武术人才,促进了学校武术事 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武术教师素质较低,业务水平 不高的现象。我国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一直实施的是以培养学校师 资为主要任务,以提高竞技武术运动水平为惟一目标的教学模 式。其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灌输武术技能为主,很少培养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由于武术项目的特点 独特、内容繁多、技术复杂,为适应将来教学,学生在学校期间 不得不学习大量各种形式的武术套路,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片面 追求武术的“量”而忽视其“质”。这就导致了武术院校的学生 在自己做了武术教师后,以同样的形式来教育他的学生,结果自 然是理论知识欠缺,武术意识淡薄,教育方法呆板,教学效果不 佳。
(二) 教学过程与目标脱节
学校开展武术运动的目标,是通过武术运动的教学,让学生 初步了解武术这一文化瑰宝,并掌握武术运动的健身知识、方 法,养成健身的习惯,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然而,现在的武术 教学过程仍然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各种套路技术,很少讲授如何运 用这些技术进行健身以及锻炼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是: 课堂变成了单纯传授各种武术技巧的场所,教师变成了只教技巧 的武术分解机,而学生则忙于记忆一些枯燥而毫不理解的动作, 进而丧失了学习武术的动机和兴趣。
(三)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武术运动是一项对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耐力、速度,以及 灵活性要求相当高的运动项目。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方面突破传统 教学方法的束缚,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武术课程进行加工改制O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 平学生的需要,如对教材中不系统的内容可按照各级学校教育的 目标,根据学生的体质、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改创,进而建 立起科学严密适合学生整体发展的武术教学体系,教会学生用武 术知识进行锻炼的方法和技能。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对各阶段 学生采用的武术教学内容一直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从小学到大 学,教师一直忙于几种套路的重复教学,甚至大学公共体育课仍 然安排初级长拳、初级剑术、简化太极拳等一些本应中学就应掌 握的内容。这种“炒冷饭” “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自然不会受 到欢迎。
(四)武术教学的组织方式和方法不合理
武术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也取决于教学 的方法。武术本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技术复杂的体育运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组织方式和方法上要勇于改革、 大胆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而现在的武 术教学,由于方法单一,使得武术教学千篇一律,过分强调“统 一”,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个性难以发挥,差异得不到体现。再 加上多年来我们一直严格的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 巩固提高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们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听讲 解、看示范、反复练习,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会武术运动的乐 趣,进而丧失了对武术运动学习的热情。所以,因材施教、从多 种角度以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快乐体育意 识,就成为我们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校武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制定完整的学校武术发展战略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教育改革,但毋庸讳言,我们的教育体制 仍然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但开展的并 不顺利。为应付考试,体育课在很多中小学已经名存实亡,大学 公共体育课也是有气无力。因此,我们认为,只有真正抓好素质 教育,才能很好地发展学校武术运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统筹规划的优势,制定出学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战略。通过 制定执行武术发展战略,探索武术运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减 少工作中的盲目性,使学校武术运动更具远见性、针对性和超前 性。
(二) 建立完善的武术在职培训机制
武术教师在职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关系着 武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武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法》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 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同时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无论 从贯彻《教师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还是根据教师担任教学工 作的要求,教师培训都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 到,在武术师资培训中,教育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培养内容、方 法、手段及考核等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实践能 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不能做到学用结合、按需施教。针对培训制 度的现状,我们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尽快改革制定出一套有效的 培训制度和与其相对应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实施武术教师资格制 度和竞选聘任制度。公平竞争、合理流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 人才。在具体方法上可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在岗自学、在职培 训、脱产进修、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等手段来改进和完善授课方 式和完善考核手段。
(3 )缺少针对性很强的思想品德或武德教材
由于武术馆校的学生年龄小,世界观尚未形成,事实要求我 们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对武术学校这一特殊性很强的 教育实体,必须编写出针对性很强的思想品德或武德教材,促使 学生养成良好的武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浏览2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