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必须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接轨。长期以来,人们几 乎一成不变地沿袭着武术练习和比赛的陈规旧路,而这与现代社 会的发展趋势,尤其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严重脱节。中国武术要 走入奥运,应在继承其精华部分的同时,在内容、形式、竞赛制 度和规则上参照当今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对中国武术加以改造, 使它既保持原有的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又与现 代奥林匹克运动紧密接轨,这是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 途径。

参考文献


  • 高谊.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原则探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9

  • 郭志禹.武术知识经济探微.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

  • 李成银.21世纪的武术试探.体育科学,2000年专刊

  • 朱唯唯.武术的现代价值.中华武术,1992 (6)

  • 董跃忠.武侠文化.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1995


 

我国武术现代化发展问题之——现代
化转型机制之可行性探究

文化世界的大同为体育世界融合性提供了发展环境和条件, 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是未来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 武术自身的改革和完善以及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是发展中的主要问 题。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否具有现代化转型所需的现代化因子, 这些因子和因素是否具有实现事物本身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则是敏感核心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武术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必须首先从武术自身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范畴内,分析其内在 的现代化因素以及因素具有的价值和功能。

一、健康身心的科学性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基础

体育运动的基本功能是健康身心。武术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 体育运动,所附带的健康身心功效是该运动项目的特征和表现, 然而,由于武术锻炼方法的特殊性和功效的隐含性,使武术运动 与现代体育逐渐产生了分离。但是,具有健康身心的科学性,为 武术与现代体育的接轨和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能。其科 学的健身机制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外在前提,合理的健心机制是 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内在基础。

(一)科学的健身机制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外在前提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的根本功效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

作者:陈振勇、艾泽秀,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610041 机能,提高生命质量。因此,一项体育运动是否能够伴随社会发 展而不被淘汰,其基本前提是具有科学的健身机制。

今天,当西方苦苦追寻人类自身健康的有效保健手段而久久 徘徊时,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优秀体育项目——太极拳,•却因为具 有较强的健身价值而备受欢迎。目前,关于人体衰老存在多种假 说和理论,是一个尚未取得共识的仍在探索的世界性难题。但有 代表性或影响性的衰老假说有多种,如“劳损学说” “积聚学 说”等。以上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反映了衰老这一复杂过 程的某一侧面或层次,但对理解太极拳延年益寿的抗衰老作用,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另外,现代生命科学认为,人体是一个 高度复杂的耗散结构。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是人体系统存在的标 志。功能状态是亚稳态,即不是固定的,而是可调的,可以从一 种亚稳态转入另一种亚稳态。因此,太极拳运动以养而达到人体 内环境的最佳状态无疑是符合科学的。m

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是对事物真伪的最好辨别。近年 来,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各种科学仪器和手段对武 术进行了各种实证研究,从而进一步从科学角度辅证了武术运动 具有科学的健身功效。如成都体育学院徐明等对老年人太极拳运 动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研究分析,得出:“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 的老年人安静时V和MIV、VC均显著性增大(P<0.05 )。而在完 成30分钟太极拳练习后的Am、V、VC也显著好于无运动者 (P<0.01~0.05 ),且MIV和SBP在运动后增大有显著性差异(P< 0.05 )o研究认为太极拳运动对于老年人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 血管系统机能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体质,延 年益寿⑵。

(二)合理的健心机制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内在基础

科学的健身机制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外在前提,但仅具有科 学的健身机制,是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共性,并未表现出武术自身 的风格和特点。武术所附带的健心功效则是其现代化转型的内在 基础。

健康身心是体育运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合理有效的体育运 动,对于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武术运动除了注重增 进外在的身体生理机能外,更注重内在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一些 优秀的武术项目更是如此。如以调形为主的五禽戏、八段锦、太 极拳;以调息为主的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 等,突出表现了内外合一的身心共健思想。比利时人马克•特博 姆研究认为,练习武术能使人彻悟,或出神入化,这被描述为 “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习武者完全沉浸在运动 中,并不注意运动之外发生的事情。这些情景表明,亚洲武术在 练武中更有系统地追求这种心理状态。而在追求这种心理状态的 过程中,产生了武术运动独特的健心功效。

因此,身心共健是我国武术运动的宗旨,是武术运动现代化 转型的基础。

二、和谐的价值观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依靠

健康身心的科学性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基础,而内在的和谐 的价值观则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坚实依靠。

(-)和谐的人格价值观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个体依靠

武术运动对人产生一定心理功效,是因为武术运动自身隐含 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人格理念塑造效应。中国儒家的缔造者孔 子以“仁”作为整体思想的核心,以“礼”,作为现实中把握和追 求“仁”境界的惟一标准和社会衡量尺度。而其中的道德实践是 其主要的实现内容。具体讲有五个方面:一、“恭”——对人恭 敬有礼;二、“宽”——以宽囿之心待人;三、“信”——对人 言而有信;四、“敏”一对事勤敏而不怠;五、“惠”——为 善事而济他。孔子以“仁”来探讨人们在社会中的平衡关系,以 “克己复礼”的主体道德来获得社会的和谐、安定,无疑为传统 文化的风格以及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打下了基调。武术中的友好 技击切磋,武德中的忠、恕之道,太极拳的天人合一、修身养性 等无不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而这些内容一旦融入到人格 品质上,就发生了潜在的作用,使人们在接受武术练习方式和内 在价值的同时,凝造出相似的个性品德。如我们经常见到的路见 不平,见义勇为的习武者;心性开朗的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群; 因练习健身气功而恢复健康,重新获得生活自信的人们等等,无 不是其反映所在。

据成都体育学院温佐惠等人在对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厩衡研 究中指出:“太极拳对老年人不仅有抗衰祛病,延年益寿的健身功 效,还具有调整心态平衡,修身养性的健心功效。其健心功效主要 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居下不争,无为而为,注重情绪控制和心 态调整的心理卫生。其二,清心寡欲,知足长乐,注重思想集中, 精神内守,除恶念和杂念的心理健康。其三,淡泊明志,宁静致 远,注重不为名利所困和不为声色所扰的心理修养。⑶

武术运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影响、改造人们的心理意识、 人格理念等诸多方面,并为造就一种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发 挥着永恒力量。这是西方体育运动所不及的,也是武术运动的特 殊功效之一。

(二)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群体依靠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特 别是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宋明理学重建过程所形成 的传统文化模式,对武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武术是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 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因此,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髓,和谐价值 观必然渗透和体现于武术运动之中。

浏览2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