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经 验,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前,我国已基本 开始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一 直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门的开放和国际间 的交流并非简单的物质增长与流动:现代道德的丧失、拜金主义 思想的滋生和泛滥、传统文化价值的变异等问题接踵而来(近年 来文学界所倡导的道德本位论和儒学思想新建设无疑是针对上述 问题的较好证明)。显然,这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 是精神文明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和谐文化价值理念,塑造出以“科学”为理性支撑,以“文明” 为时代精神,以“健康”为价值取向,以“大众”为社会基础的 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而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武术,正因为自身的特殊和中国历史环境的造就,使其与中国 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武术运动在履行自身健身使命外,还被赋予 了深远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具有不同 的社会功能,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也具有差异性。如中国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的民族奋进精神和“天 人合一”的和谐文化、日本的大和民族文化、西方的征服自然民 族文化特征等。日本学者大斋时彦指出:“遗存文化确实是不可 思议的东西,虽然容易被当作完全无足轻重、没有价值的旧风俗 忽视掉,但有的时候我们却往往意想不到的为潜在的巨大力量所 震撼。”⑴

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社会的进步又不断构筑 起新的民族文化精神。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背 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其内在的和谐文化精髓,无疑是反 映我们国家的民族活力与精神的一个方面,这也正是中国武术现 代化转型的群体依靠和社会依靠所在。

三、结语

健康身心的科学性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基础。其中科学 的健身机制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外在前提;合理的健心机制 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内在基础。和谐的价值观是武术运动现 代化转型的依靠。其中和谐的人格价值观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 的个体依靠;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武术运动现代化转型的群体依 葬

参考文献


  • [3]温佐惠等.论太极拳对改善老年人生物衰老、心理 失衡和精神失落的功效.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 (1)

  • 徐明、温佐惠.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 (3)


[4]聂啸虎,试论日本传统体育的三种社会调节功能.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1999

 

现代竞技武术的主要发展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竞技武术在 原来的模式下开始全面接受现代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并对传统武 术进行改造,逐步发展成为当代的竞技武术。它虽然只经历了 50余年的发展,但蕴含的内容特别丰富,具备自身的发展特征, 本文仅从竞技武术的几个主要发展特征入手,进行论述。

一、竞技武术的形成

1949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筹备委员会主任冯文彬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开展武术活动。” 1953年在天津首次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项目的全国民族形式体 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拉开了现代竞技武术的帷幕。1956年举行 的12省市武术表演赛,已具有了现代武术比赛的雏形。此次大 会首次实行打分的办法,试行5条40字的评分标准,为后来武 术竞赛规则的制定作了铺垫。1957年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竞 赛项目,由此,标志着现代竞技武术运动的产生。1958年成立 了中国武术协会,并制定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按照这个规 则,在1959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第1届全运会上进行了武术 比赛,从而引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的重视,相继组建了 武术运动队,使竞技武术步入了正规的发展轨道,促进了竞技武

作者:张永明、张霞、周骞、靳可轶,黑龙江省武术协会,150090 术技术的发展。1979年,国家体委又公布、实施了重新修改后 的《武术竞赛规则》,对各类竞赛套路的内容、规格、组别、时 间有了更具体的规定。其后,《武术竞赛规则》根据竞赛需要, 又经历了多次的修订。从此,竞技武术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1979年国家体委组织人员对竞技武术中的散手运动进行研 究,并本着慎重、稳妥的态度开始进行内部交流。1981年5月, 首次进行公开表演赛;1989年正式实施国家体委颁布的《武术 散手竞赛规则》,全国散手比赛也同时登台亮相。这标志着武术 散手运动由此走上了竞技的大舞台,其后,散手运动发展迅速, 成为当代竞技武术的半壁江山。

随着20世纪80年代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风靡,以竞技武术 为形式的国际性武术比赛也开始得以举办。1984年4月,在武 汉举办了国际太极拳邀请赛;1988年在杭州举办了大规模的国 际武术节;1990年第8届亚运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1年10月,由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参加的首次世界武术 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其中,亚运会的武术项目和世界武术锦标 赛,已成为常规性赛事。这表明,中国武术已正式步入世界竞技 体育的殿堂。

二、武术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竞技武术市场的培育与开发

1989年国家体委决定把包括中国武术协会在内的6个单项 协会实体化,允许进行经营开发,可以搞经济实体。以武术运动 管理中心成立为标志,将武术逐步推向市场,并提出了以竞赛为 突破口的开发策略,这是武术界的一大举措。同时也是武术走向 市场,开始产业化发展的标志。因而,竞技武术市场的培育与开 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育竞技武术市场必须彻底扭转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把武术事 业单纯看作纯消费型的“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传统观念,用 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引导、培育竞技武术市场,坚持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国家调控,依托社会,面向市场为指导 方针,形成政府职能由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事业型向经营型转 变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武术产业运作体系。

  • 商业化运作的经验


“武术搭台,经贸唱戏”是80年代末期武术产业发展的一个 显著特点。1988年的第1届中日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和国际武 术节,以及随后的“讯华杯”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则完全是 由中国武术协会和有关公司按照市场规律成功运作的典型之作。 此外,中国武术协会还与新疆德隆集团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北 京国武公司,成功推出了 “散打王”赛事活动,“散打王”品牌 的推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短、频、快项目建设方 面,中国武协推出了中国功夫与美国职业拳击对抗赛、中国功夫 与泰拳对抗赛、南北武状元争霸赛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活跃了 中国竞技武术市场,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和促进 了武术产业的发展。

三、竞技武术进奥运一武术新时期的发展目标

(—)竞技武术的发展契机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 几千年的发展后,正面临着一次绝好的再发展机遇——2008年 将在中国举行奥运会。在全世界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加速发展 的过程中,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正渐渐地被世界所 接纳,迈开与奥林匹克接轨的强劲步伐。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 将意味着可以通过巨大的传媒网络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武术,使越 来越多的人了解奥运赛场外的更丰富的武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国际武联自1991年起,已先后在中国、马来西亚、美国、 意大利、中国香港、亚美尼亚举行了6届世锦赛,各大洲和会员 协会也定期举行各种武术比赛,1990年起,武术被列为亚运会、 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国 际武联于1994年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总会接纳为会员,2002年 2月在国际奥委会第113次全会上被正式承认。目前,国际武联 已拥有了五大洲的洲际联合会和86个会员协会。武术进奥运会 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

浏览2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