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自强不息“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习武者应当记取的。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 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 脚把同伴刘琨踹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 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 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从 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 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 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 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这个成语寓意是刻苦用功、勤修不止 的专一性。

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荀子》对尊师重道有过这样的观 点:“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他把尊师重道 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武术界有“严师出高徒,重道得真谛”的说法, 表明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尊师重道就体现在虚心求教、谦虚礼让的良好 心态,不能恃强欺弱。这实质又涉及武术界的口德与手德的要求。即不以 语言中伤他人,不以武力伤害对方。口德方面:常有“祸从口出,无端伤 人,必招风树敌,自陷于孤立”;“莫在人前夸海口,强中还有强中手”;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摒弃门户之见”;“严禁排斥别派言行,团结同道、 互助互帮,共同提高技术水平”等教导。手德方面:也有“习武先挨打, 笑脸迎人欺,宁可受人打,决不先打人”,“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于同胞身 上”,“量其技术之深浅以作身躯之防护,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击其要 害”等教导。口德与手德是联系同派、沟通感情的一种技巧,同时也是门 户之见、宗派之争的“导火索”。它可以从多方面体现虚心求教,礼貌待人 的品格应用武术时的言行准则。

以武会友,提高技艺。交手是用武的形式之一。一般指与同派或他派的武艺交流,原则上是“互相观摩,互相砥砺,优者以勉,劣者以奋”。在三国时期有一桩曹丕与 邓展比剑的故情:有一次两人饮到兴奋之时用甘蔗作为兵器,在殿下比试 几个回合,曹丕三次刺中邓展的手臂。邓展不服气,要求再比试一次。曹 想对方一定会出其不意的突然进击,就假意深人,邓展果然中计,曹丕 出腿横踹,击中邓展的额头。在客人们的惊讶中,曹丕从容落座,并笑着 说:“昔日阳庆叫名医淳于意先生,丢掉他惯用的方子,另外传授他秘方, 现在我也奉劝邓展将军丢掉惯用的剑法,另外接受真传。”这番话是友好 的,富有寓意和哲理的。今天,习武倡导以武会友、以武交流、以武立志、以武崇德。通过武 术这种技术手段,达到团结同道、广交朋友、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大力倡导“天下武术是一家”的公允性,坚决反对“唯我独尊、门户之 见”的宗派性。

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打擂是用武的另一种形式。以1929年在杭州举行的“浙江国术游艺大 会”中的全国武术擂台赛为例,此次打擂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参赛人数 多比赛烈。有来自全国12个省和4个特别市的270名表演人员和240名 比赛人员。当时有这样的口头禅,如“上场不认父,举手见高低”;“擂台 不认亲,只要手头赢”。实质讲的是真功实力的较量,突出了武术技击本 质。二按照打擂特点修改规则。为了更好地发挥各门派的绝招,减少限制, 在规则上只作了简单规定,如不准击打双眼、咽喉和阴部;击打点数多少、 见红、倒桩和甩翻为评判依据。为确保安全,在比赛中对规则做了四次变 更,达到了“为了发扬民族精神、恢复固有国术、提高国家地位”的目的。

如今,以擂台形式的对抗比武主要有散打、太极推手、短兵和长兵等, 它是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对抗比赛,竞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创 造佳绩。作为参赛的运动员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 合理有效地发挥技术,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胜利。忠诚爱国,振我武威以武卫国是用武的最高境界。自古以来,武术界就有:“凡吾习武弟 子,必应国召,为民除害,为国拒贼,保卫国家建设和民众利益”信条, 在国家需要之时挺身而出,其功勋悲壮伟烈。诸如戚继光、俞大猷抗倭、花木兰从军、抗日大刀队事迹等,都集中表现出无限忠诚、尽忠尽力、至 死无悔的优秀品质。如今所处的和平年代,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但习武卫国,习武爱国 是用武时的精神支柱,也是永恒的信念。査拳名家王子平对武德有较高的 见解,并认为:一要爱国;二是心胸开阔,胆量大;三能帮助同道,助人 为乐,热爱武术事业,谦虚谨慎。将“爱国”放在第一位,离开了“爱 国”,其他就无从谈起。

见义勇为,弘扬正气见义勇为是用武的又一种形式。武术讲究:“主持正义,信守武德,不 因自己的艺强而骄傲,亦不以功夫去行无德之事,……为人正直,见不平 之事,遂挺身而出”。这是多数门派用武时的基本要求。武德是长期修炼的 结果,它唤醒习武者既勇又武,刚强不屈的人格尊严,完善其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的信念,追求“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生命价值。在武林界还 有另一种情形:当一个人品德虽端而武术不精,虽有疾恶如仇,扶危济困 的精神,一旦遇到坏人歹徒,欺压良善,虽欲相助,则无能为力。或偶遇 坏人为奸作盗,虽欲坚持正义,捉捕坏人,但亦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武艺虽精而无武德之人,有可能成为武术界的败类。在我 们的现实生活中涌现出了许多用武“主持正义,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 如所报道的主要有:凭借好功夫只身斗三匪、农家女孩勇敢智斗色狼、女 刑警乔装打扮擒歹徒、业余警察巧制不法之徒、侦査英雄再度勇斗窃贼、 人民警察以武惩治凶顽等等。综上所述,武术界的传统武德是以儒家“仁学”思想为主体、以佛教 “禅学”思想和道教“哲学”思想为辅助所构成的行业道德体系,它是一种 三位一体的、兼容并蓄的道德范畴。其内容及其广泛,但又无统一标准, 可是核心内容有着明显的多重结构和同一性,各种内容相互交叉、并列重 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是习武、用武、传武必须遵守的 言行准则。

浏览21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